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中诗歌教学的探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活动,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能力。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无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审美感受中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对其品格修养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由于古典诗歌距离现代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难以理解,加上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教学法,这是对诗歌的肢解,大大破坏了诗歌所独有的意境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淡乎寡味,毫无生机。如何正确的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殿堂,走进那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用心去聆听、叩问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从中汲取营养,得到精神上的富足,是诗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故事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像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我在教贾岛的《推敲》一诗时,先向同学们讲述了有关“推敲”的故事:唐代苦吟诗人贾岛赴京赶考,一日骑在驴背上作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却又拿不准第二句中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左思右想,犹豫不决,于是就在驴背上用手反复做推、敲样子。一边思索,一边前行,无意中闯入了迎面而来的长安府尹韩愈的车仗,韩愈可谓是名震一时的大学问家。贾岛忙向韩愈请教,韩愈思考片刻,说还是用“敲”好。没想到,身为高官的韩愈从此竟与这位平民诗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同时正因为有了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用“推敲”来比喻做事要反复琢磨、思考。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顿时对学习这首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再如我在教曹操写的《观沧海》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从传统影视作品中对曹操的片面认识走出来,更准确把握诗中作者所表现的英雄气概,领会诗歌主旨,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曹操胸怀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通过官渡之战,击败了优柔寡断同时又是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为了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他北征乌桓,凯旋归来,行至渤海边上,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学生在聆听这段历史故事时兴趣盎然,如痴如醉,为老师讲解本诗做了极好的铺垫。因此在讲授古代诗歌时,通过轶事、趣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二、意境创设
  中国古代诗歌讲求“立象尽意”。“象”即客观物象,“意”即主观情感,意思是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和谐统一。意境不仅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意象的理解,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调動学生自身的知识积存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在头脑中浮现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画面,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学生不难找出,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游子的思乡之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有位学生这样再现本诗的意境——日渐黄昏,一棵躯干上缠绕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叶落凋零的枝干,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昏昏欲睡,一动不动。一座古朴的小桥下,溪水潺潺东流。不远处,几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上,炊烟袅袅升起。在一条荒无人烟的莽原古道上,一位孤寂无助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正在缓缓前行……多美的意境啊,学生浸润其中,定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通过这一完美意境的创设,不仅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对把握本词所表现的天涯游子思乡之情这一主旨做到了精准。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无疑就变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
  又如在教温庭筠《梦江南》这首词时,我在分析了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后,即兴让同学们大胆展开联想,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将这首词改写为一个现代文片段。其中一个同学这样写道:一个初晴的早晨,一位貌美的少妇慵懒地坐在梳妆台前,无精打采,怔怔的看着镜中的自己,面容憔悴,云鬓散乱,强打精神梳洗、描眉、涂红后,步履纤纤,独自来到江边高楼,倚靠栏杆,远眺江心,江风吹起她两鬓青丝,眉宇间现出一丝惊喜。江面上点点白帆,东去西归,似曾熟悉却又那么陌生,她凝视着,凝视着······自己的夫君离家数载,至今杳无讯息,如今不知身在何方,何时方能回还?日薄西山,夕阳晚照;江水无语,滚滚东流;白帆无意,渐行渐远;夫君无影,遥遥无期。想到此,不由得泣涕涟涟,柔肠寸断。这样,通过再造意境这种方法,学生对妇人形象以及文章主旨感悟极其深刻,更加深刻理解古代妇女思念在外谋生的丈夫时内心的疾苦和惆怅,通过意境的再创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己的欣赏品味。
  三、情感体验
  诗是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悟性、灵性的极好教材。它是一种抒情艺术,诗人主观情感是诗歌的本质、灵魂之所在。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这些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深入诗人内心深处、叩问作者情感世界,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教学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将心比心。
  我在教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时,我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李白的内心深处,把握李白的情感波澜。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经历,理出本诗情感轨迹。本诗开始写作者虚度光阴,报国无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光阴一日一日的流逝,自己却终日无所事事,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报国之门,不由得无尽烦恼袭上心头。而今,长空万里,北雁南飞,好友即将远行,终须一醉方休,暂且将烦恼抛至脑后,喝酒就是好,可以忘却所有烦恼。于是高坐谢眺楼,与挚友一边饮酒,一边纵论天下文章,是多么的痛快。这一刻,诗人忘却了忧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举杯时神采飞扬;谈吐间字字珠玑。此时此刻的诗人豪情满怀,思绪纷飞,一下子想要到天上去摘取月亮。可陡然间,笔锋一转,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为什么心情一下子又变得如此失落呢?此时的李白又重新回到了现实,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内心忧愤。出路又在哪里?心里不免沉重起来,越想越愁,借酒浇愁,愁上加愁。想来想去,终无良方,不想了,不想了,人生在世假如今朝不能建立功名,施展抱负,倒不如隐逸江湖,浪迹天涯,做个狂放之人了事。通过体验李白跌宕起伏的内心情感世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李白那颗火热、滚烫的心,体会出李白抑扬起伏的情感轨迹。
  总之,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就是要用中华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的方法呈现在教学中,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永葆青春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体现在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只要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充分加强实验的趣味化、生活化,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 校本课程 必要性 教
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许多隔阂,都源于缺乏平等交流。人与人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是如此。平等交流是指家长和子女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在交往过程中力求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的和谐交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小皇帝”、“小公主”满天飞的今天,许多父母都不容易做到和自己子女的平等交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
铜系高变催化剂的研究,其技术关键是要求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高温下良好的选择性.本试验通过改进现有的铜系低变催化剂制备工艺,筛选铜、锌、铝的配方,添
介绍测频式转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欲获得瞬时转速采用倍频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分别介绍了传感器倍频和相环倍频各自特点和应用.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幼儿早期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将有助于幼儿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
该文对目前硫化铜锌矿物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综述。归纳了铜锌分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硫化铜锌矿物的分离方法,浮选工艺流程和研究进展。
计算出不同堆垛结构的马氏体的结构因子,导出这些堆垛结构在电子衍射图上的特征,然后利用倾转晶体电子衍射,得到几个能够区分不同堆垛结构的晶带的衍射,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