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以城带乡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小岗村红手印墙雕”和那份满是红手印的“生死契约”.这份契约在2018年“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和2021年“百年伟业三农华章——农业农村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上都看过.
期刊
作为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思潮,积极心理学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专注于研究人内心的积极品质,挖掘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进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在东西方差异视角下,比较研究不同文化与社会环境下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状况,对于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创新发展、实现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积极心理学的两位开创者C.R.斯奈德和沙恩·洛佩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一书,从文化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出发,全面总结了相关学术的文献研究成果,并且精心设计了练习和专
期刊
部分基层干部有了成绩怕宣传、有了创新怕关注、有了口碑怕报道、有了效果怕塑形,对成为“网红”产生恐惧心理.究其根源,并非单纯的舆论压力所致,而是基层工作中存在“越干责越大”的怪象、“越干槛越多”的压力、“越干事越多”的无奈.要破解如此现象,使基层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就需要强化制度保护效应,扩展上级支撑范围,优化事前监督方式,引入多元执行主体.
不到30岁的“全国十佳农民”王颖,现在已是辽宁省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村书记兼村主任.“如果不是老村支书劝我回乡创业,我可能会在大城市做个法律工作者.”王颖满足地说,还好,我回来了.
期刊
堆龙曲河水缓缓流淌,映衬着雪山、草原,还有河谷两旁的青稞田.风吹麦浪涌,青稞穗飘香.达娃次仁的古荣朗孜糌粑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镇青藏线旁,与堆龙曲隔路相望.rn糌粑历史悠久、醇香可口,是雪域高原上驰名已久的美食,是招待远道而来的客入的必备珍品.2014年糌粑被列为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推介与保护,古老的糌粑迎来了走向全国的机遇.
期刊
在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取得连续丰收的同时,粮食生产的物质和服务费用快速上升,逐渐步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而且成本压力无法向市场价格传导,“两头挤”导致种粮收益空间日益缩小.在我国原粮整体竞争力不足、加工环节优势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更要树立“大产业”理念,延长粮食产业链,形成国内大市场,巩固扩大粮食产业园模式,促进粮食全产业提质增效.
期刊
波动是旅游流的重要特征和研究重点,为探索日际时间尺度下景区客流与在线信息流的波动差异和关联性,文章利用手机大数据长期监测的南京钟山景区游客量与两种客户端搜索量的3种旅游流数据,使用GARCH族方法测算不同旅游流的年内波动性,采用时差相关系数法和滚动相关系数的协动性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旅游流之间的整体和动态相关性,并基于VAR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游前搜索对景区客流的冲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日际尺度的波动上,电脑客户端(PC端)上的旅游景区搜索量序列较为平稳,移动客户端的搜索量与游客量序列具有尖峰厚
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rn“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总定位,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粮食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量足价
期刊
加快补齐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短板,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选取全国30个省(区、市)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研究对象,运用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探究2006—2018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法解析了引致热点区、温点区和冷点区3种类型的构型组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子系统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呈现阶段性上升态势,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递减格局,且西部地区发展活跃度更高.(2)三大地区线性变化速度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游客地方感是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互动产生的地方性体验,体现为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的认知、意志尤其是情绪和情感的联结,而旅游场是游客产生旅游体验的具体情境和环境,对游客地方感的产生、强度和结构性特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文章以旅游场的早期研究成果为理论出发点,选择内蒙古华俄后裔聚居地室韦作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在对旅游场进一步加以分类、探讨其内在维度结构的基础上,尝试解释游客地方感与旅游场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同的旅游场及其呈现的景观类型在游客地方感形成过程中的差异性作用,进而构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