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策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要培植和提升地方工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找准发展思路和办学方向,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用特色发展的思想来拓展办学空间,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科研,逐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以谋求地方工科院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现状 发展 特色 创新
  [作者简介]刘洪英(1976- ),女,重庆人,重庆工学院院长办公室秘书,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姚林(1976- ),男,四川武胜人,重庆工学院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重庆 400050)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049-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中国高校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学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轲争流的时代,培植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准确定位学校在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中的位置,如何在同类院校中办出自己的特色,是目前地方工科院校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地方工科院校的生存现状
  
  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建设发展从整体上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水平。同时,它们的走向、它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地方工科院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存挑战。一方面,一些综合性院校的工科专业的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而部、委属院校以及一些行业院校也纷纷加强与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扶强战略和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地方工科院校获得的经费支持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这导致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此外,在高校扩招的今天,地方工科院校承担了沉重的扩招任务。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工科院校也开始大量的扩招,但由于其教育质量、创新能力、教师队伍水平增长相对滞后,教育经费长期短缺,导致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下滑。同时,扩招也给原本就业出路很好的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植和提升地方工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用特色发展的思想来拓展办学空间、寻找生存机遇是当前地方工科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地方工科院校发展中的问题
  
  (一)在办学类型和学科定位上的盲目性和攀比性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出现了一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时髦”潮流。高校中还没有解决好计划体制时代以“学校办社会”为特征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后遗症,新一轮的以“学校办综合”为特征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已成为一种高校“时尚”。一些地方工科院校错误地认为只有办成综合性大学才能提高学校的“层次”,在确定办学定位时显得比较盲目、被动,在没有对学校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区域发展条件和校情进行认真分析的情况下,草率定位。而有的地方工科院校在激烈竞争中相互攀比,你搞研究型,我也搞研究型;你搞综合性,我也搞综合性;你搞研究生教育,我也搞研究生教育,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从而使办学定位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实现,导致许多工科院校几乎丧失了以前的特色和优势,弱化了自己在高校竞争中的竞争力。
  (二)片面追求规模效益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走的都是“外延式”发展道路,高校的总体数量不断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实践证明,一味地“外延式”发展,只会阻碍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应深刻地认识到办学规模扩大的有限性。虽然规模扩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办学规模绝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的限度之后,会衍生出各种不经济的缺陷,反而危害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例如,学校规模过大会导致组织机构的增设,从而使机构之间摩擦推诿的现象增多。当规模过度增大时,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数量会相应增加,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会降低,从而出现行政僵化、管理效率下降的局面。所以,采用“外延式”发展为主的模式应积极探索符合本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最佳规模。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学校培养学生应该和学院特色以及社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核心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地方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应该说是比较明确的。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改革的深入,地方工科院校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传统的目标定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变,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和家长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都对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甚至出现了目标定位的随意、多变和众说纷纭的现象,这就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地方工科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面对新形势,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21世纪以来,创新型人才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通常认为地方工科院校是一种以教学为主的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需要过高的研究能力,社会对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因此,长期以来地方工科院校在科研方面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科技创新的资源积累也不够。这导致了地方工科院校的创新能力总体上都非常薄弱,培养的人才也很难适应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需求。
  (五)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尽管近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但由于国家的扶强战略,导致地方工科院校几乎都是举债运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学校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高校都学会了举债经营,有的院校已经到了“吃饭靠政府拨款,正常运行靠收取学费,校园基建靠银行贷款”的办学境地。过多地举债,导致学校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妨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中央财政教育投入为44,658,575万元,高等学校为10,098,392万元,占整个教育投入的22.6%。就重庆市而言,2004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为7.03亿元,占整个重庆市教育事业投入的16.8%。对于国家每年投入18亿的北京大学,其校长许智宏都感慨:“当北大校长几年,我最苦恼的是,不知道每年国家到底会给我多少钱。创世界一流大学是个爬坡过程,不能走走停停,国家应该继续加大投入。”每年仅有几千万投入的地方工科院校的捉襟见肘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办学经费的严重短缺,影响了地方工科院校整体建设的进程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之路
  
  (一)找准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办学方向
  地方工科高校应在正确把握时代背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基础上,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客观评价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特别要根據地方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特征及特殊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从科学性、实用性和区域性出发,适时调整办学思路,客观规划发展目标,科学凝练办学定位,坚持以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加快科技研发。地方工科院校只有明确定位,找准优势,整合外部资源,从学术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管理力和文化力等方面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和竞争优势。
  (二)必须继承和发展各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必须处理好特色继承和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地方工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办学传统和发展方式,同时,它们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对自己的发展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在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时,既要善于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巩固和强化已有的优势,特别是学科优势,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使传统办学特色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积极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特别是大力加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和竞争优势的新的办学特色。
  (三)打好“地方牌”,走好“特色路”,用特色发展的思想拓展办学空间,寻找生存机遇
  2007年6月27日周济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会议”上指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地方工科院校只有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才能真正办出特色。李岚清曾指出:“高校要努力做好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任何一所大学首先要立足于为地方服務,每个地区的经济不完全一样,只有立足于为地方服务才能避免千校一面。”
  (四)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工科院校可以根据特色原则及最优化原则,从培养目标(纵向)、培养方案(横向)及培养方式(个性化)多个维度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地方工科院校只有在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原有专业进行较大力度的调整改造,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结构。
  (五)创新能力是形成高校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我国面对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任务而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地方工科院校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工科院校要提升创新能力必须从自身的办学特点出发,重视科研,逐步构建地方工科院校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推动学校的管理体制创新,培养创新型的领导和管理者队伍;加强开辟、利用教育市场,拓宽社会服务面,增加教育发展途径;进行文化创新,构建与创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环境。
  (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地方工科院校在创建办学特色时,要坚持整体发展与局部突破相结合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任何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在教学、科研、服务、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产生特色,但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优于其他高校。所以,高校创建办学特色,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弃短,这样才能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徐达奇.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00-102.
  [2]李晓超.中国统计年鉴[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87-90.
  [4]马德秀.实现重点突破 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26-28.
其他文献
应答器是列控系统里非常重要的设备,其上行链路信号的质量直接影响车载设备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析。介绍了MTIE的定义及欧标的相关需求,对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MTIE测试的环境和方
【正】 在古汉语句法研究中,对双宾语结构的认识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和问题。有的认为,古汉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不限于授与义一类,一般及物动词也可以带双宾语。有的认为,古汉语
本文分析了京秦线提速200km/h 区段,目前控车方式与 CTCS2级标准存在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出了推荐方案。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eed of
提出一种基于多层DEM与似三棱柱体元(QTPV)的混合三维数据模型。模型包含顶点、线段(棱边、三角形边)、三角形、侧面四边形、似三棱柱体元和DEM 6个基本元素,同时包含点对象、线对象、面对象、体对象、复杂对象、空间对象等6个对象。设计了6个基本元素和2种地质对象的数据结构和它们之间的拓扑关系。研究了基于原始采样点和基于内插点的两种建模方法。以模拟数据和地质钻探数据对开发的原型系统进行验证。研究表
简要论述专家系统通过结合人工经验和车站联锁关系,对大量分散的、孤立的微机监测数据进行关联的,有规律的计算机分析,达到准确判断故障,从而对电务潜在或者已发生的故障快速
硅岩可以通过化学沉积 (真溶液或胶体沉淀 )和内碎屑堆积而成。由于热水有较强的化学活动性 ,因而在水岩界面附近也会形成交代成因的硅岩。在许多情况下 ,硅岩既具有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 ,又具有交代岩的岩石学特征 ,其成岩环境十分特殊。因此 ,虽然有许多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硅岩 ,但岩石学特征是最基本的和最直接的标志
应用结合水动力学原理,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和粘土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粘土层的渗流特征进行了专门研究,确定粘土起始比降I0值,以确定测压水位与
[摘要]体育教师较为完善的素质结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了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以期为完善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师 素质调查  [作者简介]张献忠(1970- ),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地震灾害表明活动断层是产生地震的根源,且沿断层破坏最为严重。高密度电阻率法(HDR)、地质雷达(GPR)和瞬变电磁法(TEM)等方法在长春市的活断层试验探测工作中,结合城市内干扰背景强、干扰因素多和地表地质条件复杂等不利因素,通过对不同方法、不同数据处理过程和解释,选择有效的方法技术,取得了较理想的探测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春市活断层调查中,电法是探测隐伏断裂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手段。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阐明了50Hz相敏轨道电路应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