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转型势不可挡

来源 :中国地产总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ebi3807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严峻形势的考验下,我们不仅不能懈怠,反而要把品质做得更好,树立起品牌形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以专业素质在各个环节体现出企业的真诚。单纯的土地盈利模式已经过去,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拿地高价卖房了,要用诚信、服务这些无形的产品吸引客户。
  随着中央不断加大调控力度和调控范围,房价由最初的稳固攀升变成了停滞不涨,再由停滞不涨变成了略有松动,而今则是有明显的下行趋势。不得不说,中央的严厉调控,不论是缩紧贷款政策亦或是限购都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进而使得一些资金链薄弱的房地产企业相继关门倒闭。
  此次调控无论是对市场,对购房者,对房企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市场,调控抑制了部分投资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而刚性需求则成为购买的主力军,明确了刚需的比重,也刚好为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消费者不再盲目地投资房产,更加理性地选择理财投资渠道,降低了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的风险;而房企的数量骤降也反映了供需关系变化下房企不得不另谋出路了。
  4月份,温家宝总理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一席话就仿佛是给年初若有复苏的房地产市场泼了一瓢冷水,2012年注定是一个令房企胆战心惊的一年,房价还将会继续之前的走低趋势,但中心城区,学区房的房价会依然坚挺。
  房企的数量的下降将会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住房的使用年限一般为70年,并且价格不菲,所以房子被视为固定资产,而并非消耗品。既为资产,那就不会像消耗品一样频繁购置。当市场达到一定的饱和以后,因为供需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有部分不再符合市场要求的房企遭到淘汰,进而数量会越来越少。现在的众多房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垂涎于前些年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而由别的生产型企业转型为房企的,或者是集团公司设立的房地产企业。这些本不是做房地产起家的房企往往会在这场重创中“首当其冲”,能最终存活下来的一定是规模较大,有口碑,有实力,资金链稳定的房企。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对于房企来说是釜底抽薪,有再好创意、理念,如果资金跟不上,不能如期交房,不能按期还款,那么对房企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
  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也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来应付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房企之间由竞争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聚集创造力、实力,优化整合资源,还可以共同抵御风险。市场上的企业经过整合优化,对市场秩序的稳定、房屋质量的提高也会有间接的影响。比如有些很有想法的小型房企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实现优秀的建筑理念,但经济实力雄厚的大房企往往在创新和细节之处都难以突破,此时两家企业若可以合作,将形成三赢的局面,不仅仅为两家公司都实现了利润,同时也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想的住房。再有房企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也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装饰公司、建材企业合作推出的精装修成品房不仅仅在一定程度带动了周边企业的生存能力,更符合了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减少装修施工废料的原则。
  在紧缩的银行政策和限购的双重夹击下,房企融资面临巨大压力,去年出现了不少的房地产信托项目也只能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由于房地产信托产品在下半年未能实现兑付的不在少数,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因而依托于信托项目支持的融资又陷入困境。如今中央继续坚持严格的监管限购政策,融资变得异常困难,除了银行贷款,民间的私募基金似乎可以被看作是一根救命稻草。私募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也不够健全。但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融资渠道,私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房企自身也要做好对资金的掌控,杜绝过度拿地,囤地等行为,做好预算,要对市场供需关系有正确的判断,切勿因盲目追求低成本而降低楼盘质量。
  如今,住宅楼盘的需求呈递减趋势,而商业地产,复合型地产,旅游地产等成为房地产投资的新方向。房企应该在发展中求新、求变,长期的战略目标也要有所调整,单一的楼盘形式已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经过对市场和自身能力的考核,可以决定施行水平或是垂直的发展方向。水平方向可以拓展业务宽度,增加产品类型,由单一类型房企转变为复合型企业。垂直发展即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可以同时经营建筑设计公司,建材公司,物业公司等,既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和洽谈的时间,又提高了业务沟通效率,拉长了公司的生产线,使得公司不再依靠单一的业务生存,降低了公司自身的风险。
  王健林、许家印进军体育业,梁上燕开始卖酒,这些都是房企老板的个别行为,不能够代表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这与个人对企业的规划甚至个人喜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启发,毕竟房地产市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饱和度,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利润率的辉煌将一去不复返,作为商人的房企老板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利润率更高,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的其它行业,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就目前来看,这样做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今年的市场注定不会风平浪静,调控依然严厉,形势依旧严峻,房企的日子也依然不好过。在这种严峻形势的考验下,我们不仅不能懈怠,反而要把品质做得更好,树立起品牌形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以专业素质在各个环节体现出企业的真诚。单纯的土地盈利模式已经过去,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拿地高价卖房了,要用诚信、服务这些无形的产品吸引客户。毕竟,盖房子不比别的行业,它关乎民生,关乎国策,我们更是应该做有良心的房企,这是一种责任,推卸不得。
其他文献
2013 年年末,中原大地徐州第一个综合商务 MALL月星环球商务中心正式开门营业。这个作为徐州地标式建筑 的月星环球中心,拥有第一流的商场、 影剧院、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与项目 营建之初大为不同,如今的商业地产时代,已经是综合体风起云涌、电商冲击日趋严峻、业态规划大肆趋同、传统运营手段亟待革新的时代。而月星环球很 快就在徐州树立了自己的高端形像,除了高档的装饰装修,其采用的先进中央空调系统也为月
期刊
2014 年房地产市场风波诡谲,众多房地产大佬纷纷表示对市场的谨慎观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市场突破点和新的商机。新一年的房地产市场将会是一个“纷乱” 的战场,利润率下降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这样的复杂条件下,争取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摆在每位房地产老板眼前的首要任务。  上海泰地置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陈飞认为结合绿色建筑技术的绿色地产是一种新型健康地产模式,也是 地产
期刊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被家长视作“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等同伴榜样在为人处事方式、方法和风格方面的示范,容易形成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行为的随意性。如今,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互交织、激荡和碰撞,而孩子的认识能力与辨别能力又明显不足,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不仅难以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积极价值取向,甚至还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表现出浮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因
期刊
2013 年 11 月 3 日,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北大黄埔同学会与《中国地产总裁》杂志共同举办的“中国地产总裁沙龙”,对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沙龙由同学会副会长、北大黄埔互助投资基金决策委员会主席张学忠主持。 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结合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对中小房企的未来发展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指出转型升级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而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城镇化,三、四线城市将会有更多的机
期刊
人潮,不过不是现实中的,短短十分钟,网站服务器瘫痪,电话打爆。 抢购的身影满地皆是。不知道的还以 为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百货商场。 实际上这只是首个“自住型”商品房项目——恒大御景湾的网络登记现场。这意味着,一场争夺“自住型”商品房的战争悄然打响。  “我是北京 30 岁的单身,购买‘自住型’商品房属于优先群体呢!”2013 年 11 月 30 日,住在天通苑父母家中的刘跃和数万人一起登陆北
期刊
房产篇  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双双回落  受市场信心不足、信贷持续收紧、销售低迷蔓延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速度趋缓,开发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年度同比增速已双双逐级回落,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降到历史较低水平。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来看,市场增速持续下滑,2014 年 1-5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30,739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4.7%,增速较去年回落 6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
期刊
2013年10月18日, 复星国际发布公 告,宣布以 7.25 亿美元从摩 根大通手中买入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区地标建筑物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 2013年11月22日,因受“ 郭广昌 被限制出境”的子虚乌有的消息拖累, 复星系旗下的复星医药(A/H)与复星 国际一日缩水34 亿元。  继和潘石屹的地王之争后,一向长袖善舞却又为人低调的复星董事长郭广昌频频出现在聚光灯下,而其背 后的“复星王国”也露出
期刊
2013 年 11 月 1 日至 3 日,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班 11 月课程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此次课程的主题为《房地产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解析》,旨在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活动邀请了著名房地产专家、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班教务长顾云昌,北京大学副教务长、 北京大学房地产校友会会长吴宝科,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
期刊
2014 年是房地产业的变革之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这代表 2014 年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思路将发生重大转变。再加上产业融合、新技术革命、资本的倾注对房地产业界影响日益加深,因此可以预见,更大规模的房地产业“攻城掠地”之战即将徐徐展开。 在此时,作为房地产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适应老百姓对于房产的需求,让中国人的住房梦可以更幸福?在中国房地 产业由封闭红利开始转
期刊
开发商如果把商业地产当作“避风港”,结果很可能发现那是个“黄岩岛”,更大的风浪在等着你。商业地产在中国的宏观机遇毋庸置疑,问题是如何将其成功转化为你的微观机遇。  当住宅地产遭遇调控,当宗庆后高调宣布3到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购物中心,当杉杉投资控股号称要在10年之内在全国打造15-20家“奥特莱斯”,人们不禁要问,现在,“还有谁没有做商业地产”?  然而商业地产前景是否一片光明?如何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