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枚指纹揭开31年沉案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7月18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警来到浙江上虞市小越镇,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寻找一名居住在小越镇冯柯山村的名叫冯守安的老人。这个老人,是发生在31年前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连环电击杀人案中的唯一幸存者。
  午夜电击惊魂
  31年前,时年52岁的冯守安到浙江嘉善古镇出差,遭惊魂电击险些丧命。那是1981年8月25日,身为浙江上虞县小越公社一家农机厂供销采购员的冯守安,从上海来到了浙江嘉兴古镇嘉善县魏塘镇,进入一家旅社住宿。
  当日深夜11点左右,已在睡梦中的老冯,突然被头部一阵剧烈的电麻刺激惊醒,他大叫一声:“谁?你要干什么!”,迅速从床上跳起,看到面前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花花绿绿的电线。听他一喊,那人立即丢下手里的电线,拔腿就跑。冯守安立即追了出去,但那人很快跑出旅社,瞬间消失在夜幕中。
  老冯事后得知,他遭遇的是一起特大系列连环电击抢劫大案。就在他遇险的半个月前,1981年8月8日深夜,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建华旅社内,一名住宿者遭遇电击,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案件受到公安部门重视,警方迅速组织力量勘查侦破。
  冯守安老人说,当时公社里还专门召开大会,要求所有采购人员出门千万要小心,加强自身安全防范。他心里一直在思索,凶手极可能就是与他同住一屋的人,当时警方也把那名男子列入怀疑对象,这人登记的姓名为“李义清”,经调查是假的,住址也是假的,所用的单位介绍信是吉林省双阳县中医院开出的,经查也是伪造的。
  大案连发沪浙赣
  当年这起系列连环电击案的第一个受害人名叫李嘉慧,时年28岁,山东青岛人,当时是青岛假肢橡胶配件厂的一名供销采购员。
  1981年8月8日下午,他入住上海静安区延平路建华旅社。当时李嘉慧结婚才一年,妻子身怀8个月胎儿。
  案发后,据当时旅社杨经理回忆,那个化名“李义清”的男子操着一口北方口音,在一个星期前就住进了建华旅社,直至8月9日中午离开。实际上,他在8月8日夜里就用电击手段杀死了李嘉慧。他从李身上劫走现金200多元,以及永生牌812型花杆钢笔一支、瑞士产ROYCE牌17钻全钢防震男式机械手表一块。
  杨经理记得,那人看上去30多岁的样子,中等个子,偏瘦,与同住的李嘉慧不怎么搭腔。这次他登记的名字同样叫“李义清”,只是单位成了吉林省一家医疗器材厂。
  警方勘查表明,李嘉慧当时遭遇的电击,是作案人将“电击器”接上房间顶上的照明电源后,猛向李嘉慧头部太阳穴处按下去,致被害人死亡。直到犯罪嫌疑人落网后交代,当时他见李嘉慧不动了,还—再用电线触及李身上的其他部位,直至确认李没有反应为止。
  这起电击杀人案,令所有到场的上海刑警大为震惊。
  1981年9月12日深夜,江西上饶市一家小旅社内再次发生电击惨案。那天,被害人余开和与同村的魏某一起外出看戏,时间晚了就住在小镇上的一家旅社里。结果,当晚与魏某同屋的俞开和不幸遇害。魏某记得,同他俩住在一起的另一名男子,身材有些瘦,中等个,随身带一个很别致的黑色提包。其实,这只黑色提包,正是在上海被害的李嘉慧所丢失的那只包。
  令人不解的是,在上饶这家旅社的案发现场,凶手离开之前,还给同住一室的魏某及受害人俞开和留下一封匿名信,他在信中写道“我真的是迫于生活压力,不得已才用了这个电击劫财的方法,望二人原谅……”信封上竟然还写着“俞、魏二同志收”。
  上饶案子过后13天,系列连环电击杀人案再次发生。在江西九江市老火车站附近一家名为工农兵旅社的303房间,一名浙江绍兴来江西出差的40多岁中年男子,被发现死于床上……死者身上的一块上海牌手表不见踪影。经对死者背部和头颈等多处的烧灼痕迹鉴定,确认系因遭受电击而导致休克死亡。
  8省市警方联手办案
  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发生在上海、浙江、江西的4起电击杀人大案,造成3人死亡,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影响。案发后,上海刑警联手江西刑警展开侦破。上海警方经对4处案发旅馆登记笔迹进行鉴定,确认4起案件系同一人所为。
  当年46岁的刑警王学仁,如今已是77岁的退休老人。他曾是上海市静安公安分局侦查员,也是当时该案专案组成员之一。他回忆说,当时,案发4地警方收集了很多各类情况汇总资料,仅文字材料就多达40多万字,还有数十万枚指纹等等。由于受当时侦破手段和技术限制,破案基本靠人海战术,大量指纹就是靠肉眼去辨别。
  1981年9月底,由上海警方牵头,在上海召开了8省市公安工作会议,除了案发三地外,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公安部门也赶来参加。经过分析案情,王学仁和他的战友们,根据作案人在上海、浙江、江西一些旅社里留下的登记地址,在45天时间里,兵分6路赶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再转辗广东、湖南、福建等地计11个市县进行走访,总行程达数十万公里,走访当地群众上千人。
  当时查出,这个化名李义清的凶手,先后在6个旅社登过记,共使用了4次化名,李义清只是其中之一。在使用“李义清”时,工作单位写的是吉林双阳县中医院及医疗器材厂。在江西上饶则化名为陈书修,称自己是湖南东安县一家粮食加工厂的。在江西九江登记的名字叫张封田,身份则是黑龙江一家玻璃厂的采购员。年龄方面,他填写的都是38或39岁。其实,案犯当年只有32岁。他所持的多张不同的“介绍信”,均系自己制作的。
  上海警方在对案发现场静安区建华旅社地下室42号房间勘查时,在房间走廊靠近房顶角落的一处通风口里,发现一把西瓜刀及一段7公分长的电线,经鉴定证实系凶手作案工具之一。同时,在通风口深处提取到4枚指纹——大拇指指纹1枚,食指中环指纹3枚。尽管不是很完整的4枚指纹,但还是让刑警们如获至宝。另外,又在通风口里发现了—个女性用的头箍,头箍的两端有两个金属物焊接在上面,显然是用作电击工具的。   这段时间里,各地警方进行了大量排查工作,但始终未有突破性进展。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31年追出真凶
  时间推移到31年后。
  2012年4月18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刑事科学管理中心工程师刘志雄,在查找全国联网的警方指纹库时,突然发现一枚似曾相识的指纹。资料显示,这枚指纹属于一个名叫艾红光的江西鹰潭籍男子。艾今年63岁,生于1949年11月,居住地为江西鹰潭市月湖区白露镇。艾红光于1983年“严打”时期,因抢夺某农民的一袋花生米,被江西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以抢夺罪判刑3年。当年被警方抓获时,艾红光按警方审查惯例,在指纹卡上摁下了十个手指指纹。艾红光曾经当过兵,具有初中文化,服刑期间表现还不错,很快被狱方提升为“大组长”,后还被减刑提前释放。
  刘志雄发现,这枚眼熟的指纹,似乎与一枚曾被疑凶遗留在作案现场的指纹有关,那是一起曾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连环电击命案,案发自31年前的上海和浙江、江西三地。历经多年,警方始终没有找到凶手踪影,即这枚指纹的主人。
  刘志雄心跳开始加快,他小心翼翼地登录了资源系统,一份2012年3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上传的案证资料跳了出来。刘志雄找到了那枚尘封了31年,发生在1981年8月的上海电击大案现场的指纹。经过比对,1983年鹰潭警方抓获艾红光时留下的指纹,与首个电击案现场留下的指纹重合。
  早在2011年10月,全国公安“清网行动”期间,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刑科所根据上海市局刑侦总队关于“梳理上报历年未破命案现场痕迹”的要求,将几枚在31年前案发现场提取到的指纹上报至总队刑事科学技术管理中心。这样,几个月后,刘志雄得以看到这些31年沉案的现场物证。
  刘志雄庆幸地说:“如果艾红光没有在1983年因犯案被抓获过,他就不会在警方留下指纹,即使此前他在其作案的旅馆里留下再多的指纹,而这些指纹的主人究竟是谁,很可能成为永远的谜……”
  上海警方迅速派出刑警,于4月19日出发,赶赴江西鹰潭市月湖区白露镇艾红光的住地。当天下午4点左右,上海刑警一干人到达艾红光所在村落。村里人说,艾红光不在村里,经常出外打工,干的好像是一些输电铁塔基站上的活,不知具体去向。
  4月21日下午5点多,有消息传来,说是艾红光在南昌市进贤县与抚州市东乡县交界的一个叫衙前镇地方的工地上干活。警方火速扑了过去,结果发现,那里根本没有工地。
  刑警们又一次赶赴艾红光的村里,搜集到村里在外的全部包工头名单。接着,一个一个地打听,终于打听到。在南昌进贤县与抚州东乡县交界地的一个名叫邓家乡的地方,有个沪昆高铁段工程队,前不久从鹰潭市招了不少人过去干活,艾红光就在其中,这两天他正在开挖的山洞里干活,做的是基桩混凝土浇筑施工。
  警方拿出1983年艾红光的照片,与现在工地上的人相对比,艾红光显得年老了许多。4月22日中午时分,警方找到艾红光时,他穿着一件铁绣红翻领T恤,头上戴着草帽,正与工地上的人说笑着。上海刑警总队一支队探长万宗来和鹰潭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教导员徐晓等悄悄接近过去,来到艾红光面前。万宗来问:“我们是上海来的警察,你是叫艾红光,还是叫李义清?”艾红光闻此言,当时脸色惨白,随即慢慢地蹲在了地上。在警察眼里,有过囚禁经历的人,才会有这样蹲在地上的姿势。艾红光自言自语说道“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的,恶有恶报。”
  艾红光于当天晚上10点50分被上海警方带走。随后的几日里,他显然在经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警方的讯问,他一会儿说“年代已久记不清了”,一会儿又说“你们看我像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手吗?”可是最终他还是低头交代了31年前的作案过程。
  他说,自己当时实在是太缺钱了,结婚8年,家里有了三个儿子,而在当兵几年回家后,自己在村里的农机站修拖拉机轮胎,一个月挣70块钱,养活一大家子人有困难。后来,听人说用电触的方法可以在河里弄一些鱼虾回来吃,或者去卖掉赚些钱,结果就想到,如把电鱼的方法用在电人身上,岂不赚钱更快,于是便迈出了罪恶的一步。当时所以把作案目标多选定那些采购人员,是觉得他们比普通人有钱。
  据唯一的幸存者冯守安老人说,他当时身上带了200多元,这些钱相当于一个人三四个月的工资,还带有当时比较稀缺的全国粮票,身上也常有支票什么的。案发前那天晚上,可能是自己翻看过口袋里的钱票,被艾红光盯上了。
  那晚艾红光半夜里起来,将电线缠绕在准备好的头箍上,并将电线的一端接上房间顶上的照明电源,然后手持那个头箍,朝冯守安的头部按去。幸好老冯惊醒得快,才保住一条命。艾红光仓惶而逃,却不知自己在房间角落上方的通风口处留下了痕迹。事先,他把作案工具藏匿于房间角落上方的这处通风口里时,是觉得这个地方安全,不想却在通风口的上方和边沿处留下了几枚指纹。正是这四枚指纹,最终令他落入法网。
  艾红光在交代中还特别提到了冯守安,当时老冯的喊叫声令他魂飞魄散,他惊惶中跳窗翻墙逃出旅社,没命地狂跑。他知道自己一旦被抓住必死无疑,因为在半个月前,他已用电击的手段,将一名来自青岛的小伙子杀死在上海的一家旅社内。他逃跑途中遇到一条河,也顾不上深浅便跳了下去,河水最深处没过了他的腰。趟过河后他躲在河边的树林子里,脱下湿透的衣服拧干。待天蒙蒙亮时,他沿着铁路线一直走下去,走了数十公里后到了上海市金山县(现金山区),接着又坐火车回到江西鹰潭老家。可他只在家住了18天,便又奔向江西上饶和九江两地作案。
  案件侦破后,上海刑警走访浙江、江西两地的31年前遇难死者家属,所到之处无不令人唏嘘。在第一起电击案中遇难的青岛小伙儿李嘉慧,其妻韩女士在失去丈夫的几年后再婚。多年来,每每想起当年的惨剧,韩女士常常彻夜难眠。曾参加过31年前案件侦破工作的上海刑警徐旭明说,每次听到死难者家属那些催人泪下的话语,更加感到人民警察肩上担子的分量。
  (责编:利安)
其他文献
实践表明,保证大树移栽的成活率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新栽大树所在的环境条件、季节、树体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经验。同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
本文主要分析了自贡市自流井区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朋友换掉大房,买了80平方米的小舍,约我们去茶聊。小舍隐在一个老街坊里。老街坊的特点,是楼间距大,楼间的空地上,不种花,不种草,只开辟篱笆围的小菜园。树下,三五成群的邻人或摇蒲扇
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升级,个性化的文化民俗脱颖而出,人们被那些环境优美、切近自然的乡村景观,产生了兴趣,那么如何搞好民宿的景观设计与环境营造,是园林绿化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化
保育猪处于快速生长期,需要摄入大量营养;但不合理的饲养方式可能形成僵猪,甚至导致猪只死亡。保育猪的抵抗力较差,极易罹患各种疾病。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做好保育猪的疾
医院选择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医疗设备,解决了临床和科研急需的新设备购置和医院资金匮乏的矛盾,提高了医院资金利用率,有利于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文章从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基本含义
基于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机已经成为农民在生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所存在的问
记得女儿小学六年级刚毕业那年,她是彻底放羊了。每天手里虽然也偶尔捏了本书,美其名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是大多是出于自己兴趣,看着好玩。每天我晚上下班回到家,她总是缠住
这是读墨子《七患》一文的心得,强调了我国粮食储备及建立农业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文章简单说明了粮食的重要性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面临的现实状况,分析了我国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养猪行业获得较多关注,为了使养猪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建立适度规模养猪场的疫病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