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可以成为科学试验对象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求其所资助的所有研究从2014年10月起,都要使用同等数量的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该研究院甚至要求在培养皿中进行的细胞研究也要做到性别平衡。这也意味着今后雌鼠和雄鼠、雌猴和雄猴等都会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获得两性平等的待遇。
  药物灾难与受试者的选择
  任何一种药物和采用的任何一种医疗技术都要先在动物身上试验并获得有效和安全的证据后,才对人进行试验,并且要经过一、二、三期人体临床试验,在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数据后,才能进入临床和市场正式使用。一旦这些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有问题,还会停用、召回,对病患者造成伤害的,药物公司还要赔偿。其中最典型的是减肥药。
  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惠氏制药公司为代表的药物企业生产了风靡全球的减肥药,代表产品主要是芬氟拉明、氟苯丙胺和右旋芬氟拉明等,这些减肥药物总销售额曾高达8亿美元。
  但是,众多减肥者在服用减肥药的短短几年后,就出现了许多副作用和伤害。针对消费者主要投诉的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经常服用芬氟拉明或右旋芬氟拉明有可能引起严重心脏瓣膜受损并最终导致心室扩张和心力衰竭。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1997年首先撤销芬氟拉明的上市许可证,随后又撤销右旋芬氟拉明的许可证。
  1997~2010年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还勒令减肥复方药芬芬(氟苯丙胺 芬特明)退出美国市场,因为该药的主要成分为芬氟拉明和苯丁胺,也会增加心脏瓣膜受到伤害的风险。为此,生产芬氟拉明的美国惠氏制药公司付出了惨重代价。该公司总共支付高达8.9亿美元的医疗费用,以赔偿那些因为服用芬芬而致心脏受损的病人。
  一种药物在严格审批后的使用中还会出现副作用,这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对药物的原理认识还不深入和全面。这种不深入和不全面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来进行药物试验的动物与人的生理和生物机制并不完全相同;二是在对动物和人体进行试验时,试验的设计并不科学,其中受试动物和受试人群在两性的数量上有明显差异,这是一种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做法。
  当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监管药物,尤其是减肥药的研发时提出了非常严格和更科学的方法。例如其中一条是,所有申请在美国上市的减肥新药都必须有1500名(肥胖)志愿者组成超大规模的试验者人群,进行药物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而且试验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然后,再进行第2次临床试验(必须有不低于500名的肥胖者参加),以此确定新药的实际减肥效果。
  但是,这些要求仍然难以避免减肥药及其他药物在使用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尽管使用了大规模的人群进行试验,但是参与试验的男女两性受试者数量并不相同。现在,美国要求在人体药物研究后期至少招募一些女性,此前的研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总体而言现在仍然达不到男女两性受试者一半对一半的平等,也由此造成了药物效果的差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负责人雅尼娜·克莱顿和弗朗西斯·柯林斯认为,细胞和动物,甚至人的研究中的性别不平等可能是女性服用药物产生副作用的概率高于男性的一个原因。减肥药可能正是其中的典型,因为服用减肥药的大部分是女性,但是,以人做试验的志愿者大部分又是男性。
  试验动物两性不平等由来已久
  在用动物进行科学研究时,对动物使用的不平等其实由来已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的欧文·扎克等人对动物试验中的不平等现象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目前医学动物试验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使用的试验动物大多数是雄性动物。
  扎克等人分析了2009年世界上在10个医学领域的42种期刊上发表的近2000个以动物做试验的研究文章,发现80%存在性别不平等,其中神经科学最突出,使用的雄性与雌性动物之比为5.5∶1;药理学次之,使用的雄性与雌性动物之比为5∶1;生理学再次之,使用的雄性与雌性动物之比为3.7∶1。此外,国际上3个被广泛引用的免疫学杂志中有75%的研究没有具体说明使用试验动物的性别。
  然而,科学试验中的动物性别不平等对人的影响远不止减肥药,还会有其他更多的影响。例如,焦虑和抑郁的女性患者比男性高两倍以上,但对这两种病的动物试验所采用的雌性动物比例不到4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卒中,但动物研究中只使用了38%的雌性动物;某些甲状腺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7~10倍,但只有52%的试验动物使用了雌性动物。
  这就产生了一个极度矛盾的现象,在一些主要是女性所患的疾病中,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大多是通过雄性动物试验获得的认知,并以这样的认知来研发药物和使用药物,以治疗疾病,这就会造成疾病诊治的误差。
  研究人员在科学试验中过多采用雄性动物的原因是,雌性哺乳动物比较麻烦。它们有发情周期,如果没有怀孕,发情周期最后会变成月经期,这可能为科学试验和数据分析增加一个棘手的变量。但是,也有相当多的研究发现,雌鼠在生理周期内不同时期对药物的反应并无不同。例如,2005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雌性大鼠经历疼痛刺激后的反应并没有比雄鼠更不稳定。
  因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即便雌鼠在试验中有多种麻烦,但为了让药物对男女两性都有效,也要平等使用雌性和雄性动物。
  人体试验的男女不平等
  不仅健康者有两性差异,就是在疾病上也体现了两性差异,比如有些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更高或更严重,有些疾病则是男性的发病率更高或更严重。
  例如,慢性疼痛、抑郁、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更青睐女性,而心脑血管病、吸毒成瘾等则更多困扰男性。但是,无论是女性的多发病还是男性的多发病,对这些疾病探索和研究进行人体试验时,参与的受试者都是男性居多,女性较少。这同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男女性发病机理的认识不同和用药不同,从而影响对女性治病的疗效。   美国的研究发现,最近几年生物医学研究中女性作为受试者的参与人数仍然低于男性。美国2000~2008年发表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报告中,女性受试者少于男性。2004年9个有影响力的医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试验的参与者中女性仅占37%,其中药物试验的女性参与者更少,只有24%。女性参与医学试验少的原因是因为女性有月经、怀孕、围产期和哺乳等特殊阶段,这会影响到人体试验的时间、分析和结果。因此,只有13%的研究组将研究数据按性别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由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医学研究的人数较少,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治疗方案和药物用量等都有可能对女性不利。例如,尽管男女都会患心血管疾病,而且心血管疾病也是现在人们患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但是根据主要是以男性参与者得出的研究结果而制定的治疗和用药原则就不太适用于女性心血管病患者。
  例如,女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早期表现通常为异常疲劳、腹部不适、背部或颈部疼痛,但男性并非如此。如果按照基于男性临床研究数据建立的疾病诊断标准,女性患者的这些症状都属于非典型疾病表现,也因此难以确诊女性患了心血管疾病。结果便是误诊和延迟诊治,让女性处于更大和更多的危险之中。
  不过,别以为按照以男性为主的医学试验结果诊治疾病只会使女性处于不利,这样的结果同样对男性不利。美国1993年就规定,临床研究必须男女数量等同。如果在药物最后的临床试验期没有对女性产生效果,或者在女性身上出现严重副作用,这样的药物就不能通过审批,结果也会延迟一种药物的使用。如果有同样数量或大致相同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就会更强,有效率也会更大,也会早日获得审批。
  孕妇能否参与试验?
  按照常识,孕妇是重点保护对象,连患病吃药,甚至最普通的感冒服药都要小心谨慎,能不用药的就不用药,因此,孕妇决不可能作为受试者参与医学研究。由于担心造成严重后果,如影响胎儿发育或造成流产等,孕妇一般都被排除在所有药物、疫苗、保健食品、自然健康产品和医疗设备临床试验之外。
  不过,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为了孕妇的利益,应当让孕妇参与医学研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国际医疗伦理规章》明确规定:怀孕妇女有权参加生物医学临床试验。二是孕妇也像普通人一样会在怀孕期患各种疾病,而且患病后更需要治疗,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就会危及两个或更多生命。但是,如果没有孕妇参与研究并以此结果作为诊治和用药的根据,对孕妇的疾病诊治和用药就会有偏差,从而危及孕妇和胎儿。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贝莉丝在2010年6月10日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女性怀孕时身体有种种变化,比如体重、脂肪、新陈代谢、激素等都会改变,会让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难以掌控,如果仅靠参考男性或未怀孕女性的数据来用药,生病的孕妇就无法和其他人一样得到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这意味着在孕妇需要治疗时,她们的医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的证据。
  虽然怀孕的雌性动物参与医学试验不会有太多的后果和压力,但如果让孕妇参与医学试验就会有巨大压力。万一出现问题,谁能担当得起责任?对此,贝莉丝提出了一种办法。就是在药物对一般人群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最后试验)时,对孕妇进行第一期试验。也就是说,把普通人的第三期试验当作孕妇的第一期试验,而且,孕妇参与的人数应当较少,只是一种小型试验。这样就可以避免孕妇受到人体一期二期临床试验就被淘汰的药物的伤害。如果医生有了临床试验的可靠证据,就可以为孕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责任编辑】张田勘
其他文献
2013年年初席卷中国大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科学家在空气中检出了大量的含氮有机颗粒物。这些含氮有机颗粒物是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相互反应共同产生的。经过源解析技术发现,其中来自烹饪源排放的油烟型有机物占到了21%。这说明,人们在享受舌尖美味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  “厨房油烟综合征”  厨房是家庭中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场所,其污染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
马的脸显得很长。其实,马的头部并不长,只是嘴又长又大。马以植物为食,有一个简单的胃和特别发达的盲肠,不能像反刍动物那样通过反刍来咀嚼食物,无法将没咀嚼过的草料吞入到胃中先贮存起来,因此,马只能依靠这张特别大的嘴。马的长脸还特别有利于进食时观察敌情。因为它的眼睛长在脸的上部两侧,耳朵长在脸的顶端,向上高高竖起,这样,当它的嘴伸进茂密的草丛里吃草时,用不着抬头瞭望,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除了嘴大脸长
许多人认为,室外污染严重,家里才是最安全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前不久,知名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采集了我国北京、上海、长沙、深圳、广州5个城市11个家庭的室内灰尘,并将样本送往英国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进行4类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样本中,有毒、有害物质普遍存在,其浓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所有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溴化阻燃剂、有机锡类化合物和全氟化合物。  有毒有害物质“汇集池” 
由于用火证据不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西方部分学者质疑了30年。西方学者对“北京人”会用火提出的质疑包括:烧骨、烧石、灰烬可能是从洞外被水流冲入的;被烧过熏黑的材料以及灰烬可能是自然火造成的;洞内的腐植材料、鸟类、蝙蝠等的粪便是自燃或氧化反应的结果。猿人洞可能只是一个天然“陷阱”,而非古人类生活场所。  用事实和新证据回应质疑不仅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说服他人、获得认同的有效措施
“马上”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马上”这个词是一个时间副词,表示立刻、立即的意思,可这个词的来历就没多少人知道了。“马上”,原意就是马背上,作为时间副词应该出现得很晚。史书上表示时间用“须臾、速速”等  词,“马上”出现在典籍里,用的是其原意。像西汉陆贾就曾对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到了元代,“马上”才作为时间副词出现,如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说了罢。”  中国
2500种语言濒临灭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了一个《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语言地图”的形式,向人们直观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濒危母语现状,并分为5个等级:安全的、危险的(明确要灭绝的)、濒危的(严重濒临灭绝的)、垂危的(极度濒临灭绝的)、已灭绝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组织同时发布的等级量表显示,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其中538种语
1582年8月7日,一个意大利人悄然登入澳门港口。此时,中国明朝的万历皇帝刚刚20岁,但已经执政了10年。偌大的明帝国犹如一个古板自负但却病魔缠身的老者,没有人会留意这个异乡人的身影,但是在后来的日子,他所带来的知识,却成了中国"西学东渐"的第一道光芒。这个意大利人叫利玛窦,
2011年8月启程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了3个10米长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满足它在探测活动中对电能的需求,这在人类的木星探测活动中是史无前例的。此前的木星探测器如“伽利略号”都是依靠钚提供能源的,这种核原料在它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热能,这些热能被航天器上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转变成了电能。未来,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其最终取代“核电池”吗?  “核能航天”  难以取代  有科学家认为,假若下一
碎石子和轨道是紧密相连的,轨道和枕木负责承受火车通过时的重量,而碎石子则可防止负重时轨道和枕木陷入地面,而起到缓冲作用,还能吸收火车所产生的噪音。铺在铁轨上的碎石以较硬的石子最为合适,所以大多使用硬质砂岩。  (杨阳 提供)
他是美国国防部的眼中钉,是互联网上的“罗宾汉”,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公布不能说的秘密,把美国及其盟友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几乎一夜之间,朱利安·阿桑奇和其创办的“维基解密”网站就在全球家喻户晓。虽然遭遇各方压力,过着流浪汉般四处漂泊的生活,后又身陷“性侵犯”的指控,但阿桑奇从没对自己的“出格”行为流露出丝毫悔意。最近,他又迫于生计和“维基解密”网站的运转需要,要以写自传的方式赚钱,以继续其揭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