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和丰富教学经验。
  一次新课改下的研讨课使我进一步理解到课堂教学改革中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内涵。研讨课的课题是《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人口国情引出资源和环境国情;第二步,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源和环境国情的材料;第三步,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国情;第四步,学生交流和质疑: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如何解决?第五步,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教师号召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资源和环境。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疑虑:1.学生是否会积极主动地收集材料?2.学生在交流材料的过程中会不会冷场?3.学生能否想出有新意的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对策?结果,课堂实际情况表明我的担心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在上课前,学生就主动把各类材料交给我检查和修改,然后又踊跃报名参加这次交流材料活动。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请看下面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郑海东同学对回收的废电池进行解说:“废电池里含有汞、铅、酸碱等有害物质,乱扔会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废电池回收之后,我们可以对电池中的墨棒和锌皮进行再利用。”“同学们,还有什么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纸、铁、塑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片段二:李堒同学介绍海洋污染的情况:“同学们,是什么导致了海洋污染?”“化工厂的污水、生活垃圾污染、伊拉克的石油……”同学们一下子列举了一大串儿。“海洋被污染了会造成什么危害?”李堒同学继续问。“就没有海鲜吃了。”一位同学的回答使教室充满笑声,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堒同学最后归纳了污染海洋的四大罪魁祸首和海洋污染的危害。
  在同学们交流材料结束后,我感叹:“同学们的智慧是无穷的!让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没想到这节课能如此生动活泼,我索性放开手脚进行第三步课堂教学,让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结合交流的材料,总结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面对这些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进行完第三步,我很自然地把教学引到了第四步。这一步是对课文知识的拓展,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问题很快在同学们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解决了。
  现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教师应积极做好以下方面。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方式要转变
  广大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和新教材特点做好以下工作:
  1.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每节课都要做到目标明确。通过一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提高哪些能力,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要细化,要有可操作性。上课时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和评价。
  2.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交流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有和老师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创新。
  3.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4.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也才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二、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善学、乐学
  1.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初步了解,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因此,预习作业应基础性强或可操作性强,是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动手动脑解决的问题。
  2.课堂上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和质疑,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乐于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品质,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3.鼓励学生课后以多种方式去实践、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现代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开发新课程的合作者和再生产者。我们不能够把教科书和课程划等号,课堂教学应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去实践、观察、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温总理的话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
校院两级管理是当前我国各高校积极探索的内部管理模式,合理的校院两级管理是解决高校教学危机的有效途径。高校管理现实要求各高校立足于自身发展特色,协调校院关系,允许适
技术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技术效益最终通过其产品体现出来.文章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从企业技术现状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从设备、人员、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Markowitz的学术论文。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资产组合理论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争论的焦点上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文章主要从风险度量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人的创造能力主要依靠发展思维,一个人的思维愈具发散性和求异性,他的创造力就愈出类拔萃。因此,现代教育更应致力于发展学生开放和独创的求异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求异思维呢?    一、置疑问难、启发思考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家认为:疑,易引起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置疑,就是要不仅知其然
对番茄早春育苗的苗床灌溉最佳土壤含水量上限数值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相对含水量的90%(PF值1.6),较常规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100%,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大,壮苗指数提高,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增强,蒸腾速率降低。因此认为番茄苗床灌溉土壤含水量最佳上限为90%。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八年级以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九年级除了品德教育的内容外,还有较多的国情国策教育。对品德教育这部分内容,绝大多数老师尚能做到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心理、行为实际,课上得比较生动活泼。而对于国情国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存在着严重的空洞说教现象,学生听课情绪低落,“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较低。经过探究,笔者认为,要提高国情国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法律意识和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涉及一些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因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加上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普遍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这已成为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智育和德育
对河北省秦皇岛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的传染性猪病进行了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及猪瘟免疫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提出了防治措施,分析其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