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守业更难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曾在《形而上学》一书中说过:“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也正是有了这份求知欲才能促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演进,推动技术的发展。每一次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让人类物质生活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带来很大改变。
  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正是人性求知本能在商业世界的投射。
  曾经,以BAT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也成为引领中国互联网世界的支配力量,他们大多年岁渐长但依然掌舵。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拼多多、字节跳动、美团、滴滴等为代表的80后创业者大放异彩。然而,这批80后互联网创业者正值年富力强之际,却又接二连三突然选择退场。
  张一鸣在写给员工的内部信中表示,“虽然公司发展状况良好,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公司有比我更合适的人来改进日常管理”。张一鸣说自己将“作为公司创始人,聚焦到远景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的事情上去”。
  除了字节跳动和拼多多,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这几年都在经历CEO变动,创始人们大多表示想腾出精力关注更长远的事务。
  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让一手创办的企业在自己抽身之后依然健康发展,是企业家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期焦点,我们集中讨论互联网大佬们在抽身之前,是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顺利完成传承和交接任务的。
  同时,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的需求,组织需要更加包容,允许新、旧模式共存,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新的业务充分发展,让现有业务更上一层楼。做到这一点,也是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保障之一。
  本期《首席人才官》栏目,专访了公牛集团新任CHO成荣。她向我们讲述了在“互联网+制造”的大潮中,公牛如何跳出“舒适圈“,实现自我革命的思考,以及对组织和人才体系的经验。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创业”成功,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人不是在守业,就是在奔向守业的路上。儒家文化是浓厚的守业文化,但实际上创业和守业,哪个更难?结论是创业和守业都不容易,颇有些和稀泥的味道。不过这还真不是和稀泥,下结论者可是千古一帝李世民,一个把创业和守业都玩到了极致的人。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其实,创业和守业,对人、对组织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业当然不容易。所谓创业,就是要颠覆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但是创业期成功的秘方,在创业成功之后很可能会遇到大麻烦。如果继续像创业期那样大开大合,那么很可能是小则“狡兔死,走狗烹”,大则像元朝不过百年的史诗。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以LIBOR转换为代表的国际基准利率改革进程明显提速。在国际主流转换框架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中国国际基准利率改革也在积极推进。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境内国际基准利率改革推进计划加以安排,并提供了美元浮动利率贷款推荐协议文本。境内LIBOR转换政策框架基本确定,金融机构已进入转换冲刺阶段,需要深入理解利率自律机制提供的境内转换安排指引和贷款推荐协议文本,把握好定价规则、系统改造、协议修订、转换策略、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有序做好各项转换安排。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意识不强、认知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以及传统高职培养模式满足不了新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思创融合并助力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设计。在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国家政策指引下,借助中国文化精髓和科学精神,通过工匠精神培养,完成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和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创新性创业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