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职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议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职中历史教师,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以高质量的教学迎接新的要求和挑战,提高职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悟,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紧密联系现实、贴近生活。如讲“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我们一定会提到黄河流域生态平衡的失调。历史上黄河流域曾为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所覆盖,可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草原的破坏,水土的流失、黄河的泛滥、沙漠的扩大等现实状况严重影响和阻滞了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而现实中,南方的洪涝灾害也是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息息相关的。这样,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也树立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与和谐意识等。
  关注历史人物、提供历史细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使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饱满和富有个性,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的再现,从而使学生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感情融为一体,让学生于自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历史、理解历史,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如讲到《新中国的外交》这一内容时,我就把“尼克松访华”这一内容细化,补充了许多情节,包括尼克松为访华而特意做的准备,训练筷子的使用,迎合中国人喜好的“红色情结”,周恩来与尼克松的对话握手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和模拟。新课程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体验中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如,讲到“香港回归”的内容时,请一学生扮演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上台讲话进行情景模拟,重温那一令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如讲“红军的战略转移”时,可以用动态电脑展现长征的路线图,再辅以图片和影像资料,在长征的艰难历程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红军是如何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播撒革命的火种,进一步体会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能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美国的建立》时是用美国的国旗“星条旗”导入的,讲到“一国两制”时是用澳门回归的主题曲导入的,讲到“新航路开辟”时是用郑和下西洋导入的等等。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精心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的设计要要结合学生实际,要有新意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关注,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抗日战争是中日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学完这一内容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目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一再抬头,军国主义势力复活,他们否认侵略罪行,否认历史,文部省甚至通过了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这极大地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请同学们运用史实,谈谈自己的感想。”这几句话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了对“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的控诉之中,但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中国已不是当时的中国,国际形势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既要感性认识历史,更要理性认识当今中日关系,你能为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发表高见吗?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
  精心设计训练题,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练习是学习历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已学历史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观察、解释、评价历史及其相关问题,进而走进、体验与感悟历史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历史课堂训练的作用,它不仅是为了巩固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基本史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少量的课堂小练习,形成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课堂训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导向功能,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做好课外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还经常组织历史活动课,或者在历史作业的设计形式上增加开放题,以辅助课堂教学。我主要采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开展历史故事会和辩论会。这种方法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的培养。二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读书心得等,然后进行交流。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搜集的资料撰写人物小传,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即便是一两句话,只要有所感悟即可。三是进行历史制作,设计表格、绘制示意图等。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主要功过;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绘制新航路开辟的路线示意图等。四是解说历史图片。要求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围绕一幅历史图片撰写解说词。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心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寓教于乐,不断转化并采取实效优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一定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卷中都安排了一道6-8分的综合性学习专项题,足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在现实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课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纳入到评价与考核体系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只是把它看作一种课堂教学的附庸。本人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引、导、探、展、议、评、结” 这几个环节为模式的综合学习过程,全面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综合;有效  一.“
期刊
摘要:教师不但引导学生读这一篇文章,还要引导学生读这一主题的多篇文章,或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整本书。要求教师的教学引导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具开放性。由此,对我们教师就提出了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阅读汇报;高效;学法;引导;汇报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单元为主题整体进行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比是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也就是说,教师不
期刊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地位地位显著。它是高职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技工教育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通信产业,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并将二者紧密结合,以培养更优秀的通信产业人才。基于通信产业的技工教育,本文着重研究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以及它的几种典型模式,最终对该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通信产业;技工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博客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拓展语文教育模式有重要作用。通过博客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入手,更有助于使学生打开学习的视野与思考的维度。博客平台的搭建是教育方式上的改进,也是教育理念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与进步。它将更有力的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而言,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博客;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初中语文教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育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本文从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中学语文;改革;对策  一、引言  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中学生更多的是一种长于应试,短于实际运用的人才。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应该发现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
期刊
中国的课堂缺乏互動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师生互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已经成为一种响亮的呼唤。然而,互动性的课堂实在不是中国教师的自觉追求。中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长期遭受教师集体无意识的轻视和忽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受中国几千年沿袭相承的文化心理的暗示和制约。“不为最先、不耻最后”的中庸之道深入人心,在中国文化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祸从口出”“枪打出头鸟”已经不自觉地形成了
期刊
摘要:学生和教师作为课堂的两方主要参与者,其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进行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事实证明,新型师生关系是更加符合师生双方发展需求的关系类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内涵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换位思考、民主平等、欣赏等许多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型师生关系;信任;换位思考;民主;欣赏  心理学的权威实验显示,学生与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方,其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是影响教师能否顺利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引起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工作者的关注。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为例旨在探究教师在有效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教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新的教育观念所提倡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已老师为主,而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有效性教学就是教师“授人以渔”的表现之
期刊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运用“求同存异”的理念来协调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把这一理念加以改造并借鉴到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去——我们不妨称之为“存同求异”。“求同存异”的精髓在于“求同”,但同时又会照顾到彼此之间的分歧,而“存同求异”则在“存同”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了“求异”上,它更突出的是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同时又很好的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下面,我们以平面向量为例,给以简要分析。  一、向量的产生  向
期刊
摘要:分析了北京市矿业类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与招生现状及问题,提出提高留学生管理效率和扩大招生的渠道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业类高校;留学生管理;招生拓展  在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中国教育正处于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更成为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有行业特色的理工类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与招生工作必须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我国矿产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