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育人作用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pw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作为获取文化内涵和精神素养的高校图书馆,应义不容辞地站在加强文化建设和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的最前沿,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与保障。本文分析了大学文化的主要内涵及重要作用,阐述了大学文化建设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就图书馆文化建设、育人核心与功能,以及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学文化 文化建设 育人作用 图书馆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一、大学文化的主要内涵、重要作用及形势展望
  大学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组成的特殊文化。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沉淀的文化。大学文化的基础是道德,道德是教育的生命。大学之所以受人尊重,原因之一是大学之中有大德、有大道、有大爱、有大师、有大精神。这使得大学成为道德的高地,具有民族和社会良心堡垒的崇高地位;大学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未曾中断的根本原因,是其价值的连续性。
  二、大学文化的建设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育人”即:教书育人,教育、培养人,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传承和发扬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力量,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中心,突出个人的均衡发展,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发挥人的潜能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形成于大学文化相配套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分步推进,提升文化特色。
  三、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育人作用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而高校图书馆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图书馆文化则是大学文化中无形的财富,推动着大学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关怀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核心
  图书馆始终面向读者需求,始终以读者评价为目标的服务精神,构成了图书馆文化育人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内涵。在大学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其育人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人文关怀,这也是图书馆文化的精髓所在。人文关怀将人作为核心,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从图书馆学中理解,就是关注人类的知识自由命运,营造充满人性味的学习与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因此,人文关怀不仅蕴涵图书馆科学精神,也贯穿于图书馆职业精神之中,是图书馆职业的基本伦理原则。图书馆员的职业基本上是一种人文职业,他们工作的着眼点实质上是人。强调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职业的一个基本点和延续不断的传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核心。
  (二)导向与激励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主要功能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输入口,馆藏文化博彩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精髓,馆藏资源是经过精心挑选、长期积累的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文化沉淀,它体现了健康、向上、乐观、纯美的人生情趣和人生态度。因此高校图书馆文化反映了大学文化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积蓄的文化“势能”,开展知识导航、书刊评论、文化导读、学术讲坛等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接受社会所提倡的主流思想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馆员的文化素质提升是文化育人的关键
  图书馆员通过自身的服务使文化育人的作用得以发挥,他们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及业务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和功能的发挥。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图书馆中,新形势下要求馆员必须快速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知识管理技术,提高专业服务技能,成为信息或图书服务领域的专家。馆员不能只局限于常规的信息检索与提供服务,而是要以“专家”的身份提供越来越专业的信息导航。此外还要求馆员具备教育學、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便提高素质提升服务档次。
  (四)注重人性化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升华
  未来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查、阅、藏、借合一的管理模式,读者公共活动空间会相对集中,智能科技服务功能会更加齐全,而且会全方位开放,不再强调文献载体形式而只关注信息内容。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游移于各种信息服务之中,自由选取所需的资料并进行自助式的复印、拷贝、搜索、扫描、打印。分站服务信息点、计算机终端散布各处,读者可随时将电子资源与印刷信息“无缝链接”。另外,随着网络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以及多种的在线和离线信息服务。如获取信息、在线咨询交流、手机网络平台、学科导航、网络馆员服务等人性化服务,这些服务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型、实时性、交互性,能够提供全新的个性化服务,这种能够同时提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强化其文化服务功能,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更具人性化特点,使读者与图书馆以及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既体现了未来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文化服务优势,又是对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发展探索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种变革与升华。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文化理性与文化育人之责[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6-9.
  [2]刘权.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探讨[J].华章,2011,(32):319.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突触素(SYN)的表达,探寻其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联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礼记·乐记》云:“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须当“与时偕行”。国家教育部自2004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若要转变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和作用,我认为首先要理解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原因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角色转变 作用转变  一、新课程实验是适应我国新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现代以
【摘 要】随着Internet的高度发展,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的远程教育凭借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标榜着其开放性、灵活性以及广泛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推崇,这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工作者的工作中都展示了其巨大的优势。为了实现学生和教师可以异地进行教学的新型模式,在已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中,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有效地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速度,这其
期刊
【摘 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个专业设计的专业范围很广,在理论上相对比较的抽象,很多学术性词语,学生在理解起来相对比较的难,同时还夹杂着公式、标准项目及符号代号,有着鲜明的课程特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分层次教学,以期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 自动化专业 实用 分层次教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专业课学习过渡
目的 构建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高的小动物带瓣管道异种异位移植模型.方法 实验组采用四分枝聚乙二醇交联去细胞的SD大鼠肺动脉带瓣管道作为移植物,以端端吻合方式间断缝合于新西兰白兔右颈总动脉,术后第7、14、28天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管道通畅情况,28 d后取出管道行石蜡切片形态学检查.对照组大鼠接受假手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实验组96.0% (24/25),对照组100.0%(20/20),28 d实验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种手段,是读者与图书馆沟通桥梁,是现代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基础,当学科馆员服务制度在公办高等院校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项目时,独立学院图书馆尚处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