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哲学视角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来已久,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并且人与自然的关系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古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赖型关系;在近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索取和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对立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需要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社会哲学的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构建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依靠无限制地攫取自然资源,不仅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我们应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构建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發展历程
  (一)古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古代社会人类的科技水平较低,生产力低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依赖型关系,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赖自然资源。同时,由于人类的认知水平较低,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处于被动顺从自然的状态。人类尚未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只能依赖于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并且逐渐摆脱了原始神话的桎梏,虽然干预和利用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但仍十分有限,导致古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以依赖关系为主。
  (二)近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近代社会,科技水平以及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以“征服自然和做自然的主人”为目标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人类一味索取自然资源,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心理,更谈不到对自然的保护。在近代社会,更加强调人的意志的作用,否定了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可以无限制地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资源,因此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在此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最终形成了对立的关系,不仅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也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对自然界的开发与利用更为广泛,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自然本身的内在规律,使得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转变对自然的看法,合理应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在保障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人与自然关系中对立与冲突的因素,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二、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
  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人的生活也需要依靠自然界的供给。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将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会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人类的活动需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如果人类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则必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
  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创造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在人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工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人更好地改造自然,而且可以帮助人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随着工具的进步与完善,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人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用物质,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因此,我们要反思并探索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为基础,积极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人既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社会哲学视角下如何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一是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认识到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引导,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采取正确的行为,进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树立正确改造自然的科技观。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人对自然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但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合理应用科技可以更好地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对科技应用不当,则会对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三是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和优势,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四是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来制约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这是构建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法律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内容,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适当进行调整和修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法律法规的作用,提升资源环境管理的成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人与自然的关系源自人类产生之初,是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和对立关系两个阶段。在现代社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发自然资源,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坤容,吕登蓉.浅析社会哲学视角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2014(14):36+38.
  [2]崔云朋.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3]王锐生.哲学视角下人的个性——兼与秋阳先生商榷[J].理论前沿,2021(02):19-20.
  [4]尹晶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新时代中国化表达[J].思想教育研究,2020(10):59-64.
  [5]范敏,何萍.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裂变看生态问题的生成[J].求是学刊,2019,46(01):45-52.
  [6]陈文珍.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多维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紧紧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考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该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实现以人为本,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在具体实践中。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理论来源;实践
【摘要】重大疫情中的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信息发布及时准确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关切;融合多种宣传渠道,强化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塑造国家形象,为重大疫情的防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关键词】重大疫情;宣传思想工作;对策  重大疫情防控是人类社会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不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并作出重要部署。平安中国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强调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平安中国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摘要】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当前,以党史上关键时期关键人物的视角感悟贯穿我党百年奋斗史中的“三牛精神”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党史学习;“三牛精神”;立德树人  2021年是“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始,面对国内疫情和国外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和全国
【摘要】“网络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智慧党建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党建工作服务平台,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对于加强石化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石化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慧党建平台;基层党组织;石化企业  党建工作关系到国家政治路线的稳定,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各个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石化行业属于资源密集、技术密集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科学总结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经验,对于坚定制度自信,从而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家制度建设;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在革命、
【摘要】深化政治巡视、提升政治监督效能是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巡察工作要把准政治巡察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协作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专兼结合的队伍选配机制、贯通融合的资源共享机制,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网,以高质量巡察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巡察;提质增效;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