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撼黑道老大,灵魂拯救之路有多长

来源 :现代青年·感动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男主人公李运华原本是一名疾恶如仇的热血青年,当青梅竹马的女友周静受到侵害时,他毅然挺身而出英雄救美,却因防卫过当身陷囹圄。周静考入名牌大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守着最初的爱情。但是,出狱后的李运华心怀自卑,不敢面对周静纯洁的爱恋,甚至自甘堕落做起了“黑道老大”,再度走进高墙。此时,已经毕业的周静仍痴心不改,为了坚守早已变味的一份爱情,弃家逃婚,远走深圳打工,在做到外资企业副总的位置以后,还在努力实施其“美人救‘英雄’”的计划,甚至要与李运华举行“狱中婚礼”。
  是什么让周静,这位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对一个死缓囚犯如此痴迷?这种痴情坚守是否会迎来她所期望的结果?
  
  初恋情人为她身陷囹圄
  
  周静与李运华同出生于1981年,家在宜昌市郊区农村。两人是邻居,自幼形影不离,两小无猜,上学后也从未分过班,平时互相帮助,你追我赶。不知不觉间, 两人的心里已滋生出美好的情愫。
  不料1998年的高考,两人却双双落榜。但他们并未气馁,相互勉励决定复读再考。 1998年8月25日,李运华和周静相约去学校报名,顺便去新华书店买了些课外参考书。回家的路上,突然跳出来3个“混混”,毫无顾忌地对长相俊俏的周静动手动脚。李运华一边竭力保护着周静,一边对着3个“混混”大声喝斥。但对方哪把李运华放在眼里,骂骂咧咧地对着他推推搡搡,虽然势单力薄,但李运华却毫不示弱,与对方厮打起来。寡不敌众,眼见要吃大亏,情急之下他顺手抓起路边的一块石头,朝其中一个“混混”的头部猛砸下去,对方一声惨叫,应声而倒。另两个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李运华拿着石头猛追上去,对着其中一个又一记猛砸,造成了两人重伤。
  事后,李运华自知闯下大祸,主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后来审判时,法院确认李运华防卫过当,犯罪时未满18岁,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宣判完毕,坐在下面的周静不顾法警的阻拦,疯一般地冲上去摇着神态木然的李运华,悲痛地哭喊着:“运华,我对不起你,是我连累了你呀……”
  自此,沉重的内疚便时刻压在周静心头。12月初,李运华被押送至宜昌监狱服刑改造,周静得到消息早早地守在看守所门口,看着囚车载着初恋男友渐渐远去,她情不自禁地拼命追赶着囚车,歇斯底里地哭喊着:“运华,好好服刑,不管怎么样,我都会等着你的……”
  李运华入狱后,周静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成绩每况愈下。1999年春节,李运华在监狱里得知周静的情况后,给周静写了一封信:“我们两个人的理想,现在只能交给你一个人去实现了,虽然我不能与你一起考大学了,但我的心一直伴随着你,你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早日考上大学……”字字句句,都牵出周静成串的泪水。
  从此,她一心扑在学习上,并于1999年9月考入了中山大学。
  上大学后,周静李运华开始了鸿雁传书。从大学校园发往监狱的信,热烈而执著:“运华,从你救我那天开始,你就是我托付终身的男朋友了!……请你相信,我这样做并非一时冲动,也不是同情,更不是赎疚,而是因为你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我爱的人……” 李运华则不断宽慰周静,他会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到她身边。
  爱情一度给李运华带来了巨大动力。他努力改造,经常受到干警的表扬。周静得知他在狱中的表现十分欣慰。她幻想着等李运华刑满释放后,与他组建家庭,将来两人合力创办一个公司,共建美好未来。
  
  初恋情人蜕变成“黑道老大”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静发现李运华的信越来越少、越写越短,渐渐也不见了往日的那种殷殷思念。
  2000年春节期间,周静带着日夜为李运华赶织的毛衣毛裤、鞋垫以及他爱吃的家乡特产,顶风冒雪去监狱探望他。这是李运华入狱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为了这次见面她已经幻想了千次万次。可是,会面时间已到,却久久不见李运华的影子。半晌,管教民警送来一张条子,上面写着:“我绝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和怜悯……我决不会见你的,你走吧,好自为之!”
  周静万万没想到自己幻想了无数遍的会面却是这样的结果,她一把将纸条撕碎,禁不住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她不知道,通过书信往来,李运华渐渐感觉到他们各个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内心的自卑使他已无法去坦然面对依然纯洁真挚的周静,于是,他开始渐渐疏远她,想斩断这份感情。面对周静的前来探视,他只有避而不见。
  周静住在宜昌苦等了一个星期,李运华仍然不肯见她,周静无奈,才把东西连同写给李运华的信委托民警转给他,失望地离去。
  2001年初,李运华因表现较好,获得减刑后提前释放。出狱后,他也没有把消息告诉周静。李运华在宜昌闹市区开了一家酒店,生意很是红火,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李老板”。这时,他在监狱刑满释放的那些“牢友”们,听说他已经成了“大老板”,都争相登门拜访,纷纷表示想在他手下“混口饭吃”。昔日监狱里的“嫩头学生”摇身一变成了众人追捧的“大哥”,李运华不由得飘飘然起来,虚荣随着欲望一起迅速膨胀。
  李运华纠集了一帮“兄弟”,然后开始谋划做一番“大事情”。他们首先瞄准了集贸市场的鲜鱼批发商,先是将所有的鲜鱼批发经营户接到酒店宴请,勒令所有进入市场的鲜鱼必须通过他们,每公斤提成4毛钱。谁稍有不从,他们立马以铁棍和砍刀征服。垄断鲜鱼市场后,他们又相继将黑手伸向豆制品市场,插足建筑工程承包、铁路土方工程,不到1年时间便非法敛财近百万元。其间,他们一伙使用双管猎枪、五连发来福枪、砍刀、猎刀等凶器重伤6人,轻伤数十人,形成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在此期间,周静给李运华寄去的一封封信,都如石沉大海。痴情的她仍没有放弃,知道李运华开了酒楼之后,她非常高兴,在信中对他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经商一样可以出人头地,我相信你的能力,等我一毕业就回宜昌,我要说服爸爸妈妈,为我们办一个最隆重的婚礼!
  2002年暑假,周静回到了宜昌,当她听说李运华的所作所为后,十分痛心。怀着复杂的心情,她找到了李运华劝告他悬崖勒马,走正道赚钱,李运华却对她嗤之以鼻。最让她伤心的是,她听说李运华作风不正,与许多女人有染。有一次,他去找李运华,李运华居然当着她的面跟一个漂亮的服务员调情,她的心都碎了,转身跑出了酒店。事后,她又转念一想,他现在走到这一步,都是因为自己。她怎能忘记他们青梅竹马的纯洁恋情,怎能忘记他在危难时对自己的奋力相救呢?我不能让他就这样在歧路上越滑越远!既然我爱她,就应该原谅他所做的这一切,帮助他走上正路!
  但是,整整一个暑假,李运华总是躲着周静,这让周静非常伤心,却又无可奈何。
  2002年下半年,李运华等一伙人在宜昌市一演艺吧消费时,与正在此喝啤酒的曾某发生争执,李运华冲动之下,当即用尖刀向曾某要害部位猛刺数刀,致其死亡。而后负案潜逃。警方将其列为“打黑第一案”,调集精兵强将,展开追捕工作,足迹遍及重庆、湖南、广东,很快将李运华及其团伙骨干成员全部缉拿归案。
  对于李运华再次走进高墙,周静觉得自己没能使他“改邪归正”,心里充满自责。2002年7月,周静大学毕业,尽管北京、上海有几家单位要高薪聘用她,她还是毅然选择了回宜昌上班,希望继续用她的真情来感化李运华。
  
  以死明智,唤醒冷酷的心
  
  2002年10月26日,李运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周静的父母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想,这下女儿该对这个“黑道老大”死心了。虽说女儿欠了李运华一笔感情账,但总不能把终身都赔进去吧。他们开始忙着为女儿物色对象。但周静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继续写信到监狱,劝慰他不要自暴自弃,积极改造,脱胎换骨。然而,被判死缓的李运华,并没有安心改造,而是心怀仇恨,自暴自弃。对周静的劝解和一腔痴情,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2002年底,某副局长到基层检查工作,周静的父亲以税务所所长的身份在自己家里设宴招待。席间,副局长见周静文雅秀丽,就对她父亲说:“我家儿子25岁,刚从省财校毕业,在国税局工作,现在还没有对象,周所长若看得起,我们结个亲家怎么样?”
  周静父亲以为副局长在开玩笑,就随口答应了。谁知,几天后,副局长真的携儿子登门送彩礼来了。周静父母权衡再三,觉得也不错,就到周静房间,劝周静答应。谁知周静一听此事,张嘴就拒绝,并以有病为借口上医院,拒绝与其见面。
  父母这回没有顺着女儿,他们按当地习俗收下了人家的彩礼,并订下婚期。周静力劝父母无效,跪在他们面前,声泪俱下地恳求他们不要干涉她的婚姻大事。父亲见女儿这样执迷不悟,气得骂道:“你要是不同意,就永远不要回这个家,也不要认我这个父亲!……”
  眼看着婚期一天天逼近,周静心急如焚。她噙着泪水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父母的,感谢父母20多年来对她的养育之恩,但是为了李运华,她只有以死明志;一封写给李运华,倾诉了她对李运华不改的痴情,希望他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
  写完了信,她吞下了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幸好父母发现及时,火速将她送往医院抢救,才幸免一死。既然到了这个份上,父母只好托人婉言推掉了婚约。
  李运华此时已转到荆州监狱服刑。当他收到周静“以死明志”的“遗书”后,他不禁为周静的爱而感到震惊。自甘堕落以后,他就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爱情,他一直以为周静的爱只不过是对他幼稚的感恩而已。现在,他终于被深深感动了,从此,他开始积极认真地改造。脏、累、重的活他都抢着干。卫生间的下水道堵了,他捋起袖子用手把它掏开。机器修理是个又脏又累的活,然而他一钻进车间就是半天,几次晕倒在机器旁,幸好被他人发现救护,才脱离了危险。由于表现突出,当年他便被监狱从死缓减为无期。从此,“黑道老大”更成了劳动中的积极分子。
  2004年10月,周静到荆州监狱探望李运华,见他能安心改造,心中异常高兴。此时,李运华对周静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变,周静从他的眼中读出了深深的感动和歉疚。她为自己对李运华的“爱情改造”而感到欣慰,这更加坚定了她要做一个“爱情守望者”的决心。
  由于在家里总是被闲言碎语所包围,周静很苦恼,最后,她下决心辞职外出打工。2004年底,周静踏上了南下深圳的道路。
  
  她要与他牵手婚姻殿堂
  
  几经周折,周静终于以娴熟的英语功底,被深圳福田区某外资企业聘为公关部业务员。周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在一次商业谈判中,她为公司签到了一大批订单,深得外商老板赏识。不久,董事会经研究后,破格提升她为副总,月薪8000元。她成为惟一跻身于白领阶层的中方管理人员。
  虽然人在深圳,心却时刻牵挂着李运华,从没有忘记帮助李运华改造自己,她将这份情愫寄托于手中之笔,不停地写信督促他。
  李运华,这个双手沾满罪恶的重刑犯,面对着周静一声声泣血的召唤,在她纯净的爱之甘泉滋润下, 他别无选择,只能加速改造的步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2006年,生产车间一次性成形的手套生产线机组的宝塔栓坏了,更换一个要1万多元,且只有江浙一带有货,来回一趟就会延误货期。见干部和牢友们急得抓耳挠腮,一向爱摆弄机器的李运华自告奋勇地一阵鼓捣后,竟弄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宝塔栓,使车间迅速恢复了生产,为监狱节约现金1万多元。这以后,李运华一有休息时间便迷上了机器。监狱一台锅炉已报废,李运华一“折腾”,竟神奇地将锅炉修好了,又为监狱节约开支近5万元。
  由于表现突出,李运华多次得到了表扬和记功,2006年又连续两次减刑,从无期减到了有期,又从有期减到了18年。与此同时,李运华又重新接纳了周静的爱,两人恢复了恋人的关系。
  周静觉得,自己终于找回了失去已久的爱情。当她从李运华的信中得知,他已被减刑至18年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爱情拯救”计划成功了,她被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幸福地包围着,开始设计他们的未来。她毅然决定,跟李运华结婚!
  2007年3月初,周静在去荆州监狱探望李运华的时候,告诉了她的决定。李运华对自己仍然没有信心,他惴惴不安地问:“你父母会同意吗?”周静十分肯定地回答:“你放心好了,一切工作由我来做!”
  目前,鉴于李运华改造的积极表现,根据周静的再三申请,监狱方面正在往上申报他们的结婚请求,周静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等到一场在大墙内举行的“特殊婚礼”。对此,她并不在意,她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爱情拯救了她所爱的人,尽管这些年她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挣扎,从未真正享受过爱情带来的快乐,但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编后:在定稿前,本文编辑再一次联系上了周静,询问她对于未来的计划,周静十分肯定地说,她和李运华结合的事情已成定局,不会再有任何改变。但是,结婚后的李运华,真的就能够像以前那样坦然地面对她、面对自己的心灵吗?两个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以及行为方式、性格差异如此之大,在一起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吗?还有,李运华的刑期犹长,当爱情转为实实在在的婚姻,她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这漫长的等待吗?
  当爱情和恩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本文女主人公做出了令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虽然委屈了自己,但确实以她的真情拯救了一个人的灵魂。
其他文献
风靡大江南北的各种选秀节目,让一些籍籍无名的人,实现了一夜成名的梦想。而那些落选的人,却一直抱着人生成功有捷径的幻想。于是,他(她)们在虚拟的网络里我型我秀,希望遇到“伯乐”,梦想成真。可他(她)们哪里知道,良莠不齐的网络,藏匿着许多心怀不轨之徒,他们设计了精美的陷阱,正等着渴求一夜成名的年轻人往里钻……    电脑高材生蜕变:  替人帮忙发现“新财路”    2006年7月,我从上海一所知名大学
谁愿意谁就为诗歌死去吧。我不是不热爱诗歌,更不是怕死,我要做活着的烈士。其实这意味着更大的牺牲。你难道不觉得吗?在一种绝望中坚持写诗。绝望似乎比希望更令我感到兴奋。我要在有生之年就成为别人仰叹的雕像:瞧,他居然还会眨眼睛!  诗简直比宗教还厉害。它甚至可以俘虏无神论者。这就是我的信仰。这就是我的诗经,每天都要念一遍。说实话,也只有我自己能听得懂。做一个茫茫人海里的托钵僧,把诗当成铁饭碗来端着,像祈
1.等待柔可儿  二十二点三十分,我像往常一样,以俯视的姿势看下面的街道。  下面的路灯很亮,所以柔可儿一出现的时候,我一眼就能认出她。她飘散着长发,穿着花哨的裙子,像一只蝴蝶一样地飞进我的视线,然后飘进我的房间。  而柔可儿却不知道,她的出现改变了我那么多东西,甚至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为了能跟她在一起,为了能让她感觉自由自在,我从家里搬了出去了,租了这套单身公寓,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  而为
冰激凌一般清淡的油彩弹奏出青春的回忆。在钟春琛的画布上,你总能发现那些有关“70”年代的记忆符号——红色五角星、载重的单车、高音喇叭,还有一朵属于中国的祥云。取名为《我们都在默默微笑》的新作洋溢着当代意象风格,  凭借在写实人物油画上的创作成绩,三十出头的钟春琛已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纳为会员。但艺境之路并不止步于此。2011年,他开始尝试新的绘画语言,一幅幅“色块印象”应运而生,其轻逸的意象油画在本
曾经我们哭泣的时候声音很大,眼泪很少。曾经我们害怕的时候尖叫很响,办法很少。  曾经我们约定的时候眼神很真,心思很少。曾经我们分别的时候无助很多,镇定很少。  也许也有总是害怕着不敢违反规定的小女生,或者是小心翼翼保存你那支蜡笔的小女生。  某些总是一脸不屑却背诵妈妈说过的话时大哭起来的男生,那些总是恶作剧得没有心思的小男生。  那些人,都这样找不到了。  小时候,对于看得见的分别总是忍不住眼泪,
“农,天下之大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持续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我爱她嘴角上扬的弧度,我爱她眼睛闪烁的灵动,我爱她淡定娴雅的态度,我爱她外柔内刚的秉性……是的,我爱这个像姐姐一样亲切的女子。  说实话,对于我这个80后,莺子这个名字有点土:这个“土”字多少听起来不太动听,却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不想虚伪地客套奉承。但是,比起她的气质、才情等一切的一切,谁又会去在乎一个名字的土与洋呢。  其实,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并非是形式化的面对面的一问一答。而是切身地融入对方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以下简称《问答》)正式出版。《问答》紧跟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指定學习材料。认真研习《问答》,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7年8月9日,一个14岁的小姑娘在70多岁姥姥的带领下,有些怯懦地来到了丹东市某医院看病。小姑娘长得很漂亮,但显得神情忧郁。妇科医生惊诧发现这名只有14岁的小姑娘竟患有严重的性病,但面对医生的询问,小姑娘只是流泪并不作答。小姑娘的姥姥愤怒地向医生道出了一个的秘密:原来,小姑娘竟被他的亲大伯强奸了!  这名小姑娘叫刘诗诗,她的大伯刘波和她爸爸刘涛是同胞兄弟,几年前,刘波因为强暴其亲妹妹,使饱受
“人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展示了习近平同志作为大党核心、大国领袖情系民生、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伟人气概。  从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维度来看,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天然属性,先进性是必然要求。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