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环境状况与治理策略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iaoy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本文在对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解决的策略。
  [关键字]:城镇化; 环境污染 ; 生态保护
  1、 背景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发展与变革时代,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暴发出无比巨大的智慧力量和建设热情,社会全面地超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国民收入大幅提高,到201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二,2015年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我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挺进。
  伴随经济发展奇迹,我国社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高速、高铁、地铁、轻轨等基础设施极大地缩小了城乡时空距离;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亮丽了城乡风景;中央商务区、步行街、城市综合体、奥特莱斯引领着城市时尚;手机、互联网、以及淘宝和QQ,在方便信息传递的同时,也迅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耗方式。可以说,生活在今天的国人,享受了从未有过的物质财富,也承受着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同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城市病和环境问题,不但有热岛效应、交通堵塞,还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2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们生存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燥光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各種环境问题层出不穷,PM2.5濃度居高不下,雾霾灰霾频发,酸雨时常降临,河水难得清澈。据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监测统计的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 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4%。480个监测城市中,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高达40.4%。全国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较差级为42.5%、极差级为18.8%,水质不好的合计占61.3%。城市和乡村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工业园区时常有带着剌鼻气味的废水废气排出;在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常常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空气污浊;城郊道路上常常有渣土车飞驰而过,路面及空气中时常充满了尘土,迷漫着异味;城区水面时常飘浮着垃圾,水塘变成墨绿色,并不时飘出阵阵臭味,甚至连公园的水面也经常飘浮有垃圾、死鱼等异物。在乡村,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燥光污染等虽然没有城市严重,但在水环境、土壤污染等方面一样面临严峻形势,特别是在工程施工区域、矿山及周边地带,地表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农药等化学污染导致土壤严重板结、小河里的鱼虾螃蟹等大量消失,农产品污染严重,品质下降。网络上不时暴出环境污染事件甚至环境污染灾难,癌症村、血铅儿童、镉大米、毒鱼、毒蔬菜事件不断冲击着大众的神经,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曾经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新鲜空气,以及宁静的夜晚和清晨,都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3、 城乡环境问题分析
  3.1污染因素
  3.1.1工业污染
  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占GDP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40%左右。2010年,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与此同时,我们也成为世界第一工业三废排放国。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25.5%,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并超过第二位的碳排放量美国50%左右。工业污染占污染总量的70%,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3.1.2农业污染
  农村生产等产生的环境污染近年来越来越严重,1980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56%,而化肥投入量增长225%。中国化肥使用量约占全球的1/3,不合理的大量施肥,导致肥料中营养物质损失,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年排放量分别达到1324万吨、270万吨和28万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3.7%、57.2%和67.3%,在水源和土壤污染上,农业源污染排放量已占全国总排放量的“半壁江山”。
  3.1.3汽车尾气
  据北京市环保局2011年口径,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是23%;自贡市环境统计公报,2014年机动车尾气排放量5858.34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49.55%;2015年氮氧化物的机动车排放量超过工业源排放量,占比近5成。
  3.1.4生活污水与垃圾
  国民收入的提高,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耗方式,同样带来了巨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占比也越来越高。据自贡市环保统计公报,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指标上,就从2014年510.3亿吨增加到到2015年6829.06万吨,废水排放占比从71.3%增加到80.13%。人们更高的物质需求和生活品质要求,大大地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
  3.2原因分析
  3.2.1认识错误
  地方政府长期将经济增长作为主要政绩目标,盲目追求GDP,忽视环境污染产生的严重危害性,是导致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一段时期,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甚至不惜引进高污染企业、落后产能,对三废处理不重视,时常引发恶性污染事件。形成先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由于认识错误,近年来,因为发达地区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还出现了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从城市向乡镇与农村扩散的现象。
  3.2.2机制弊端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主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由排污企业自行治理、处理。由于处理、治理成本高,约束机制没建立,污染处理和治理效果非常有限。一些污染处理设施没有有效运行,主要为应付环保检查才开动。有的企业长期接受罚款也不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实施处理后达到排放。而根据现有法规,违法处罚主要是罚款。据环保部公布,2014年全国共下达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83195份,罚款数额31.7亿元,每份处罚平均罚款仅3810元。如此低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其处理污染的费用,企业守法生产成本反而更高,那里会有动力去治理污染。   3.2.3规划滞后
  一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了城市无序扩张、城镇化盲目发展;二是因为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城市规划被经常性地调整、修编,缺乏连续性。并且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近三十年里,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都常常被轻易地突破;规划的环保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大量的三废排放达不到要求,造成对城乡环境的严重污染。
  3.2.4技术落后
  一是生产技术落后,工业生产能耗高,转化率低,造成大量的生产性污染;二是环保治理技术落后,污染物处理工艺复杂,污染处理、治理成本高。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只占世界制造业总额的13%,出口额占到世界总出口额的10%,却排放了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5.5%。
  3.2.5管理不到位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环保管理长期以来都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专项治理执行难度大,监管难以到位等情况。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因为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突出,环境质量大都不好。一些中小城镇,不如大城市的环保设施到位,又比农村管理难度大,正在成为环境问题的瓶颈。
  4、治理策略
  4.1更新观念
  环境污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从根源上看,实质是人的消费需求在驱动,要根本解决环境污染,还要从人自身上着手,从改变管理者和普通群众的环境观上入手。一是改变经济发展观: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在项目论证上,严格进行科学的环保评估。二是倡导生态伦理观:加强科普宣传和培训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传播生态理念,节制物质欲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做起。
  4.2优化发展模式
  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坚决放弃先建设再治理的发展道路和污染治理模式,选择有质量的发展。一是严把新项目立项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放行;二是做好工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杜绝落后产能向中西部和小城镇及乡村转移现象。
  4.3改变能源结构
  优化工业企业和城乡生活能源结构,鼓励发展和使用太阳能、风能、光电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支持可再生资源和循环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控制源头,减少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方式和结构,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4.4科学规划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将环保作为优先原则和红线,选择可持续的产业方向,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保留足够的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足够的环保基础设施。
  4.5改革治理机制
  2015年0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为污染治理提出了全新改革方向。要从根本上转变工业污染治理思路,改革“谁污染谁治理”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建立专业治污企业,实行相对集中治理,减少设施重复投资,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水平,明晰權利和监管责任。
  4.6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国务院已经发布新的治理意见,但如何实施到位,还需要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一是要依据意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办法,使好的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案件依法查处,对违法企业坚决处罚。
  [參考文献]:
  [1]张娜,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科学2014.04
  [2]史亚楠,佟光霁,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2013.08
  [3]陈桂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思考,生态环境保护,2014.11
  [4]谢启标,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5]人气,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纪录,五星文库http://www.wxphp.com
  [6]苗圩,改革开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 http://www.mei.net.cn/ 2014-03-11
  [7]高原,我国工业污染占比超70% 第三方治理推广还存困难,新浪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304
  [8]章轲,中国污染到底有多重?污水总量超环境容量三倍,http://www.qstheory.cn/economy/2014-05/23/c_1110827855.htm
  [9]污染排放:农业源已占“半壁江山”,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8/13
其他文献
【摘要】:高层建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高,环节多,施工工艺复杂,任何一项细节问题都会给其质量造成影响。施工队伍一定要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掌握技术要点并落实到位,确保每一栋高层建筑顺利完工并保证质量优良。因此,本文就高层建筑房屋施工技术等问题将进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期刊
【摘 要】: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是进行地基处理中比较常用以及十分重要的工程措施,广泛地应用于大坝坝体的加固处理与防渗工程中。水利工程的特殊要求使得它们的地基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达到水利工程必须有的防渗与稳定的各项性能要求,本文在此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做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水利;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对地基的处理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此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因
期刊
【摘 要】:高层建筑的建造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反之,新型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品也使现代的高层建筑实现更多的建筑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办公、公共设施以及社会活动和文化的需要。  【關键词】: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功能;绿色建材  新型建筑材料包括新出现的原料和制品,也包括原有材料的新制品。新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的,它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技术创新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涌现了各种环保节能的新材料、新结构,同时,规模浩大、技术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市场和经济的迅速增长,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数量多,规模大,从而带动了我国
期刊
[摘要]:隨着城市化的推进,杭州正面临“垃圾围城”困境,实施垃圾源头分类管理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西湖区垃圾分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制度、回收体系、公众参与、资金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体系;公众参与  1、 前言  城市垃圾产量逐年上升,不仅占用土地,且伴随着二次环境污染风险等问题。据环保部、住建部统计数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的开采量逐渐加大,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石油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像管理不到位、开采方法不科学等,导致石油污染问题频繁发生,进而造成地下水污染,影响到地表植物的生长,也影响到人们饮用水的安全,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
期刊
【摘要】: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和环境等的客观要素的影响下,开端关注本身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肉体需求,注重绿色生活、节能环保。而房屋的装饰装修直接关系到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安康以及生活质量。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安康以及环境可持续开展的需求,建筑装饰装修公司在房屋的装饰装修中增加了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本文就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动手,对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兴起、开展、应用等方面停止讨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工民建项目中也出现了很多创新技术,实现了技术的变革,促进了工民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员,我们应积极对当前工民建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并积极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新技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建筑节能新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技术;工民建;应
期刊
[摘要] :通过列举残膜的污染方式和原理,分析残膜污染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种危害——不仅影响了农业增产、增收和应有的农业效益,而且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对以后农业生产造成太多的危害。最后提出要从根本上治理这样污染的发生,必须标本兼治。  【关键词】:地膜 ;防治;农业;必要  1、地膜的增产原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耕地面积广大,农产品消耗量也特别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9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应用并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同以往相比,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频率也有所提高,这些质量问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一部分人的人身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的管理,使建筑工程项目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笔者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对施工质量管理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