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包括和不包括淋巴结引流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前瞻性随机分组为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照射组(ENI)和不包括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组(non-ENI),患者均在2~4周期诱导化疗后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结果 ENI组和non-ENI组GTV平均照射剂量分别为58.2 Gy和为65.8 Gy(P<0.05),有效率分别是45.8%和74.0%(P<0.05),CTV以外区域淋巴结复发(ENF)发生率分别为4.2%和11.1%(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中位局部无进展时间为11和15个月,1年局部失败率为51.9%和24.5%(P<0.05);总体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0和15.0个月(P=0.084),1年生存率分别为55.7%和72.5%,2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9%.两组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疗不作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可以提高原发灶和肿大淋巴结的照射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并且没有增加治疗相关性并发症。

其他文献
X线胸部透视是各大高校查体的常规项目之一.X射线检查的阳性率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如果阳性率过低,表明无临床意义的X射线检查的应用过多,应采取措施予以限制[1].为探讨教职工和大学生年度查体中X射线胸透的合理性,笔者对本校近5年健康查体胸透阳性率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放疗是肺部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诊断并给与有效治疗,一旦发展成肺间质纤维化,则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血清KL-6(Krebs Von den Lungen-6)是一种分类于第9族肺细胞抗原的高分子量糖蛋白,主要存在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等处[1],作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血清学指标显示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
期刊
2005年10月9日上午9:30,患者"A"、"B"、"C"与"D"4位工作人员误将一长约10 cm、宽约8 mm的192Ir放射源(活度为7.125×1011 Bq)、从探伤机拆卸下来用乙醇擦洗.4人取蹲位,源放置地上,源皮距约10~30 cm,持续时间约15~20min,后发现工作处报警器警灯闪烁(声音被关闭),立即将该源组装放回后撤离,期间"D"因故离开.事后经现场模拟试验估算出患者受照物理
期刊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骨科手术或骨创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各关节手术、骨折、软组织创伤之后.多数HO没有症状,8%的病例会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丧失功能.国外一些学者发现放射治疗可以预防HO的发生,笔者对3例HO患者进行了手术后放疗,报道如下。
期刊
立体定向术损毁丘脑VL后部和苍白球治疗扭转痉挛已有近50余年的历史[1],早期γ刀治疗脑功能性疾病,使用气脑造影控制定位,治疗有效率低[2]。
期刊
BR 2000系列热释光剂量读出器是近年开发的较为先进的单片手动热释光剂量读出器,其配套的BR 2000外照射个人剂量管理数据库软件参考新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的要求,使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设计,已在10多个单位得到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软件能够满足一般单位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数据管理工作的需要.笔者简要介绍该系统软件的数据库结构、功能和
期刊
为探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笔者对2005至2006年太原市所辖放射工作单位个人剂量及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期刊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除合理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外,放射治疗作为胃癌治疗的辅助手段已被临床应用.随着癌基因、抑癌基因研究的深入,本研究通过研究胃癌放疗前及放疗后标本的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和nm23蛋白的表达,对其变化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案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期刊
一氧化氮(NO)对细菌和肿瘤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近年来NO在肿瘤治疗中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对P53蛋白的调控作用等已经成为放射生物学的热门研究课题.笔者就这一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 旨在通过对中美环境放射性监测系统的比较,以期对各自的发展或类似系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方法 通过对中国国家放射性污染监测系统(NRCMS)和美国环境辐射监测系统(ERAMS)、环境测量研究所(EML)全球放射性监测网在样品采集、放射性核素分析以及数据发布等方面的比较,给出各系统的异同点.结果 NRCMS和ERAMS在职责、目的、监测对象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差异主要存在于监测的规模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