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经济革新透视越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fj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越共"六大"执行全面革新开放路线以来,越南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教训和考验。尤其是近年来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时有新创见。现阶段越南共产党(以下简称越共)正在马克思主义越南化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迅速崛起。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发展也内在地契合了党实行民主执政的需要。一方面,党的民主执政方式的确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民主要求;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党的民主执政方式,也需要一个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作为基础提供支撑。以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研究视角,全面认识公民社会与民主执政的关系,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党成为民主执政的执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D市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诉求逐渐增强。当地政府适时实行了政治吸纳战略,逐步地向其开放部分政治空间。在这双向互动的过程中,D市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实现了从政治冷漠到主动性政治参与的巨大跨越。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时代的认识从“战争与革命”转变到“和平与发展”,相应地,内外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不同。探析新中国60年来发生的这些变化,对于冷静分析国际形势,科学判断时代主题,正确制定内政外交方针政策,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存在与兴起有着复杂的背景,它既是我国“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转轨的产物,也是国家一元化结构向国家、市场、社区三元化结构转型的结果。此外,单位社会职能外溢、城市社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等也是社区民间组织兴起的重要原因。文章描述了我国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我国对农村集体土地存在行政权干涉所有权,对集体土地所有权限制性规定直接而具体,保护性规定抽象、笼统,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缺失等“地权歧视”现象。产生歧视的原因是,传统“一大二公”的认识,二元结构制度的政策设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属不明晰等。消除地权歧视的对策为,改变以前“一大二公”的思想,探索建立“两种产权一个市场”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机制,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机制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过程及要素作用机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机制就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的思想机制、以解答时代课题为目的的认识机制、以整合民族文化为要件的文化机制和以伟大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机制。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正在成就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伟业。
胡锦涛科学阐释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胡锦涛科学阐释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应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胡锦涛明确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事实",更是一种"价值选择"。政治价值是分析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先进性的重要视角。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既是厘清"社会主义有无政治价值判断"的前提,也是探讨"政治价值需要何种社会主义语境"的需要,更是判别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作为一种先进政治价值体系的学理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实际状况出发,从价值观念体系发展整体战略上,促进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特征的生产力发展,实现以保障人的政治发展为首要原则的政治安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规制的勃兴推动了规制工具论的发展,排污收费作为经济诱因工具,成为规制工具理论与制度实践的焦点之一。反观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则一直遵循行政行为论的指引,基于行政征收的形式合法性而展开。在现代环境国家背景下,我国排污收费的制度改良一方面需要克服法律保留密度过低与授权明确性不足的合法化危机;另一方面,亟待引入规制工具理论,确保排污收费的效率与效能,以实现环境规制目标。
俄罗斯地大物博,曾一度是世界最大农业出口国,然而从苏联时期到现今却始终未能解决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社会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俄罗斯虽然完成了私有化产权改革,但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不能迅速改观,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