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院多年来致力于军事化管理,这不仅体现在生活氛围中,在学习氛围中渗透尤为突出。外国语学院坚持英语万人晨读,主干道“请说英语”标牌随处可见,英语口语角人才济济,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学习英语兴趣浓厚,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开展各项活动引领同学们共同营造全外语氛围拥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全外语氛围 语言习得 外语思维能力
一、“哑巴外语”现状
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步,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学习者忙于“备考”疲于“应试”,往往只着眼于加强“读”和“写”的练习,忽略了最基本的听说能力,而又因缺乏语言环境的熏陶,“哑巴外语”现象尤为普遍。
这里强调的外语是指“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获得,也就是除母语外的另一门语言的学习,有关外语习得说分为两派,“学得派”和“获得派”,一派认为语言学习靠理性学习,另一派则坚称语言学习是下意识的自然获得,然而无论是哪一派,都不可否认语言环境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克拉申的“外语习得理论”中就强调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类似于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 “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 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克拉申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其交流是自然的、开放的。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克拉申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語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二、建立自然的语言环境,营造全外语氛围
大学校园里的口语角正是营造自然的语言环境的最佳场所,对于提升学生外语交流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创造语言环境,营造全外语氛围的关键。首先以外语口语尖兵队带领的口语角有许多语言表达能力极强的同学,其说话的目的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自然交流,有利于营造自然的语言环境。其次口语角是开放的,有很强的包容性,有利于所有外语爱好者在此交流、沟通。我们从同学们最缺乏的“听”“说”两个方面着手,加以开展以口语角为中心,以带动同学开口说外语为目的的一系列如“Candy Night”、“口语角擂台”等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逐步改变“哑巴外语”现象,激发同学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发散外语思维,使本校的外语爱好者有展示交流的平台,同学们相互分享知识,共同扩展视野,为日后的外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长期的全外语口语角氛围的熏陶下,及全英课堂的影响下,“哑巴英语”现象在我院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那便是,同学们始终习惯以中国式思维看世界,缺乏外语思维能力。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以母语思维去理解外语也是有益的,比如我是一名学生,翻译为I?am?a?student,字字句句对译,语序完全相同,便于记忆。另一方面,语言间有统一性,但更多的是不同点。在调查研究中,我们经常听到口语角中的一些高频句式,比如在表达I?like...very?much时,脱口而出的却是?I?very?like...,这是典型的受中式思维影响太深的现象,语法错乱。当同学们敢于开口交流之时,就涉及到外语更高深的层面,包括语法、知识储备量和对相应外语国家背景文化的了解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局面,外语口语尖兵队特邀请西安李阳疯狂英语的教学总监—Maple,举办西译行经验交流讲座,除讲解以上问题外,发掘了解更多同学们心中的疑问并现场给予有效建议。此外,我们也会定期邀请外教老师来口语角,与同学们交流畅谈,使同学们感受并学习地道的外语,通过与外教老师的直接交流,达到培养外语思维的能力。
三、面向高校,博采众长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可能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必须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完善才能更好的向前迈进。不仅个人要如此,群体学习亦然。外语社团实践性较强,是外语课堂在课外的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平台。因此营造全外语氛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走出去,通过与校际外语学术类社团的发展情况的交流探讨,在把校内口语角新模式等自身优势向外推广的同时,不断学习外部先进经验,以更好的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最大程度的打造更开放的学术氛围。
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做到博采众长,外语口语尖兵队积极与各高校的外语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加强交流,曾组织同学到西安外国语大学交流学习,并积极踊跃参加了由外国语大学举办的“西安二十高校联盟”演讲大赛,通过这一平台不仅见识了更多优秀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到了宝贵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而且还与各大高校的外语社团交流了有关口语角建设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全外语氛围 语言习得 外语思维能力
一、“哑巴外语”现状
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步,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学习者忙于“备考”疲于“应试”,往往只着眼于加强“读”和“写”的练习,忽略了最基本的听说能力,而又因缺乏语言环境的熏陶,“哑巴外语”现象尤为普遍。
这里强调的外语是指“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获得,也就是除母语外的另一门语言的学习,有关外语习得说分为两派,“学得派”和“获得派”,一派认为语言学习靠理性学习,另一派则坚称语言学习是下意识的自然获得,然而无论是哪一派,都不可否认语言环境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克拉申的“外语习得理论”中就强调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类似于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 “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 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克拉申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其交流是自然的、开放的。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克拉申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語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二、建立自然的语言环境,营造全外语氛围
大学校园里的口语角正是营造自然的语言环境的最佳场所,对于提升学生外语交流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创造语言环境,营造全外语氛围的关键。首先以外语口语尖兵队带领的口语角有许多语言表达能力极强的同学,其说话的目的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自然交流,有利于营造自然的语言环境。其次口语角是开放的,有很强的包容性,有利于所有外语爱好者在此交流、沟通。我们从同学们最缺乏的“听”“说”两个方面着手,加以开展以口语角为中心,以带动同学开口说外语为目的的一系列如“Candy Night”、“口语角擂台”等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逐步改变“哑巴外语”现象,激发同学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发散外语思维,使本校的外语爱好者有展示交流的平台,同学们相互分享知识,共同扩展视野,为日后的外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长期的全外语口语角氛围的熏陶下,及全英课堂的影响下,“哑巴英语”现象在我院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那便是,同学们始终习惯以中国式思维看世界,缺乏外语思维能力。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以母语思维去理解外语也是有益的,比如我是一名学生,翻译为I?am?a?student,字字句句对译,语序完全相同,便于记忆。另一方面,语言间有统一性,但更多的是不同点。在调查研究中,我们经常听到口语角中的一些高频句式,比如在表达I?like...very?much时,脱口而出的却是?I?very?like...,这是典型的受中式思维影响太深的现象,语法错乱。当同学们敢于开口交流之时,就涉及到外语更高深的层面,包括语法、知识储备量和对相应外语国家背景文化的了解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局面,外语口语尖兵队特邀请西安李阳疯狂英语的教学总监—Maple,举办西译行经验交流讲座,除讲解以上问题外,发掘了解更多同学们心中的疑问并现场给予有效建议。此外,我们也会定期邀请外教老师来口语角,与同学们交流畅谈,使同学们感受并学习地道的外语,通过与外教老师的直接交流,达到培养外语思维的能力。
三、面向高校,博采众长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可能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必须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完善才能更好的向前迈进。不仅个人要如此,群体学习亦然。外语社团实践性较强,是外语课堂在课外的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平台。因此营造全外语氛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走出去,通过与校际外语学术类社团的发展情况的交流探讨,在把校内口语角新模式等自身优势向外推广的同时,不断学习外部先进经验,以更好的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最大程度的打造更开放的学术氛围。
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做到博采众长,外语口语尖兵队积极与各高校的外语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加强交流,曾组织同学到西安外国语大学交流学习,并积极踊跃参加了由外国语大学举办的“西安二十高校联盟”演讲大赛,通过这一平台不仅见识了更多优秀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到了宝贵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而且还与各大高校的外语社团交流了有关口语角建设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