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艺术类学生实训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qi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高职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与运作,是探讨与职业专科和普通本科相关专业在实训教育方面的竞争性、比较性和特点性。高职本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科技人才,让他们熟练掌握应用型技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改进技术,对技术进行创新。这样,就要求高职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训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自己的特色,就需要加强研究,提高认识,统一认识。
  关键词: 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艺术类学生;实训平台
  一、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以十九世纪60年代的实业教育算起,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清末的职业教育以学习西方技艺,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内容。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规定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业教育制度。1917年成立的“中华职教社”,则开启了与实业界联合举办职业教育的先河。但在旧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现代工业不发达,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49年以前,全国只有中等技术学校561所,在校生7.7万人,工业学校3所,在校生2700人,整个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占中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2%。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50年里,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调整、整顿、充实、改革、完善、提高,不断发展壮大。二十世纪50年代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了上千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二十世纪60年代加速培养各地各业急需的人才,中学和其他职业中学发展迅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按照十六大的精神,为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小康社会建设,国务院先后于2002年、2004年、2005年召开了三次会议,可见,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三次会议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涉及职业教育艺术专业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论文主要有:孙晓红《职业艺术教育三层次》(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4期)、金捷《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特点探求》(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4期)、张晓燕《关于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8期)、于修国《关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中艺术专业教育改革的探讨》(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5期)、李程勇《初探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商情,2009年7期)、管颂东《试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年32期)、邢津《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点及方向》(高等职业教育,2008年3期)、黄志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美与时代(下半月),2004年5期)、刘志红《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年6期)、刘一先《运用科学发展观理念建设高职艺术学科》(教育与职业,2006年15期)、李淑琴《关于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育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7年23期)、郑丹《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模式初探》(设计艺术,2002年4期)、王文《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高职教育模式研究》(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黄艳《试论高职动画艺术教育发展问题》(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年3期)、陈颖魁《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学位论文)、王琢《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理论观察,2005年4期)、易介南《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模式研究》(2004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位论文)、易介南《艺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1期)、王卓茹《试析高职装潢艺术设计教育与学生就业能力问题》(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期)、侯履晖《浅论当代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科教导刊,2009年10期)、黄彬《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研究》(美术大观,2010年2期)、王耀辉《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考》(成才之路,2008年29期)、赖小娟《毕业设计——高职艺术教育办学效果的试金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2期)、戴振杰《重视实践性环节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6期)、钱竑《职业艺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胡琼《对高职艺术教育教师素质建构的再认识》(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1期)等。
  通过网络查询,关于高职本科设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构建于运作研究的成果性资料非常少,没有查询到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及研究课题。
  二、实训平台的构建与运作
  实训,即“实习(践)”加“培训”,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从时空上分,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从形式上分,有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包括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从内容上分,有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實训;包括综合素质要求(创业和就业能力统称跨岗位能力)实训。
  综合实训平台就是以课题申报单位目前的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或方向)设置为基础,并考虑今后新设置的相关专业(或方向),针对校内的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实训基地等系统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所谓构建就是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于申报单位目前的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或方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将会涉及实训名称、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实训的内容、实训的技能要求、实训的知识点、实训的程序、实训的成效的检测与评定、实训设备设施的采买与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内容。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渐进、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构建综合实训平台中,其主持人和参与者要充分发挥主客观的能动性,充分了解各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或方向)的培养学生的内容与目标等要求,广泛吸取各方面的实训经验,并凸显自己实训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所谓运作是指所构建的综合实训平台的运行、管理、变动等工作。它将涉及实训教师根据实训大纲及计划的示范与指导、实训内容与要求的变动、设施设备的补充与更新、实训的管理与考核、实训成效的交流与展示等工作。
  高职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与运作是一个科学、开放、理性、兼容的系统构成与建造,涉及的方面较多,其构建与运作的成效、质量等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三、构建实训平台的意义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与运作是一个决策的过程,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了解市场需求的过程。专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今后学院的专业设置、投资、领导决策、教育管理等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1. 因构建的实训平台具有开放、兼容、柔性、多接口、易延展等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实训实习内容,按职业能力要求修订和完善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典型实训项目。在提升学生单一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使高职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市场需求。
  2.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和研究,使实训教学组织、运行、管理与监控、考核与评价等整个过程科学合理。
  3.完成艺术设计类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建立艺术设计类综合实训平台的运行运作模式及保障机制,建构一个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模式。通过整合,使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得到有效、经济、合理的利用,使学生的实训学习质量及教师的实训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李富娜(1980-),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领域: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一.历史法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rn在一定意义上讲,历史法学派指以历史的观点和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的一种法学思潮.这种研究在亚里士多德、不丹、孟德斯鸠等不
思维的过程可以引导,但是绝不可以替代,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只要策略得当,方法新颖,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当中起着很重要
11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从以下六个方面明确了完善后的创业板退市制度:新增加了两个退市
数学新教材既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又注意学生生活实践与运用相结合,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
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研成果国际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近年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园区问题逐渐暴露,特别是管理体制的问题,这就要求结合自身情
期刊
“普通劳动资本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私营经济组织的初次分配过程中,让普通劳动以资本的身份参与消费品的分配,按贡献大小,公平地获得扣除生产要素投入市场成
本文立足于《大学语文》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尤其是在河南省民办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当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笔者从当前《大学语文》所面临的问题着手,
中职学生怎样进行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得他们走向社会时工作才能正常开展起来,让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使学生有效地学好这门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
摘要:本文试图从形而上学的一般概念入手,历史的考察形而上学的形成、演变及其地位,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形而上学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通过对其研究发现,形而上学在科学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还有哲学,就少不了形而上学;只要还有科学,就摆脱不了形而上学。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对于确立正确的哲学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形而上学;辩证法;西方哲学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