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严峻的海上治安形势,更好地促进黄海渤海经济的健康发展,辽宁海警一支队全面担负起横跨黄海渤海、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巡逻执勤任务。
大连濒临黄渤两海,可谓得天独厚,特别是国务院将辽宁“五点一线”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海渤海的区域优势更加凸显。然而,在繁荣经济的背后,海上各种违法违规活动藏匿其中。为适应严峻的海上治安形势,更好地促进黄海渤海经济的健康发展,辽宁海警一支队全面担负起横跨黄海渤海、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巡逻执勤任务,依法打击各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海上抢险救助,对海上重要目标实施安全警卫,官兵们始终以“爱民固边”为铮铮誓言,以构筑一方平安海域为己任,忠实履行起维权、执法、服务的神圣职责,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海上硕鼠”无处遁逃
雇用外来打工者,驾驶大马力小铁壳船,凭借海阔天高,趁人不备盗窃他人下在海里的海螺笼、渔网等工具,不但生产工具被盗,而且精心养殖的海螺、扇贝等海产品还没等收获就被“连锅端”,深受其害的渔民群众称这些干龌龊勾当的人为“海上硕鼠”。渔网渔具和船上设备被盗案件多发,严重侵害了渔民群众的正当利益,已成为这个海域反映最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很多渔民群众谈起这些“硕鼠”,虽然恨得牙根儿直痒痒,但却常常为抓不住他们的“尾巴”而痛心不已。为此,辽宁海警一支队加强了海上巡逻检查密度,对屡屡侵犯渔船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予以坚决的打击。
2008年1月3日,辽大甘渔11007号渔船船主报案称:其船下在大连遇岩礁附近海域的240个海螺笼被人偷走,总价值8000多元。船主同时提供了一个线索:在一个渔船上打工的李小二酒后曾跟他说这事是该船船长宋某某、船员吴某某和他共同所为。此时,由于报案时间距离案发有10多天了,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已经转移或者销毁赃物,加上海上发生案件获取证据难度较大,此时如果贸然传讯势必使办案工作处于被动。对此,支队长张立峰立即组织办案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最终确立了以抓捕李小二作为本案的重要突破口。经过大量的摸排、比对和跟踪侦查,办案人员最终将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2008年6月23日,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3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起海上盗窃案虽说案值不大,但却成为这个支队自2007年《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规定》实施以来侦办的首起海上刑事案件,为今后开展海上执法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全力保护“水上软黄金”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有渔民和半农半渔人口几十万,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其中,每年夏秋之交的海蜇渔汛。成为辽东湾沿海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海蜇,自古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又被渔民们称为“水上软黄金”,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质、降血压、利消化的特点,为众多消费者所喜爱。海蜇理想开捕日是每年的9月5日,但实际开捕日却在逐年提前。诱人的利益驱动常常在海蜇捕捞过程中引发纠纷械斗、伤人伤船等事件,严重影响辽东湾地区的社会稳定。由于海蜇的经济价值巨大,渔民们人人都担心因为动手晚而获利少,加之渔民“法不责众”的心理,导致抢捕海蜇资源的事件屡屡发生,从而给海蜇资源监管工作造成了困难。作为承担着保护海蜇资源的海警部队,辽宁海警一支队的官兵们全力投入到这场事关稳定、事关民生的专项行动之中。
2009年7月20日5时30分,支队接到辽宁省海蜇资源保护指挥部通报:有大量渔船聚集在营口海域,有提前捕捞海蜇的迹象,命令海警船艇前往制止。支队领导果断决定:命令参战船艇迅速赶往事发地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航行,参战船艇全速赶赴指定海域,此时,已有60多艘大型渔船集结在这里。“我们是海警,赶快离开”,执勤官兵的呼喊声通过高音喇叭响彻在辽东湾上空,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闯入禁捕区的渔船迟迟不肯离开,并与海警巡逻艇在海上展开了拉锯式的周旋。回想起当时的情景,21018艇艇长刘见说:“当时海面涌浪大,能见度也低,而他们恰恰要利用气象条件做掩护,伺机偷捕海蜇。”因为这些渔民的行为更多属于行政违法,此时如果动用警械非常不合适,一旦动用了警械,往往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带队的盛志刚大队长与海上相关部门的几家执法负责人一起商讨对策。经处置小组商议后决定:由渔政、港监执法船形成一道防线拦阻违规渔船下网捕捞,而海警船艇则负责从中间驱散渔船。随后,盛大队长又找来了违规渔船的组织者,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劝阻,上午11时许,违规渔船逐一放弃观望,起程返航。在今年的海蜇保护专项行动中,这个支队先后派遣5艘船艇,出动警力200余人次,航行954.8海里,驱散和劝阻渔船86条,2次成功制止了渔船民暴动,协助渔政部门查获偷捕海蜇船只12艘,出色地完成了海蜇资源保护任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保护海蜇的20多个日夜里,官兵们不论面临着怎样的恶劣气候,怎样的恶劣境遇,一刻不停地颠簸在海蜇保护区内。一方面海警官兵作为执法者要阻止渔民违规偷捕,另一方面也给予了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在执法过程中除特殊情况,绝不使用警械,而是尽力采取劝阻的方式,尽全力来阻止他们的违规行为,让渔民群众在一个合法的区间内行动。而等到统一开捕的命令下达后,官兵们又成为渔民身边最得力的帮手,帮着他们下船拉网,推动着满载希望的渔船奔向这一年的好光景。
化“干戈”为玉帛
海上纠纷事件由于事关各自的利益,加上没有第三方目击证人,常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如果处置得不及时、不恰当,不但控制不了局面,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群体纠纷,严重影响海上治安稳定。每当发生海上纠纷,辽宁海警一支队都会及时派出船艇和人员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事态的局面,并稳妥地化解双方矛盾。
2009年4月5日,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辽宁籍12艘渔船与河北籍17艘渔船在辽冀交界海域因争抢捕捞区域发生纠纷,双方渔民相互投掷酒瓶、石块,然后又驾驶渔船互撞,造成13艘渔船受损、12名渔民不同程度受伤,2艘辽宁籍渔船被河北渔民强行扣留到秦皇岛。随后,又有近百艘渔船在事发海域聚集,欲寻机报复,双方渔民情绪激动,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接到报警后,支队立即派出海警21016艇、21020艇和21021艇,警力80余人抵达事发海域。巡逻艇迅速对冲突双方渔船进行分割控制,疏散周边聚集渔船,避免双方渔船再次接触。而后逐船收缴酒瓶、石块,逐人进行走访询问,稳定渔民情绪,并劝导教育渔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为防止渔船再次冲突,官兵将渔船与海警船艇系泊并靠,通过对讲机与渔船保持联系,以便掌握渔民动态。后经大量的走访调查得知,此次渔民纠纷发生在辽冀交界的国家直属26渔区,这里盛产皮皮虾和青虾。多年来,辽冀渔民因抢占捕捞地域多次引发冲突,积怨已久。针对这种情况,支队成立了4个调查组,深入到大连、营口、秦皇岛和渔船民中间开展调查工作,并分别到辽宁省公安厅法制处、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检察院咨询事件定性问题,协调大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人员对被扣押的渔船进行现场勘验。在辽宁、河北两省省政府及营口、秦皇岛两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工作组深入港口、码头以及渔民家中,细致耐心地对双方渔民进行说服教育,使双方渔民认识到事件的严重后果,认清了各自的错误。最终双方渔民代表达成了调解协议并顺利履行了协议,同时表态两地渔民要加强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地开展生产作业。6月19日16时30分,两艘被扣押的辽宁籍渔船平安抵达营口,为此次事件的圆满解决画上了一个句号。2006年以来,辽宁海警一支队先后成功处置因渔业纠纷、海上械斗、干扰海上石油勘探开采等问题5起,涉及人数达560人,有效地维护了辖区海域的治安稳定,还渔民群众一片宁静的天空。
责任编辑 王 璇
大连濒临黄渤两海,可谓得天独厚,特别是国务院将辽宁“五点一线”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海渤海的区域优势更加凸显。然而,在繁荣经济的背后,海上各种违法违规活动藏匿其中。为适应严峻的海上治安形势,更好地促进黄海渤海经济的健康发展,辽宁海警一支队全面担负起横跨黄海渤海、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巡逻执勤任务,依法打击各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海上抢险救助,对海上重要目标实施安全警卫,官兵们始终以“爱民固边”为铮铮誓言,以构筑一方平安海域为己任,忠实履行起维权、执法、服务的神圣职责,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海上硕鼠”无处遁逃
雇用外来打工者,驾驶大马力小铁壳船,凭借海阔天高,趁人不备盗窃他人下在海里的海螺笼、渔网等工具,不但生产工具被盗,而且精心养殖的海螺、扇贝等海产品还没等收获就被“连锅端”,深受其害的渔民群众称这些干龌龊勾当的人为“海上硕鼠”。渔网渔具和船上设备被盗案件多发,严重侵害了渔民群众的正当利益,已成为这个海域反映最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很多渔民群众谈起这些“硕鼠”,虽然恨得牙根儿直痒痒,但却常常为抓不住他们的“尾巴”而痛心不已。为此,辽宁海警一支队加强了海上巡逻检查密度,对屡屡侵犯渔船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予以坚决的打击。
2008年1月3日,辽大甘渔11007号渔船船主报案称:其船下在大连遇岩礁附近海域的240个海螺笼被人偷走,总价值8000多元。船主同时提供了一个线索:在一个渔船上打工的李小二酒后曾跟他说这事是该船船长宋某某、船员吴某某和他共同所为。此时,由于报案时间距离案发有10多天了,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已经转移或者销毁赃物,加上海上发生案件获取证据难度较大,此时如果贸然传讯势必使办案工作处于被动。对此,支队长张立峰立即组织办案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最终确立了以抓捕李小二作为本案的重要突破口。经过大量的摸排、比对和跟踪侦查,办案人员最终将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2008年6月23日,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3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起海上盗窃案虽说案值不大,但却成为这个支队自2007年《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规定》实施以来侦办的首起海上刑事案件,为今后开展海上执法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全力保护“水上软黄金”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有渔民和半农半渔人口几十万,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其中,每年夏秋之交的海蜇渔汛。成为辽东湾沿海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海蜇,自古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又被渔民们称为“水上软黄金”,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质、降血压、利消化的特点,为众多消费者所喜爱。海蜇理想开捕日是每年的9月5日,但实际开捕日却在逐年提前。诱人的利益驱动常常在海蜇捕捞过程中引发纠纷械斗、伤人伤船等事件,严重影响辽东湾地区的社会稳定。由于海蜇的经济价值巨大,渔民们人人都担心因为动手晚而获利少,加之渔民“法不责众”的心理,导致抢捕海蜇资源的事件屡屡发生,从而给海蜇资源监管工作造成了困难。作为承担着保护海蜇资源的海警部队,辽宁海警一支队的官兵们全力投入到这场事关稳定、事关民生的专项行动之中。
2009年7月20日5时30分,支队接到辽宁省海蜇资源保护指挥部通报:有大量渔船聚集在营口海域,有提前捕捞海蜇的迹象,命令海警船艇前往制止。支队领导果断决定:命令参战船艇迅速赶往事发地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航行,参战船艇全速赶赴指定海域,此时,已有60多艘大型渔船集结在这里。“我们是海警,赶快离开”,执勤官兵的呼喊声通过高音喇叭响彻在辽东湾上空,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闯入禁捕区的渔船迟迟不肯离开,并与海警巡逻艇在海上展开了拉锯式的周旋。回想起当时的情景,21018艇艇长刘见说:“当时海面涌浪大,能见度也低,而他们恰恰要利用气象条件做掩护,伺机偷捕海蜇。”因为这些渔民的行为更多属于行政违法,此时如果动用警械非常不合适,一旦动用了警械,往往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带队的盛志刚大队长与海上相关部门的几家执法负责人一起商讨对策。经处置小组商议后决定:由渔政、港监执法船形成一道防线拦阻违规渔船下网捕捞,而海警船艇则负责从中间驱散渔船。随后,盛大队长又找来了违规渔船的组织者,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劝阻,上午11时许,违规渔船逐一放弃观望,起程返航。在今年的海蜇保护专项行动中,这个支队先后派遣5艘船艇,出动警力200余人次,航行954.8海里,驱散和劝阻渔船86条,2次成功制止了渔船民暴动,协助渔政部门查获偷捕海蜇船只12艘,出色地完成了海蜇资源保护任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保护海蜇的20多个日夜里,官兵们不论面临着怎样的恶劣气候,怎样的恶劣境遇,一刻不停地颠簸在海蜇保护区内。一方面海警官兵作为执法者要阻止渔民违规偷捕,另一方面也给予了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在执法过程中除特殊情况,绝不使用警械,而是尽力采取劝阻的方式,尽全力来阻止他们的违规行为,让渔民群众在一个合法的区间内行动。而等到统一开捕的命令下达后,官兵们又成为渔民身边最得力的帮手,帮着他们下船拉网,推动着满载希望的渔船奔向这一年的好光景。
化“干戈”为玉帛
海上纠纷事件由于事关各自的利益,加上没有第三方目击证人,常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如果处置得不及时、不恰当,不但控制不了局面,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群体纠纷,严重影响海上治安稳定。每当发生海上纠纷,辽宁海警一支队都会及时派出船艇和人员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事态的局面,并稳妥地化解双方矛盾。
2009年4月5日,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辽宁籍12艘渔船与河北籍17艘渔船在辽冀交界海域因争抢捕捞区域发生纠纷,双方渔民相互投掷酒瓶、石块,然后又驾驶渔船互撞,造成13艘渔船受损、12名渔民不同程度受伤,2艘辽宁籍渔船被河北渔民强行扣留到秦皇岛。随后,又有近百艘渔船在事发海域聚集,欲寻机报复,双方渔民情绪激动,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接到报警后,支队立即派出海警21016艇、21020艇和21021艇,警力80余人抵达事发海域。巡逻艇迅速对冲突双方渔船进行分割控制,疏散周边聚集渔船,避免双方渔船再次接触。而后逐船收缴酒瓶、石块,逐人进行走访询问,稳定渔民情绪,并劝导教育渔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为防止渔船再次冲突,官兵将渔船与海警船艇系泊并靠,通过对讲机与渔船保持联系,以便掌握渔民动态。后经大量的走访调查得知,此次渔民纠纷发生在辽冀交界的国家直属26渔区,这里盛产皮皮虾和青虾。多年来,辽冀渔民因抢占捕捞地域多次引发冲突,积怨已久。针对这种情况,支队成立了4个调查组,深入到大连、营口、秦皇岛和渔船民中间开展调查工作,并分别到辽宁省公安厅法制处、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检察院咨询事件定性问题,协调大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人员对被扣押的渔船进行现场勘验。在辽宁、河北两省省政府及营口、秦皇岛两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工作组深入港口、码头以及渔民家中,细致耐心地对双方渔民进行说服教育,使双方渔民认识到事件的严重后果,认清了各自的错误。最终双方渔民代表达成了调解协议并顺利履行了协议,同时表态两地渔民要加强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地开展生产作业。6月19日16时30分,两艘被扣押的辽宁籍渔船平安抵达营口,为此次事件的圆满解决画上了一个句号。2006年以来,辽宁海警一支队先后成功处置因渔业纠纷、海上械斗、干扰海上石油勘探开采等问题5起,涉及人数达560人,有效地维护了辖区海域的治安稳定,还渔民群众一片宁静的天空。
责任编辑 王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