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的目标归根到底是为了达到有效地实现正迁移。小学生的学习经历从旧知生发新知的认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够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点及面,融会贯通。
  【关键词】数学知识 迁移 对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47-02
  一、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同根而生,相互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
  小学数学教材按照螺旋上升的原则呈现知识,先从整体上来认识某一块的知识,然后再慢慢地分化出这部分知识的细节。比如一年级先整体认识全部的图形,然后在接下来的每一年中慢慢地完善每一个细节。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教材的呈现也相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教材先呈现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慢慢的引入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知识,這些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地方都有共通之处,此时合理利用知识的迁移就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连点成面,在相互比较中更深刻的理解旧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6.45+8.3之前先复习整数加减法136+78,在对比辨析中学生明白了小数加减法跟整数加减法不同,末位对齐数位没有对齐,只要小数点对齐,那么数位才一一对齐了。
  二、加减简便计算和凑十法、破十法一脉相承,唤起经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下册的简便计算要求学生能够敏锐地发现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在教学减法的简便计算234-66-34之前先复习一年级的凑十法和破十法,学生像是忽然回忆起了什么,一下来了兴趣。
  师:以前我们计算24-9,我们是怎样简单计算的?
  生1:24-4-5=15。
  生2:20-9=11,11+4=15.(师板书20-9+4=15)
  生3: 24-10+1
  这些知识学生特别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不管破十法还是凑十法其实里面蕴含的知识就是简便计算,把这些道理运用到本节课中,大有助益。
  师:现在请你计算234-66-34,你觉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选取学生的典型例子上台板书。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234-(66+34)
  这样的题当然不在话下了,不过当遇到672-78+64时,学生也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如下:
  672-78+64 672-78+64
  =672-72-6+64 =672-64-14+64
  当新知识的数据较大,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将数据变小,复习数量关系相似的旧知识,等学生心中的火花被点燃后再抛出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学生轻轻松松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迎来了第二个问题,思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通过两道题的对比,凸显出了第二道题的不同之处,一步之棋突破重难点。
  三、乘船问题、鸡兔同笼,同用假设,相互类比实现解题方法的迁移
  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的学习高效顺畅。有时候不同的题目用到的方法是一样的,那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适当的穿针引线唤起记忆,就能够实现解题方法的迁移。
  四下《鸡兔同笼》,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本课的核心是使用假设法。
  而在第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一课:我们一共有32人准备去划船,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怎样租船最省钱?
  同样用到假设法:假设全部人都乘坐大船:32÷6=5(条)……2(人),调整一下4条大船,2条小船:4×6+2×4=32(人),刚好坐满不余空位,这样最省钱。
  在学习鸡兔同笼一课,有26条腿,8个头。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几个同学就用到了这种假设法:假设26条腿都是兔子的,那么26÷4=6(只)……2(条)。如果是6只兔子1只鸡显然是不对的,于是进行调整5只兔子3只鸡:5×4+3×2=26(条)刚好。
  学生的这种方法就是从第一单元的题目迁移而来,这种方法假设腿都是兔子的,跟传统的解法假设头都是兔子的,两种方法都是假设法,只是着眼点不同而已。
  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获得丰富认知结构的源泉,在新课题解题时会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有选择性的迁移,脑海中材料越多可供提取的知识要素就越多。所以有的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其方法新颖灵活,令人大加赞赏,有的学生始终不得其道,这取决于个人的基础知识,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整合素材和资源,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好的思考与探索,使学生由点及面,融会贯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华伟,张景中.论数学教学中的迁移[J].数学教育学报,2004(04):17-19.
  [2]林鑫毅.浅析小学数学解题和知识迁移[J].考试周刊,2018(38):90.
  [3]谢涛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的正迁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0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9)22-0238-02  一、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学校对口支援学校概况  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学校践行教育部实施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近年来对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力度较大,且与西部地区形成了较好的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机制。2010年学校开设了内地中职西藏班,实现了近百人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培养,与西藏自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定性分析及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本文以中考數学复习中遇到的一类二次函数面积问题为例,首先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分析来寻找这一类问题的最优解,然后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变式探究、思维拓展,说明了对于典型题的求解,如何对原问题、变式题和拓展题进行研究和挖掘,以
期刊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做好数学知识间的衔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更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强化相关教职人员的认识,本文以函数内容为例,来阐述初高中数学与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教学衔接 教学策略 初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期刊
【摘要】教育事业的进步,给当代小学生提供了新的成长模式与成长方向。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小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基本核心素养去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新的课堂氛围,利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个人核心素养内涵,有利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以及小学生整体面貌的改革改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实现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能够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文字知识动态化等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针对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过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必然进一步要求与信息技术融合。本文主要介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如何借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 生本智慧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题】本文为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学习规划课题《基于pad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7BB427)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深入,对高中英语教学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重视英语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格外重视,因此为了将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必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的构建,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情感的有效导入,点燃起高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提升英语教学水平。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探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学有价值的数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课程改革带来
期刊
【摘要】生物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且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联系,学好生物课程,对其他学科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生物教材中逐渐渗入医学方面的知识,这就对我们学习生物知识增加了难度,生物医学知识并非得到所有学生的重视,因此生物医学的教育性发挥的并不明显,不利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知识 高中生物 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64-01  在本校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小调查。问卷如下:  结果发现选择喜欢的占31%,一般的占40%,不喜欢的占29%。不喜欢的原因中:75%的人选了“数学太难了”。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看来数学确实让我们有的孩子望而生畏,甚至约三分之一的孩子不喜欢数学了。从平时的观察也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