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n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企业的员工队伍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务工群体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针对目前劳务工队伍流失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观念,加强劳务工队伍建设,这对于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本理念 企业管理 劳务人员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未来的经济优势将会转移到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动力资源上去,这种资源即是人力资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的积累,而员工是企业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这决定了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更多体现为合作者的关系,人本管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中提出来的。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强调人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就石油工程企业而言,企业在不断发展,队伍规模在不断扩编,由于劳动力资源短缺,企业不得不大量招收劳务人员,从而使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务用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生产一线的操作工绝大部分是劳务工,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生产骨干,他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然而,由于现行的用工体制缺乏对他们的有效约束,近年来,劳务工群体的流失现象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切实做好劳务工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劳务工队伍,对于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某公司劳务工队伍现状调查
  以笔者所调查的某公司为例来说,目前该公司有25支钻井队伍,共有员工1300余人,其中正式职工400余名,劳务工900余人,野外一线职工大部分为劳务工,占野外职工总数的70%,可以说,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近年来这些劳务员工,为油气勘探开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是石油工程队伍基层力量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是公司创效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受用工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劳务工流失,从2005~2010年上半年,仅劳务工流失就达365名。劳务工队伍的不稳定,势必给钻井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带来诸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公司发展的后劲。在流失的人员中,还有一部分是技术骨干和技能操作能手,人才的大量流失无疑会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和盈利创效能力的下降。
  劳务工队伍不稳定原因分析
  从笔者对劳务工队伍进行调研的情况看,劳务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流失比较严重。对其原因调查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中的员工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自身能力得到更充分发挥和取得更好的前途。据国外某公司的调查发现,因为没有晋升的机会而离职的优秀员工占的比例是51%。加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劳动力市场发育逐步完善,跳槽、离职等人才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队伍不稳定因素增加。
  二是石油勘探野外作业环境恶劣。从流失的劳务工群体看出,其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的,占流失总人数的71.5%。这是由于石油工程作业队伍的特殊性决定的,钻井工程作业长期在野外工作,环境条件恶劣、高度流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夫妻两地分居、文化生活枯燥且需长期进行夜班作业,这对刚刚进入石油工程队伍的新工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是职工的企业归属感较差。有些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员工不够尊重,管理方法简单,重管理轻教育,使劳务人员产生了逆反心理,加上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劳务工和正式工在福利和待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企业对他们又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导致其很难形成企业归属感。
  四是收入不能满足期望值。就大部分劳务工而言,他们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在如今高物价、高房价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生活压力很大。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提出的标准,我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界定在家庭年均收入在6万元以下,这其中包括农民、下岗职工和低收入市民以及各种贫困人口的庞大群体,而劳务工绝大部分属于这个群体。加上社会大众媒体发展迅速,信息渠道增多,电视、广播、各种报纸、电脑信息网络等多种传播方式并存,职工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展,他们可以多方面获取信息,在收入不满意的情况下随时都可能离开。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增强职工的企业归属感,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热爱工作,积极奋斗,知难而上,从而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生命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本理念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任何一种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应更多地注重人本管理。企业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存、交往和发展需要作为最高要求。只有在此前提下,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认同,员工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使之与组织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针对目前劳务工队伍流失的现状,如何加强劳务工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观念,促进他们企业归属感的形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探索的重点课题。
  首先,要在生活上进行关心。一是搞好职工食堂。对于钻井施工企业而言,工作地点在野外,劳务工群体也主要集中在野外,因此,保障好他们的生活需要就成为最基本要求。职工吃得好,身体就好,精神状态就好,工作干劲就足,对事业的发展就有利。关心职工生活,办好职工食堂,解决好职工的吃饭问题,让职工能吃的满意、吃的放心,从而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二是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要以平等的态度与职工进行思想交流,交换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要深入实际贴近职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从具体实在的小事做起,树立强烈的平民意识,关心并爱护他们,让他们“生存有保障、生命有活力、生产有动力、生活有尊严”,提高劳务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实现劳务工和企业的和谐相融。
  其次,在政治上进行关怀。部分劳务工的流失,是由于用工机制的约束而造成的。为此,要积极培养鼓励劳务工上进,彻底打破任人唯亲的做法,只要工作能力强、热爱钻井事业,就应该大胆提拔重用。要建立一套健康的激励机制,为劳务工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要让劳务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称评定,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们,排除他们思想上的后顾之优。要将劳务工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来,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第三,在文化上进行引领。“一流管理靠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量,对企业管理尤其是现代企业的构建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对象、目标内容、工作方法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二者可以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因而企业文化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并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在新形势下找准新坐标,确立新思路,建立新体系,探索新方法,焕发新活力并取得新成效。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用美好的愿望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的目的,增强劳务工队伍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
  第四,在职业生涯上进行规划。有研究表明,企业能否吸引人才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为人才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即所谓“选择了一个企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对从事钻井行业的劳务工来说,如果身处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面对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有充分发展活力、有充分归属感的企业,他们就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平台,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加强对劳务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树立把石油钻井作为终身职业选择目标的思想,而不是把从事石油钻井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渡目标或职业跳板。要依据公司的经营发展、职位种类与特点等进行岗位序列设置(管理、技术、事务等),以打开劳务工职业发展通道,并依据劳务工具体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能力分析和评估,以决定员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要针对劳务工的特点,帮助其领会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忠于企业、忠于本职工作的职业素养,培养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劳务工职业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与公司共前进的职业忠诚意识得到加强。同时鼓励劳务工参加继续学历教育,提高其文化知识素养;要建立正常的工人晋升考级机制,在劳务工中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员、钻井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副井队长、井队长等高级管理人才。(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四川钻井公司)
其他文献
176例呼吸停止抢救的体会史春荣(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平顶山市467000)自动呼吸机应用于临床之后,大大提高了心肺复苏(CPR)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1987年6月~1993年7月,我们应用自动呼吸机及综合治疗抢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表现为:跨国公司控股和独资趋势明显;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投资由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扩展。这种投资趋势对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使投资热与人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贯彻的战略思想与指导方针。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等院校管理机制创新,并使其又快又好地发展,这是现阶段高等院校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管理体制创新观念方式    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管理理论方面
互动式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传统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甚至采取了'娱乐至死'的极端方式来吸引受众眼
【摘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高校期刊的重要性,切实把握好期刊管理的发展方向,利用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进一步强化高校期刊的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高校期刊的重要作用,并促使期刊信息服务工作更完善、更有效,使高校图书馆事业迈入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阶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纸质期刊 电子期刊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在支撑高校素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高校
【正】徐培晨,1951年生,江苏沛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有"东方猴王"之美誉。儒道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尤其是进入封
【摘要】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应以充分市场化为旨归。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产物的高校后勤实体逐渐成为适应高等教育规律的市场主体。它的运行,既遵循市场规律又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在经历了改革洗礼和不断自我发展之后,高校后勤实体完全有能力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入改革的主力军。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 后勤实体 市场主体 主力军     前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后勤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根
【摘要】地方高校师德管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德教育管理滞后,师德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师德环境建设亟待改善等。要加强师德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激励体系,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提高高校对师德管理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师德管理建设环境,以加强高校师德管理建设。  【关键词】师德培育 内涵 管理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用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高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所在。通过对唯物史观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指出经典唯物史观与传统唯物史观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如何完成唯物史观由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关键词】唯物史观 挑战 现代创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所在,同时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
【摘要】文化自觉的资源性特征通常被定位于传统文化的寻根性上。事实上,这种定位往往忽视了文化自觉对于社会动力的资源性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文化自觉的探究中对文化传承主体的社会特征认识不足。80后文化资源价值量的构成特色,充分体现出现代文化的传承精神,这也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情趣所在。  【关键词】和谐文化 80后 文化自觉 文化资源    引 言  “建构文化理论和进行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重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