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特定名词”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guog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作为一个独特的动词,它的用法比较灵活,有时可以直接接谓词性成分,有时可以直接接体词性成分,例如“有+(的)+名词”。我们认为该“有+(的)+名词”句式是由“有+动词/小句+的+名词”变化而采,当“有+动词/小句+的+名词”中宾语的修饰成分过长时,出于口语交际的需要将修饰成分后置,从而出现“有”字连动句。本文还就“有+(的)+名词”的语法特征作了扼要分析,更以“有(的)人”为例着重阐释此类短语的语法功能,试图从其内部结构和语义偏指角度论述“有人+谓语”句式类属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从情感策略、课堂激趣、学法指导三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旨在研究出让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The author elaborates from th
朗读是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当今校园里、课堂上却鲜有琅琅书声,学生也不大愿动嘴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逐渐下降,语文素养也急剧下降。针对中职学校语
学习英语其实就是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宗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让我们充
高中物理是学生认为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觉得物理难学,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热情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
本文分析了日韩留学生学习语气副词“并”的使用偏误及原因.四种偏误主要是:遗漏、添加、替代、错序.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本文以从《武汉晚报》搜集得来的英源外来词为研究载体,通过对武汉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他们对外来词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仍有人穿“新鞋”走“老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二、以讲代阅读,喧宾夺主.三、以练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教师、教室、设备等资源有限,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英语大班授课成为现实.笔者对湖北六所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班的学生人数、教学设备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向前发展的传承者。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小学生开展
本文对1949-1964年建国初第一次汉字简化活动的原因从学术、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从历史背景阐述角度说明文字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文化现象,更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条件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