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不同时期书法流派及书家风格的变化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清代起,书坛渐渐形成了“帖学”和“碑学”二水分流的局面。导致了文人书法流派前所未有的大分化。清代书法的发展脉络,主要便是碑学逐渐兴起,帖学逐渐衰微的过程。
  关键词:浪漫书风;金石学;前碑派与碑派等
  一、清前期书风与流派
  清前期主要指的是清初至康熙的这段时期,书如格的继承主要分为三条线索:
  一、清初书家大多都继承了晚明时期的浪漫书风,最初体现在由明入清的王铎和傅山,其二人也可以说是浪漫书家中最出色的。此外,还有朱耷,许友等。
  王铎博学多才,擅长山水与梅兰竹石,工诗文,书法最佳。其数学钟繇,坚劲古拙,也颇具婉丽之韵。他尤擅长行、草书,初学二王,深的其意,在笔法上推敲非常深,对王献之吸收更多,所以他的书法更偏向于婉美中见峭厉。又多参前贤笔法,受米芾的影响最为明显,而且得力于唐人张旭、怀素狂草笔意,终于入古而出新。在晚明浪漫书风的影响下,以一己之胸臆化古法于笔端,创造新风于翰墨。他的笔凝练韧健,用笔不欲一刷而过,注重回环盘曲,而笔势则一脉流贯,“涩”与“畅”相反相合,相辅相成,骨力既重,风神俱生。他的草书回曲而畅达、坚韧,将感沉着与气息贯畅结成一个奇妙的整体,被人们喻为“金戈铁马”“枯藤绕树”。王铎的书法善于将枯、湿、浓、淡作较为前列的对比,在其后的书法作品中,喜欢涨墨法入书,强调墨趣,由此造成丰富多多变的艺术效果。在章法上,王铎喜欢茂密,用笔一气直下,连绵不绝。在书写中还常以结字的俯仰翻侧、疏密大小使每一行字产生动态曲线的变化,从而形成强烈的白疏黑密的艺术效果。王铎书法由于在用笔、结字、章法上既吸收帖学之精髓,又独出己见。与王铎同调并且受到他的影响的傅山,亦属其脉。
  二、明末清初古文字学、金石学渐渐兴起后,出现了以写碑铭为主的书家,如朱彝尊、王澍等。郑、朱专写汉隶,王澍篆书行书俱佳,行书亦具有金石气。
  三、明末云间派董其昌书风的延续。清初的云间派,其特征已转变为专门以董氏书风为典范,而不再以云间籍为界限。由于康熙帝非常推崇董其昌,所以这一系在清初势力很大,书家多为江南一带的文人,如查士标、沈荃等。此外,云间派书家审美意趣上接近的有王士祯、汪士鋐等,他们与云间派构成清代前期的帖学派。云间一派的影响一直延伸到乾隆朝以后,像刘墉、王治文登重要的帖派书家都是从董书起步的。
  由晚明递至清初的这三系书家中,一、二两系很有相通之处。受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当时的一些书家已经开始突破翰札规范而涉猎篆隶金石碑版,如赵宦光写草篆,王铎写汉碑等。入清的傅山各体皆俱,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具备有了“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的书法审美观。
  二、清代中期前碑派与帖派的对峙
  从雍正、乾隆至嘉庆前期,是清代书法史发展的高潮,也是书坛由帖派为主流完全转化为以碑派为主流的过渡期。
  所以这个时期的书坛主要有两流:
  一、“破帖派”书家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并且更向碑的方向靠拢
  从明末就兴起的考古学、古文字学逐渐向高潮发展。乾隆年间,以扬州八怪为中心的金石考据之学大盛,客观上推动了书法的革新浪潮。反映于书坛,则是扬州仪征人的阮元的《北碑南帖论》的问世,以及书家对篆隶兴趣的大增,从而开辟了古代文人书法史上篆隶书法的最辉煌的时期。
  这一时期承接清初“破帖派”的书家中有:扬州八怪的画家兼书家金农、郑板桥、高翔等;西泠八家中的篆刻家兼书法家丁敬、蒋仁、黄易、陈鸿寿等;朴学家、文学家兼书法家戴震、钱大昕、段玉裁、阮元等。此外还有尹秉绶、邓石如二人脱颖而出,风靡一时。
  这一时期的书家大多仍扎根于帖学之中,又擅长于篆、隶,并还具有糅合二者而“破帖”的特征。从创作上看,邓石如、伊秉绶可以视为从“破帖”走向全面的典型的书法家;从理论上看,阮元最先提出了碑、帖的分类,可以视为碑学理论上的开山。他们既是“破帖”的殿军,又是碑学派的先锋,可以视为“破帖”阶段的枢纽人物。以邓石如、阮元为标志,在他们之前的“破帖”一派可以成为前碑派,其后的尊碑一派则可以称之为碑派。明末清初的“破帖”一派至清嘉庆一抖的尊碑派,即前碑派和碑派,实际上体现了一条线脉上的两个不停的发展阶段。
  二、在前碑派向碑派演进的同时,清代帖学一流也向高潮发展。在此之前,由于康熙帝喜欢董其昌,所以有云间派为主的帖学流派,但是其中也有像赵孟頫及宋人行书学习的倾向,如吴厉、王士慎等。自从乾隆帝大力推崇赵孟頫后,这一时期的帖派书家便融合董、着书风,同时又上追唐宋以吸收营养。但是在总体上仍可看做是董其昌书风的延续。由于帝王的喜好,此时帖学书家逐渐有宫廷化倾向。这一类书家多为朝廷大臣和官僚,如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铁保、成亲王等。他们主要擅长行、楷。行书各具风格,楷书则主要师法唐碑中的欧、颜,因而出现了相当风行的唐碑热。其中钱沣以碑法写颜,以拙为趣,可窥同期重碑倾向的影响。
  三、清代晚期碑派的兴盛于帖派的衰微
  从嘉庆中后期起,清代书坛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帖派一流急剧衰弱,鲜有杰出的书家引领潮流,而前碑派则发展为碑派,书坛从此成为了碑派的天下。这种风气的形成固有前碑派长期的创作实践作为基础,亦有嘉庆后大量出土的北魏碑刻的刺激,阮元所著《男碑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也起到了先导的作用。在这两篇碑派最初的纲领性书论,阮元首先将历代书法史化为“南派”、“北派”量的系列,接着又用“帖”和“碑”说明南北二派的本源以及不同的审美倾向。阮元虽然有扬碑倾帖的倾向,但是尚未将北朝碑刻抬到一尊的高度。所以他的理论还仅仅是“破帖”,而不是“弃帖”。
  继阮元之后,包世臣著《艺舟双楫》,他比扬碑倾帖更进一步,发展为尊碑贬帖,将碑刻书法立为书之正宗,以“峻劲”为书法最高的审美标准,谓“古人盖未有不尚峻劲者也”。他对赵孟頫多有微词,含蓄地否定了从元明到清初的“帖学”书法。这样,原来在文人書法中无一席之地的北碑便一跃为与秦汉碑版一样的“正宗”地位。因此,彻底以尊碑为标志的清代碑学纲领实际上是有包世臣建立的。到光绪帝是的康有为,在其碑学专著《广艺舟双楫》中,提出一套更完整也更偏激的碑学理论。虽然他对北碑及钱袋金石碑刻的评价不乏精彩之处,但是他将古代灿烂的帖学书法一笔抹杀,确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尊碑贬帖的风气下,从嘉庆后至清末,书坛出现了一批追求浓厚金石气息的书家。这些书家可以分两类。第一类多擅长金石学、文字学,且多为篆刻家,因此主要以篆、隶作为创作对象。他们受邓石如的影响较大。这一类书家如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第二类则或以魏碑法写行书,或融合魏碑与唐楷风,或一人兼擅数体。这一类书家如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等。这两类书家各领风骚,交相辉映,展现了色彩斑斓的风格,构成了清代后期强大的碑派阵容。
  清代末期,以帖学名世的优秀书法家较少,较为著名的如郭尚先、戴熙、翁同龢等。它们的书法成就虽然不及清初,但说明帖学一脉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尤其是这一时期刻帖的风气很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帖学传统的坚韧性和其深厚的内涵。碑派队伍中的书家,也有许多任然认真地学习帖学,如吴昌硕的小楷上汽临习钟繇,而其行草则多受王铎的影响。晚清至民国初年,一些碑派的干将,已经认识到碑帖结合的重要,意识到行草书必须从帖学入手。虽然其时碑派之热潮不足以是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偏激的碑学理论所带给历史的负面效应,但是认识为人们重新审视清代碑学之得失,以及帖学的重振,开启了有价值的渠道。
  作者简介
  王克,出生年月:1995110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安徽省阜南县,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书法。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学的价值观,还包括经济学逻辑空间法以及基础的假设理论。为了更好推进经济学范式结构,在发展中对逻辑空间法和假设理论进行了调整并不断的演化形成当前的形式。本文通过一个经典的案例对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和演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范式结构;演变  1 西方经济学方式结构  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欧、北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是最能够说明当代资本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对低血压症状进行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血透患者采取低血压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选取的43例血透患者,在治疗期间共进行血液透析14500次,低血压发生次数为310次,发生率为2.1%。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關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
期刊
摘 要:风险与收益同在,这是投资理财的一般规律。投资者想要获得多大的回报率,就要有承受相应风险的准备。面对巨大的诱惑,投资者往往难以保持理性。笔者通过对钱宝网这一场“庞氏骗局”的探究,剖析这场“非法集资”骗局持续7年之久的原因,并对如何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庞氏骗局;钱宝网;非法集资;赌徒心理  Pondering over a Ponzi scheme -- Qian B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多以线的勾勒来描摹物象,尤其以工笔画为主。中国写意人物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备成熟的体系。写意人物画继承了传统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物象的方式,黄胄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黄胄把中国的写意人物画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画风独特,别具一格。画面中体现出自己的绘画语言,线条言简意赅,结合了西方绘画素描速写之方法,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人物画;
期刊
摘 要:战后,日本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世界科技革命成果和“后发展优势”,在1995年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之后实现了长期高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速放缓,但实际增长率依然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经济的管理体制形成,而其特殊性也成为解释日本高速发展的重要工具。从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逐渐从财政货币政策等转向体制改革,从对景气恢复的期待转向对长期经济增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科学规划、政策支持、管理体制、人员培训及转变模式等方面入手,针对丰满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出现问题,提出丰满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本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丰满区;休闲农业;对策  丰满区位于吉林市城区南部,辖三乡一镇六个街道,全区幅员面积1062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2463公顷,属典型的山多水广耕地少的区域。本区现有行政村49個,农业人口8.5万人,劳动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各领域的学科研究日益细化和研究热潮更为澎湃的前提下,属于语言学科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心理语言学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成果为依据,解析心理语言学的含义、语言与言语、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和早期研究状况等,通过分析理论背景、理论的正式形成和重要发展,试图介绍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此能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心理语言学的同时,介绍了邻近学科对心理语言学发
期刊
摘 要:《玫瑰三愿》是由黄自先生作曲,龙七先生作词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歌曲将玫瑰花描绘成一位妙龄的少女,作者心痛她,祈祷她不要受到外界的伤害,愿她永远美好,永远留住芳华,借物喻人喻民族喻国家的命运。整段歌曲唱来情景交融,婉转的表达出当代知识分子对于国家风雨飘摇命运的忧愤之情。同时《玫瑰三愿》是一首由钢琴伴奏加小提琴协奏的抒情艺术歌曲,作曲家黄自先生将音乐的意境与节奏等等与歌词充分吻合,还通过和声与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38例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护理对策。结果:有9例发生堵管32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5例次,7例发生皮肤感染11例次次发生皮肤感染。结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积极护理,正确处置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
期刊
摘 要:要想在新媒体语境下展现出其良好的宣传效果,我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开展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策略,并进行合理的探索,真正有效的从提出大宣传理念为主,要注重宣传艺术的增强,也要开展网络法治化保障。而对于这些探究内容对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是丰富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方针,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党建思想宣传工作的开展能够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对促进国企未来稳定发展也有极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