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ttf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以学生为调查对象考查教学效果,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能力以及课程考核等,总结归纳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问卷调查;国际经济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4802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学属于外向型课程,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在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了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设置为学校的优质课程,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以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基础,以多媒体教学作支撑,以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为标志,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优质课程建设,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分析渭南师范学院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对于促进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现对此基于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1 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
  以渭南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大三、大四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方式进行。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大三学生50份,大四学生50份,回收问卷84份,有效问卷94份。
  2 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问卷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学生课下学习、教学能力以及课程考核6个方面进行设计。调查结果以问卷设计为基础,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20%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兴趣很大,49%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有兴趣,31%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兴趣不大。近70%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有兴趣或有很大兴趣,说明学生有想要学习的愿望,因此,把这么课程建设好,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1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包括:(1)你支持国际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吗:A支持;B不反对;C反对。(2)你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的目的是:A提高学生英语水平;B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C培养国际化的经济专业人才;D其他。(3)总体上看,你觉得现有的课程设置达到你的期望程度是: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1.52%的学生支持国际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45%的学生不反对,2%的学生反对国际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2.25%的学生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21%的学生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吸收国外先进知识,49%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人才。
  3.17%的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很满意,49%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满意,其他学生对课程设置不太满意。说明将国际经济学设置为双语课进行教学是可行的,但是学生对于开设双语课程的目的并不明确,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阐述,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学过程更顺利,教学效果更好。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现有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周学时为2,一学期下来只能学习国际贸易部分,学生反映对他们感兴趣的金融部分没有学到,因此,从课时上可考虑进行增加。
  2.2 教材选择
  教材选择方面:你认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材应选用的教材是:A纯英文教材;B国内教材;C国外教材但有配套的辅导书。
  教材选择方面:3%的学生应为应选择英文原版教材,54%的学生认为应选用纯英文教材加注释,43%的学生认为应选择一本英文一本中文配套。本课程一直选择克鲁格曼教授撰写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英文版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该书观点权威,设计独特,结构清楚,阐述详尽,语言生动简明,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系统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最佳教材。另外本教材也有相应的中文译本,因此,教材选择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
  2.3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1)国际经济学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A英语为主汉语为辅;B汉语为主英语为辅;C英汉结合不分主次。(2)你期望国际经济学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A英语为主汉语为辅;B汉语为主英语为辅;C英汉结合不分主次。(3)课堂提问时,你的回答方式是:A英语;B汉语;C英汉结合。
  调查显示,32%的学生期望国际经济学课程授课方式是英语为主汉语为辅,33%的学生期望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35%的学生期望是英汉结合,不分主次。在课堂提问时,48%的学生使用中文回答,35%的学生中英文结合回答,只有17%的学生使用英文回答。由此可以对于教学过程应侧重于哪种语言,学生的期望没有一致性,因此教师应针对学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采用英文教材的同时,较多使用汉语教学效果会更好。
  2.4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设计的问题是:(1)对该门课程,你的努力程度是:A很努力;B一般;C不够努力。(2)你在课前是否会预习:A会;B不会。(3)你在课后是否会复习:A会;B不会。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学方面,能够在课前预习的学生占27%。能够在课后复习的学生占39%。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应成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5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方面,设计的问题是:(1)你对该门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主观评价是:A优秀;B良好;C及格;D很差。(2)你对该门课教师的英语水平的主观评价是:A优秀;B良好;C及格;D很差。(3)你对该门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是:A胜任;B水平一般;C不能胜任。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能力方面,28%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优秀,44%的学生认为可到良好,其余学生认为可达到及格。30%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师的英语水平评价为优秀,49%的学生评价是良好,其余学生评价为及格。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评价,69%学生认为水平一般,25%学生认为优秀。说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还应继续提高。
  2.6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面:(1)《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A考试;B考查;C其他。(2)你期望的考核方式是:A考试;B考查;C其他。(3)你认为,期末考试双语课程的考核分值比例最好是:A平时和考试比例是2∶8;B平时和考试比例是3∶7;C平时和考试比例是4∶6;D其他。
  课程考核方面,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19%的学生期望考核方式是考试,73%的学生期望是考查,另有8%的学生希望的考核方式是其他。17%的学生希望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考核比例是2∶8,42%的学生希望是3∶7,37%的学生希望是4∶6。
  3 分析总结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甚合理,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因此,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提高。
  3.1 明确教学目标和增加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
  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就应明确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专业化的国际经济人才,防止学生本末倒置,理解偏差,将英文教材当成阅读理解,单纯的提高英语水平,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同时也要强调学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双语教学的正确方法。
  3.2 根据英语水平,实行分班授课
  由于高考不划分单科分数线,导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将国际经济学课程分班授课。对于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方式,对一些英语基础弱的学生,可选择中文讲解或较低比例的英文讲解。
  3.3 联系国内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教师可以选择某个专题或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的内容,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在课前就相关内容查阅资料并研讨,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报告其核心内容,其他同学提问并参与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如针对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学术争论,组织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理清理论问题和政策导向,这一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4 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国际经济学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国际贸易,另一部分是国际金融。两部分加起来有五六百页内容,要在几时个学时上完难度很大。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分上下两册,据学生反映一学期下来只能学习上册即国际贸易部分,因此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科学规划授课计划和进程,同时可考虑增加学时,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如将原来的周课时2增加为周课时4,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3.5 加强对现有师资培养和激励
  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水平,要将两者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将专业知识翻译成英文进行讲解。学校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采取出国深造,参加双语教学讨论会,定期参加校内讨论会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另外,要完善对教师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专家的评定,可获得额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参考文献
  [1]蒋兰陵.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双影响因素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1,(06).
  [2]刘玮.基于问卷调查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30).
  [3]王威.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  首先从政策分析者、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三种角度,以交通限号为例,在其决策的基础上构建决策模型,从政治和道义两个层面进行打分,分析其决策是否理性与负责。然后运用街头官僚理论,把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结合起来,与政策分析者(智囊团)进行博弈,最终得出双方都将陷入囚徒困境,使得整个决策过程有可能无效率。  关键词:  公共选择;街头官僚;囚徒困境;智囊团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为探讨新医改背景下新一轮省级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经济技术标中质量分层指标的合理性,收集近年各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质量分层评审标准,并进行汇总、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各省质量分层评审指标基本能体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采购原则,但仍有部分指标内容、主客观标准比重等差异较大,部分指标缺乏严格的论证。由此得出结论:各省市质量层次的划分设置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需进一步提高评标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
期刊
摘要:为解决通识课程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类课程需求难以满足等现实,很多本科高校均陆续开始了网络通识课,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桂林某本科高校为例,分析了大学网络通识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路径。  关键词:网络通识课;问题;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20202  伴随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
期刊
摘要:当前,国务院、财政部等部门密集发文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实施,以解决当前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导致的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入资金不足问题。针对PPP模式这个新生事物,现作如下说明,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政府;社会资本;合作;财税;体制;债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21001  1P
期刊
摘 要:依据CDIO的项目培养目标,根据机器人创新实践课程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制定了符合高校现状的项目实施优化方案;通过合理地组织、规划和实践,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该项目达到了CDIO的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该课程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物质条件,为其他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应用的日益深入,大量商务及社交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如何挖掘出海量信息中的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Web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出现让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SCRM)应运而生,为此,探讨了Web数据挖掘技术于SCRM的应用,分别从Web使用挖掘收集客户特征、Web结构挖掘识别重要客户、Web内容挖掘处理抱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企业
期刊
摘 要:从一线员工视角,观察2008-2012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利用米尔斯等相关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危机情境;企业文化;员工关系;人文关怀;信用卡中心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9203  2009-2010年,美国次信贷危机如滚雪球般演变成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严重影
期刊
摘 要: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通过分析形成理论框架。以西安上王村为例,依据大众点评网的316条游客评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农家乐”服务质量概念模型,提出了“农家乐”服务质量测评的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  关键词:  扎根理论;农家乐;服务质量;上王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2901  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更是掀起了“互联网+”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冲击,并逐渐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试图谋求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据此,从黄山某雕刻有限公司C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优势、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传统企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各地民族文化亟待转型,文化产业化成为当下趋势。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广西1996-2013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建立计量模型,着重分析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指出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现阶段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有限,并为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