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的前世今生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个“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在各类期刊和各级领导人讲话中被频繁提及,甚至引起了最高领导的关注和引用。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塔西佗陷阱”并不是由塔西佗本人总结,而是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潘知常教授在著作和公开演讲中首次明确提出的。难能可贵的是,潘知常教授的贡献不仅在于最早(2007年)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西方论著中原创性地提炼出“塔西佗陷阱”这个术语,更在于为中国乃至世界提出了破解这个千年陷阱的解决之道,即“只有跟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站在一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会有公信力,这才是关键。”应该说
其他文献
文章从热奈特叙事聚焦三分法出发,研究电影《奇幻人生》采用的三种聚焦特征,剖析其叙事机制的独特之处。首先是零度聚焦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描写了悲剧作家凯伦·埃菲尔努力摆脱写作障碍的历程,作家的这一历程又与内聚焦下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相互关联,二者不断产生人格上的照应,也与作家小说的主题相契合;外聚焦视角下哈罗德与安娜·帕斯卡的感情线则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三种聚焦模式的交叉融合令影片充满感召力和轻喜剧效果,不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和田玉文化是中华文明文化基因符号的烙印。它未来以何种形态、何种面貌延续下去,是传统工艺美术共同面临的问题。研究以和田玉文化传承、创新、传播为样本,立足和田玉文化现代性构建,对内从现代工作室制度角度整合合作、交流、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完善现代工作室制度统筹内部文化交流模式;对外以功能为核心,提升服务内容和消费感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统工艺美术在求真务实、追求实效的改革实践中,以中国精湛的手工艺和智慧为根基,完成“走进来”与“走出去”的使命,展现中国文化图景、文化特质和文化自信,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