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型:
  造型与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视的一些知识和简单的应用。
  2.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形式,运用透视、构图知识来画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讲解,了解一幅好的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并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情感。                                                                                            教学重点:
  在风景速写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学难点:
  能够绘制两种透视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些相关资料图
  学生:铅笔、橡皮、画板、画纸等绘画工具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在学段上尚处于过度的适应期,由于小学美术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存在差距,很大一部份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所以积极性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同时教会学生绘制两种透视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出示学校乒乓球台图片,请同学们观察站在不同角度会出现哪些视觉现象?
  学生答:会出现不同的透视现象,从而引出课题。
  二、 精讲点拨:
  1、 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学生分组讨论,得出问题答案)。
  透视是指绘画中运用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其方法依据人视觉呈现中的近大远小原理,视点、消失线和消失点等为辅助手段,塑造出物体立体形状。
  2、 展示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学生总结:
  ①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的是物体的正面。
  ②由于透视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③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由于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
  3、 .展示课件:通过图片由组长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成角透视规律、概念、特点 。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面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是最富有立体感的。
  教师补充: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规律,也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
  
  三、 赏析作品、巩固知识
  出示不同的透视作品,请同学们说说都属于哪种透视现象?
  教师归纳总结: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四、 练习与评价
  1. 學生自行完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画法。
  2.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给予评价。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户籍、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民工把自己的子女长期留守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监护人能力有限,导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近十年来,根据我市各镇中心学校的数据统计,在初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各镇中学生总数的60%左右。因此,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等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成功了一半。本文就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威海市长征路小学确立学校的德育特色为“生活德育”。研学旅行,为德育特色的落实打开了一扇窗,帮助学生在德育与实践的路上架起探究的桥梁,在校园与社会的摆渡中感悟生活,培养社会小公民所必需的智慧、品德及态度,成为德育路上最美的风景。  一、课程开发  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生活德育”意求德育来源于生活,又高品位地回归
期刊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雙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2. 类比椭圆得到双曲线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去类比画图形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并根据定义用坐标法推导出双曲线的标
期刊
一、设计理念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可是二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弱,判断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这一课,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理性的处理玩的时间长短,场地的选择等问题,知道健康游戏的判断标准,并能够健康安全地玩游戏。  二、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健康的游戏玩;玩时要遵守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懂得思考、懂得合作,并会分析游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激发学生玩游戏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判断能
期刊
活动意义及学情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觀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通过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把立德树人作为关爱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根本任务,把爱党爱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本次队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党和共和国的历史以及英雄
期刊
摘要: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不仅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因此学好物理势在必行。但很多学生认为中学物理学习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比较轻松的学好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本文对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中学生“讨厌学习物理”的原因。  关键词: 讨厌 学习物理 原因 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作为一般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
期刊
摘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来激活、调控和延伸课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吸取集体智慧,以增长知识、丰富心灵、提升品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
期刊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四年级上册40~4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量角。  2.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3.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①什么是角?  ②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以下三个
期刊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推证余弦定理以及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能力目标:通过用几何法和向量法推导余弦定理,提高学生对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期刊
教学目标分析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解决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特别是判断三角形的策略和基本思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如何解决边长求解后的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的形状。  技術准备  实物投影、PPT、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重温考题:展示同学们在二模考试中的得分情况:明确本节课要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