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年:传统电视台陷入夹缝生存,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一个阶段的冲击主要来自视频网站,电视节目收视率下降、受众需求无法满足、年轻受众转移使得电视台很焦虑;第二个阶段,从上游政策到下游的内容牌照方,再加上智能电视产业链的改头换面,都让“互联网电视”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传统电视又被推到了十字路口。
@黄伟: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媒体融合的现象下建立全新的技术平台,采用开放、高效、可扩展的多元化技术架构,以大数据、云技术为基础,使多媒体业态在业务流程上融合贯通。支持全媒体内容采集、生产和发布,丰富新一代电视节目内容的生产以满足观众群的需要。
@夏倜:传统电视节目创新可以说是整个行业面临的课题,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自媒体,最吸引观众的还是产品的内容。可选择的内容越多,越容易出现雷同的内容。这时,有创意的内容才不会雷同,才能留住观众。要创新就要有意识的去引领受众,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受众,要创造需求,这就要依托先进技术的分析和支持。节目创新是要靠先进技术实现的,没有先进技术的创新,节目的创新也会很困难。
@颜涛:新媒体技术已深入到我们新闻节目制作当中,如微信、微博等。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让观众的观点也融入到我们节目的观点中。这时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有价值的精准信息,让隐藏在背后的用户行为充分地被我们所掌握,充分地引导节目的再创新和再开发。
@洛神:2013年之前,商业视频网站广告和用户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而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也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电视台保持着主流媒体地位和市场份额,对商业视频网站的快速增长并不敏感,两者保持着和谐的合作关系。视频网站拥有平台、用户,电视台拥有优质的综艺等电视节目,两者优势互补。电视台把自制节目输出给商业视频网站,极大地促进了电视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在电视屏之外又进入PC屏和移动屏幕,此外,还获得了额外的高额版权转让费用,部分热门电视综艺版权转让费用高达亿元。
@郑伟:传统电视台在2014的喧嚣中变得越来越像是惊弓之鸟,网络媒体的兴盛,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所有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电视台的独家和媒体界龙头老大的地位正在慢慢地濒临衰落,相反更多的新媒体例如微信、微博正在快速崛起。传统电视台正在思考自己的前路如何改进,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专业化路线还是寻求改变,也像起势的新媒体一样开始一段从用户的使用去考量的全新感觉,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及各个卫视及省市电视台为了能够抓住用户的眼球都在开始着不同的改变。
@钛媒体:传统电视行业,包括电视台、电视内容商、电视运营商等,被网络视频颠覆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电视的未来建立在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上,而移动视频又是其中的关键。最终,随着电视机终端全面智能化的到来,互联网电视将成为主流的电视服务形式,甚至会取代目前有线电视的主导地位。
@张常珊:在各种传媒技术汇聚交融、各种传媒介质有机结合、各种媒体终端互为兼容、各种表现形式综合运用的数字化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应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打造以现代传播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信息内容为核心、以增强立体传播能力为目标的全媒体平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拓宽广电产业发展空间,开创全媒体时代国有广电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冷若:传统电视产业由一个个电视台组成,观众想看某个节目,就必须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频道,忍受着冗长的广告,然后才能享受一点点剧情带来的惬意。而在电脑、手机视频等移动终端上,并没有固定的电视台,是由一个个碎片化的节目组成的,简单和系统地进行分类,如综艺、财经、电视剧等栏目。当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相互融合之后,我们所谓的电视台也将会变成一个个碎片化的节目,变成只有电视内容的载体。电视台也不需要过去繁重而庞大的组织架构,由单个节目的制片人负责制作播出、运营即可,这就导致了制播分离成为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
@沈浩卿:手机和电视的互动,让传统电视向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延伸,和用户群之间建立了新的桥梁。PC观看是分散电视台收视率的,手机互动则可以把用户拉回。以手机端微信服务账号为例,利用抽奖、游戏、直播互动等应用,可以把节目和服务打造成一个统一的新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能容纳很多东西,包括电视节目的直播、点播、用户搜索,更绑着各种消息和互动,使得电视可以和很多商业模式发生强关系。
@孙宁:传统电视媒体,却真的到了必须变革的危急关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轰轰烈烈的“芒果TV独播”其实是一次被迫的转型,随着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越来越大,湖南卫视不得不提前“入场”,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芒果TV独播”的互联网战略看似放弃了短期经济利益,却为长远发展打通了前行的道路,也为其他电视媒体点燃了一盏明灯。但必须看到,电视媒体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湖南卫视的独播策略并不能通用。
@常宁:如今,观看电视媒体的体会是,新闻的时效性相比以往更强,新闻报道的开放程度也比以往更甚,而各电视台新闻报道的角度也各有侧重。以地方媒体山东电视台为例,其新闻频道和新闻节目占很大比例,并且这些新闻节目极具当地特色,大多是当地老百姓关心的最新鲜的资讯。其他地方电视台也都以不同的内容、形式加强新闻资讯栏目的地位。
@中国文化报:我们认为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成为互联网公司开发网络自制剧最有力的靠山,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等着下一集播出,还要忍受中间插播广告的传统电视剧正在为当下年轻人所抛弃,而更加自由的网络平台成为首选。可以预测,今后,网络自制剧将慢慢发展到与传统电视剧分庭抗礼的地位。
@马国力: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电视人开始惊呼新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没落。我却不以为然,所以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在全世界范围内,电视这个“传统媒体”还有相当长的美好前景,只有在中国,电视人却认为自己已经“日薄西山”,原因不在于新媒体的发展,而在于中国电视的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精神。
@智能电视行业观察:未来的电视会是什么样?其实这个问题再容易回答不过,随便打开哪一个互联网视频应用,在电影这个栏目下搜索“科幻”类别,随便看上几部,相信你就会对于好莱坞给你描绘的未来生活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体上,跑不出如下几个方向:一是全息电视,直接在房间中,把画面用立体投影的方式展现出来;二是脑电波控制,不用动手动嘴,只要脑子一想,自动出现你要想的内容;三是手势控制,将投射在空气中的图像,使用手拖动或进行放大缩小的操作;四是墙壁电视,电视成为墙壁的一部分,按动电钮或者说一句话,自动墙壁上“变”出电视。
@马来顺:从“铅与火”再到“数与网”,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移动电视以及微博等自媒体、微信等社交圈的兴起,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迅捷、渠道更加多元。
@黄伟: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媒体融合的现象下建立全新的技术平台,采用开放、高效、可扩展的多元化技术架构,以大数据、云技术为基础,使多媒体业态在业务流程上融合贯通。支持全媒体内容采集、生产和发布,丰富新一代电视节目内容的生产以满足观众群的需要。
@夏倜:传统电视节目创新可以说是整个行业面临的课题,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自媒体,最吸引观众的还是产品的内容。可选择的内容越多,越容易出现雷同的内容。这时,有创意的内容才不会雷同,才能留住观众。要创新就要有意识的去引领受众,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受众,要创造需求,这就要依托先进技术的分析和支持。节目创新是要靠先进技术实现的,没有先进技术的创新,节目的创新也会很困难。
@颜涛:新媒体技术已深入到我们新闻节目制作当中,如微信、微博等。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让观众的观点也融入到我们节目的观点中。这时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有价值的精准信息,让隐藏在背后的用户行为充分地被我们所掌握,充分地引导节目的再创新和再开发。
@洛神:2013年之前,商业视频网站广告和用户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而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也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电视台保持着主流媒体地位和市场份额,对商业视频网站的快速增长并不敏感,两者保持着和谐的合作关系。视频网站拥有平台、用户,电视台拥有优质的综艺等电视节目,两者优势互补。电视台把自制节目输出给商业视频网站,极大地促进了电视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在电视屏之外又进入PC屏和移动屏幕,此外,还获得了额外的高额版权转让费用,部分热门电视综艺版权转让费用高达亿元。
@郑伟:传统电视台在2014的喧嚣中变得越来越像是惊弓之鸟,网络媒体的兴盛,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所有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电视台的独家和媒体界龙头老大的地位正在慢慢地濒临衰落,相反更多的新媒体例如微信、微博正在快速崛起。传统电视台正在思考自己的前路如何改进,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专业化路线还是寻求改变,也像起势的新媒体一样开始一段从用户的使用去考量的全新感觉,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及各个卫视及省市电视台为了能够抓住用户的眼球都在开始着不同的改变。
@钛媒体:传统电视行业,包括电视台、电视内容商、电视运营商等,被网络视频颠覆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电视的未来建立在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上,而移动视频又是其中的关键。最终,随着电视机终端全面智能化的到来,互联网电视将成为主流的电视服务形式,甚至会取代目前有线电视的主导地位。
@张常珊:在各种传媒技术汇聚交融、各种传媒介质有机结合、各种媒体终端互为兼容、各种表现形式综合运用的数字化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应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打造以现代传播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信息内容为核心、以增强立体传播能力为目标的全媒体平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拓宽广电产业发展空间,开创全媒体时代国有广电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冷若:传统电视产业由一个个电视台组成,观众想看某个节目,就必须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频道,忍受着冗长的广告,然后才能享受一点点剧情带来的惬意。而在电脑、手机视频等移动终端上,并没有固定的电视台,是由一个个碎片化的节目组成的,简单和系统地进行分类,如综艺、财经、电视剧等栏目。当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相互融合之后,我们所谓的电视台也将会变成一个个碎片化的节目,变成只有电视内容的载体。电视台也不需要过去繁重而庞大的组织架构,由单个节目的制片人负责制作播出、运营即可,这就导致了制播分离成为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
@沈浩卿:手机和电视的互动,让传统电视向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延伸,和用户群之间建立了新的桥梁。PC观看是分散电视台收视率的,手机互动则可以把用户拉回。以手机端微信服务账号为例,利用抽奖、游戏、直播互动等应用,可以把节目和服务打造成一个统一的新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能容纳很多东西,包括电视节目的直播、点播、用户搜索,更绑着各种消息和互动,使得电视可以和很多商业模式发生强关系。
@孙宁:传统电视媒体,却真的到了必须变革的危急关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轰轰烈烈的“芒果TV独播”其实是一次被迫的转型,随着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越来越大,湖南卫视不得不提前“入场”,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芒果TV独播”的互联网战略看似放弃了短期经济利益,却为长远发展打通了前行的道路,也为其他电视媒体点燃了一盏明灯。但必须看到,电视媒体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湖南卫视的独播策略并不能通用。
@常宁:如今,观看电视媒体的体会是,新闻的时效性相比以往更强,新闻报道的开放程度也比以往更甚,而各电视台新闻报道的角度也各有侧重。以地方媒体山东电视台为例,其新闻频道和新闻节目占很大比例,并且这些新闻节目极具当地特色,大多是当地老百姓关心的最新鲜的资讯。其他地方电视台也都以不同的内容、形式加强新闻资讯栏目的地位。
@中国文化报:我们认为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成为互联网公司开发网络自制剧最有力的靠山,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等着下一集播出,还要忍受中间插播广告的传统电视剧正在为当下年轻人所抛弃,而更加自由的网络平台成为首选。可以预测,今后,网络自制剧将慢慢发展到与传统电视剧分庭抗礼的地位。
@马国力: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电视人开始惊呼新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没落。我却不以为然,所以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在全世界范围内,电视这个“传统媒体”还有相当长的美好前景,只有在中国,电视人却认为自己已经“日薄西山”,原因不在于新媒体的发展,而在于中国电视的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精神。
@智能电视行业观察:未来的电视会是什么样?其实这个问题再容易回答不过,随便打开哪一个互联网视频应用,在电影这个栏目下搜索“科幻”类别,随便看上几部,相信你就会对于好莱坞给你描绘的未来生活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体上,跑不出如下几个方向:一是全息电视,直接在房间中,把画面用立体投影的方式展现出来;二是脑电波控制,不用动手动嘴,只要脑子一想,自动出现你要想的内容;三是手势控制,将投射在空气中的图像,使用手拖动或进行放大缩小的操作;四是墙壁电视,电视成为墙壁的一部分,按动电钮或者说一句话,自动墙壁上“变”出电视。
@马来顺:从“铅与火”再到“数与网”,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移动电视以及微博等自媒体、微信等社交圈的兴起,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迅捷、渠道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