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坚持、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社会实践的核心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三位一体”的根本原则和与其内在的一致性,深刻探究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自觉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实践;人民群众
  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人为本”首先是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具体地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提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人民,而“本”就是指根本。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除了首指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之外,在最终的意义上还指人类全体的解放,而这一点乃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全部逻辑的终点。马克思毕生追求的便是人类全体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这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旨归所在。
  当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并不排斥普遍人性的意义。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深入,普遍人性已经得到了认可。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仁者爱人,还是现代社会中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些都是反映着一定普遍人性的语词。这并非为马克思主义所拒斥的,恰恰相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此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无限性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由于其逻辑终点是指向人类解放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人为本”的“人”必定是包含未来社会中的人的。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人为本”并不否决普遍人性的基本义域所在。
  二.以人为本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以人为本与社会存在基础地位的一致性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探究和揭示社会存在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观中这一基本问题则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之“物”——社会存在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有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的。社会存主要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所构成。
  地理环境虽然指的是各种自然条件,但历史唯物主义所强调的是与人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即“人涉自然”和“人化自然”,而不是与人类不发生任何关系的自然条件。人口因素讲的本身就是人,无需赘述。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生产方式,也是以人为主体和出发点的。生产方式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首先,在生产方式中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揭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标示的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其次,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过是人们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二)以人为本与社会实践核心地位的一致性
  马克思充分肯定社会实践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他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没有人的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现实的人类社会。也正是因为社会实践才使人在历史中的“本”的地位真正确立起来。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马克思认为,它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而人的主体性和“本”的地位就体现在这个过程之中。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三重关系。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是由实践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所以,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然而,人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才能以主体的方式通过实践活动构建“为我之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归根结底都产生于社会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就是科学的实践观。只有建构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并通过科学实践才能正确理解唯物史观。然而,实践从来都是人的实践。所以,突出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与突出人在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中的“本”地位和作用是内在统一的。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而实践就是人们不断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中存在的矛盾。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本质上就是承认社会矛盾、揭示社会矛盾的科学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正确把握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不断解决矛盾、化解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而矛盾的解决最终都是要人类随着社会实践不断进步的需要,所以也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特点。
  (三)以人为本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强调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没有社会的人,就没有社会的一切,就没有人类的历史。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社会的人创造历史的过程,那么在历史上活动的一切人中,归根到底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我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都是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人民群众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
  立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思维坐标原点应当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视为推进改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决策主体。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有利于人们施展聪明才智、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形成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决策主体”,就是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把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
  三.结语
  在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范畴社会存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中。人是处于“前提”、“主导”、“中心”和“最高”地位的,生产力的本质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发生的现实的经济关系。就社会实践而言,同样也在围绕人进行社会变革,实现社会进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确立更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观。所以,从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得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有理论指导的,也是经实践检验的。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强乃社:以人为本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维度[J].现代哲学,2009(2).
  [4]叶汝贤: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兼与张良教授商榷[J].哲学研究,2004(10).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其中,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批判马克思的劳动观为基础和契机的。他认为必须重建一种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就是要以主体间性上的沟通行动理论去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关键词】:劳动观;历史唯物主义;交往理论;重建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点重新剖解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
期刊
【摘要】:“互联网 +”的提出,受益的不仅是娱乐、消费等行业,此举还能最大化地提高政府的管理及服务能力。到 2014 年底,我国政务微信的数量达到了 40924 个,覆盖了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个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互联网 +”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提供的数据分析,省级的政务微信居多,在政务微信中占比在80% 以上,是政务微信中的主力军并且开通的部门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县
期刊
【摘要】:创意摄影在当代广告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当今数码时代,创意摄影越来越多的被广告人和客户所认可。一幅创意十足的摄影广告比单纯的文字更能引起人群的关注。本文从创意摄影的概念入手,研究创意摄影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原则和表现形式,层层深入的了解创意摄影在平面广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意摄影;平面广告;运用  前 言  创意摄影是平面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数码时代创意摄影和
期刊
【摘要】:标志设计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当接触一个商品或者一个品牌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它的标志,标志设计是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公司来说,是VI的开篇工作,在整个企业的视觉传达系统之中,是整个VI手册的重中之重,一旦方案确定,将对下面的设计产生影响。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企业特征;标志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标志被大众公认为与视觉沟通设计紧密
期刊
【摘要】:一定的文化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坐标中确定自身并实现其演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体文化必然也体现着民族性和时代性,当下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达到优秀民族传统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有机结合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性;时代性;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  (一)民族性的内涵  关于民族的内涵,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定义。从主体的角度来说,民族
期刊
【摘要】:意境是中国名族艺术的灵魂,而委婉曲折的意境的合理营造在工业设计中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通过工业设计中对委婉曲折的意境美的营造,不但能体现具有独特魅力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更能够将中华文化运用在工业产品上。工业产品的设计和表现手法之间有着辨证统一的哲学关系,它们既被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立足于梳理工业设计中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与运用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期刊
三种简单却极其强烈的情感主宰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痛苦难以承受的怜悯之心。  ——伯兰特·罗素  2016年2月,被称为“史学奇才”的18岁高中生林某某跳楼自杀,新闻引爆了互联网。  由于其遗书中提到同样于2月自杀的某大学讲师江某某,两人并列的名字很快成为了搜索热词。  有人哀叹哲人之死是高校评选制度之逼迫,是功利时代对知识分子的抛弃;有人拿两人同患抑郁症作为说辞,坚称“是病
期刊
【摘要】: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基础性的管理环节,其重要性是每一个相关工作者不可否认的,对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在当今企业管理的现状之中,相关管理体制建设不足、从业会计个人素质低下以及工作不彻底等体现了会计管理中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管理中的不足进行简要的概述和分析,希望给广大企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应对策略;会计管理;企业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
期刊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属于典型多民族融合国家,民族民俗文化丰富。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职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内民族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创作出了一批又批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国内外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民族文学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民族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多。虽然民族文学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语境的冲击下,民族文学发展开始面临
期刊
【摘要】:电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提升,给纸质媒体、特别是传统报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一方面,“寒冬”“末日”之说不绝于耳;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新媒介环境中寻求转型必然将面临与更多样丰富的其他媒介载体竞争的局面。本文将主要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初步分析传统纸媒的新闻评论版块在新媒介环境中的发展特点,而要在这场攻坚战中突破重围又该注意哪些方面。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