儿子,那不是你的错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za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入学被认定“基础差”
  儿子中午回家,说:“妈妈,音乐老师要我们买个作业本,抄黑板上的歌。”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就要抄歌?想当年,我们可是连aoe都不会,完全是懵懂无知上学堂。
  中午,我特意将儿子送到教室。黑板上果然有几排字:“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一张开……”我非常吃惊,这么长的一段话,孩子能写吗?正在这时,班主任来了,我向她投诉:“上学第一天,怎么能要求孩子抄这么复杂的字?”她淡淡地说:“现在的孩子都很不错,基本上达到了能读会写的水平。”
  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还真是的,大多数孩子能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下来,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看一眼黑板,然后在本上画几笔,儿子就属于后者,“竖”字和“瓣”都“画”成了三个字。很明显,儿子落后了!
  我向班主任抗议:“幼儿园很少要求写字,写字应该是小学的功课!”她从容不迫:“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很重视这些知识,只有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基础比较差。”基础差?然后,她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说:“有的家长有超前意识,在暑期给孩子报了读写班,你们没报吗?”这明显是在指责!凭什么?我心里的火苗不断往上蹿,压抑住自己,赶快离开。
  的确,当初选择实验幼儿园,我就是看中它“让孩子轻松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儿子在那个环境里很快乐,也经常能得到“勇敢、乐观、坚强、有主见、想象力丰富”的褒奖,我也作为优秀家长,多次参加学校的亲子教育活动,和老师们一起交流开放式、自由式教育的心得。对于有的幼儿园和家长逼迫孩子认字写字,我非常反对,认为那是拔苗助长,有害无益。没想到,我的主张却在小学开学第一天就受到打击。我的孩子还没起步,就被冠以“基础差”的标签,我不禁对学校的应试教育充满了怨愤。
  我像一个愤青
  接下来,被认定为“基础差“的儿子接二连三遭遇打击:因为抄作业太慢,经常受到老师点名批评,儿子说,“家长检查签字”太难“画”了;竞选班干部,儿子信心满怀举手自荐,老师说,班干部首先要成绩好,这样才能给大家做榜样;班上每天要留下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做清洁员,儿子眼巴巴地等待老师点自己的名,却一次次失望;发展第一批少先队员,儿子说,我肯定能行,但最后却落选。我去问老师,老师说,他很多字都不会读,表现不够出色。因为很多字不会写,儿子的作业老是出错,因此经常被罚抄课文,每晚的作业都写到小手发软。
  我对应试教育的痛恨越来越深。我像一个愤青,逢人便痛陈一年级教育的不靠谱,老师的急功近利;我在博客上强烈声讨教育体制的弊端,甚至还给校长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信,表达对孩子成长的忧虑;我对儿子说:“儿子,长大了当教育部长,扭转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
  一天,儿子嘟囔着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我的脑海中马上闪现一个特立独行的念头:我在家里教他!我立即到网上搜寻自学的小学教材,结果发现,除了童话大王郑渊洁主动让儿子辍学这个特例外,好像还真无可借鉴的素材。怎么办?
  儿子的一句话惊醒了我:“妈妈,我能不能重回幼儿园?”“不!”我马上叫道。拒绝成长,那怎么可能?可是,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突然发现,我的怨声载道其实就是在逃避现实,是在推卸责任。连我都不愿去面对,何况小小年纪的儿子?
  这段时间,我这个妈妈从幼儿园的优秀家长一下跌落成为小学老师眼中不负责任的家长,心里自然有很多失落,我的愤世嫉俗不过是在为自己正名,证明自己并非落后家长,我考虑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想想,当儿子说出“妈妈,我不想上学了”这句话时,那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灵重创后做出的决定?而我,这个自诩“为孩子的未来负责”的妈妈在干什么?我根本没顾上孩子的感受,我失职了!
  既然我们一下子无法改变现实,那我就应该陪着儿子一起面对,一起越过那些困难。
  陪孩子一起走过
  我和儿子好好谈了一次,我告诉他:“学校对一年级的要求比较高,你掉了一节链子,这不是你的错,是小学和幼儿园没有衔接好,妈妈和你一起努力,尽快补上这一课,好吗?”
  我开始每天关注他的作业。对于他不会认的字,我耐心地教他读;对于那些晦涩的题目,我慢慢给他讲解,告诉他别急,等你认识这些字了,你就会理解题意。对于不会写的字,我从“先横后折、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基本规则教起。对于有些实在很复杂的字或句子,我干脆替他写了,因为这实在超出了刚入学孩子的水平。当然,这是我和他之间的秘密,我希望让孩子慢慢跟上趟,而不是一下子背负太重的压力。
  那段时间,我花了很多精力陪他做作业。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儿子的读写能力基本就赶上来了,学习不需要我再怎么操心了,我只是关注他每天的情绪状态,看他是否快乐。
  儿子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经常有同事朋友向我讨教经验,对于我所主张的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他们很不解。我说,不干预并不等于不关注,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一定要陪着他,让他别紧张,别害怕,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外在原因造成的挫折,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慰,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同时,努力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的确,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既不能变本加厉地做帮凶,也不能不管不问,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陪着孩子走过,给他有力的支持。
其他文献
小朋友,你是否在为写作不知从何下手而苦恼?是否在为作文中没有好词好句而心烦?想要抛开这些小烦恼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去寻找一条通往快乐作文的林荫小道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的这句让阎都督拍案叫绝的话,你一定记得吧!可你知道吗?这句好句并非凭空而来哦,他是模仿了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
期刊
我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对我无条件信任的儿子铁头不知道,他爸老梁也不知道,那就是我把自己的手机号设置成了陈老师。  陈老师是铁头的班主任,也是年级教学组长,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平时与我们家长短信互动比较多。但毕竟老师工作比较忙,下班或双休日还有许多私事要处理,回复每个家长的短信不可能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快捷,于是,我想出了这个妙招自救。  上周一,铁头回家写了60个语文词语,气急败坏,大哭起来:“我受
期刊
终于迎来了相约的日子。7月2日,尽管天公不作美,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可孩子们像小彩豆一般,早早地从四面八方涌向了集合地,向南京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发。到达基地时,雨过天晴,大家的心情也豁然开朗,3天的夏令营拉开了序幕……  守军纪,更自律  小营员们在教官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分好组,站好队形,排着整齐的队伍,去餐厅用餐。孩子们早已饥肠辘辘,但谁也没有拿碗筷。等到教官一声令下,孩子们才轻轻坐下,连拉一
期刊
这是平凡的一天,像往常一样,白兔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兔宝宝在客厅里玩耍。  “噼里啪啦……”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欢快的鞭炮声。  “发生什么事了?”兔宝宝好奇地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一队长长的婚车。  “新娘子!我要去看新娘子!”兔宝宝兴冲冲地打开家门向外跑去,甚至没有想到要告诉妈妈一声。  新娘子长得真漂亮,兔宝宝忍不住跟着婚车一直往前走。等到婚车走远了,他才想到要回家。  “我这是在哪里?妈妈,
期刊
此时的补习班静悄悄的,微微抬头就能看到正在批阅语文试卷的老师紧皱的眉头,我的额角不禁冒出了一丝丝冷汗,心“怦怦怦……”跳个不停,仿佛已经看到了老师气冲冲地朝我“兴师问罪”的场景。就在我捏紧拳头的时候,老师开始报名字分发试卷,只见有的人拿到试卷后眉头紧锁微微叹气,有的露出得意的笑容。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自己做过的题目,一直在心里默念着我可能会拿到的成绩,不停地祈祷着:千万不要考砸啊!  就在这个
期刊
大家好!我是一盏“公主”小台灯。瞧,我头戴夏威夷风情的大凉帽,白里透红的脸蛋,披着可爱的栗色小卷发,身穿一件粉红色的晚礼服,系着一条草绿色的丝带,多么明艳动人呀!我不光外表美丽,内在构造也十分精巧。轻轻拉开晚礼服上的第一个蝴蝶结,便是一个小抽屉,里面可以放一些零花钱;拉开第二个蝴蝶结,便发现这是一个小小的玩具摆放室,可以将体形较小的汽车、洋娃娃等放进里面。  只要将我发夹上的小开关轻轻按一下,柔和
期刊
今天的班队课上,老师给我们来了一个“非诚勿扰”式的换座位。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女生有优先选择权来选择自己的同桌,但是女生只有两次选择权,而男生只有一次拒绝女生的权利。  因为女生比男生少了10个人,所以会有10个男生剩下来。老师说剩下来的男生就由她随机安排。老师还说:“这只是一个游戏,不要太当真。”  “游戏”还没开始,我就紧张了,惴惴不安地想:会不会没有人选我做同桌?要是没有女生选我的话,多难
期刊
“妈妈,我吃了一颗围棋子,我会不会死啊?”那天下班回家,才走到楼下就听到儿子的大哭声,赶快跑到楼上,打开门,儿子一下扑到我怀里。  儿子7岁了,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尤其喜欢用嘴去尝试一切,除了食物——食物是用鼻子闻,对味了,再放嘴里。橡皮、纽扣、笔套……凡是能放嘴里的,全无例外,要尝一尝。  我告诉儿子:这些东西不能往嘴里放,万一不小心咽肚子里了,很危险的。但儿子却坚持和我对着干,这绝对是考验我耐心
期刊
又到一年桂花飘香的季节,我也再一次迎来了一批稚气未脱、天真可爱的一年级新生。  叶帆是班级里最胖的男孩,虎头虎脑,戴着一副小眼镜;走路时跌跌撞撞,感觉好像随时会摔跤一般;经常一个人玩,最喜欢的英雄人物是奥特曼。  我不喜欢老师  开学第一天,数学课的内容是用点来表示数量。在做练习时,需要用铅笔来画黑点,叶帆画的点不是大的大、小的小,就是几个点粘在一起。于是我想握住他的手,教他画,没想到他狠狠地甩开
期刊
在电脑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王主编。她其貌不扬,但笑容十分亲切,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王主编从事记者工作整整16年了。  在课上,王主编给我们介绍了战地记者,政治记者,动物记者及记者的趣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战地记者。  在众多记者中,战地记者是最辛苦,最危险的。他们要冒着巨大的危险,来到战场上向人们播报战地状况。为此,许多年轻的记者在工作中失去了生命。著名的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她只有一只眼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