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乡村文明 建设 现状 分析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08-01
一、现状
随着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田间耕作和管理的时间大大缩短,也就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一部分农民选择利用农闲时间打工、做小买卖,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家蹲守“偷闲”。同时由于大多农村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邪教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赌博风”盛行
农闲季节,一些农民用扑克、麻将打发时间,从小到大变成了赌博。赌博的形式也从扑克、麻将发展到牌九,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地下“六合彩”等黑彩。赌资也从几百发展到上万甚至百万。赌博让一些家庭债台高筑,有的甚者铤而走险,偷盗、抢劫犯下刑事案件,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严重的后果绝非危言耸听,每年都有一些刑事案件因赌而起。乡村文明建设的薄弱是“赌风”盛行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迷信成“时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有钱了。有了钱的农民不仅赌博,还把封建迷信尊为“时尚”。许多村屯路口修砌了土地庙、城隍庙等;很多村民家里供奉着各路神仙,初一、十五要烧香上供;十里八村也都出现了一些“能掐会算”的“异人”。“异人”不仅会算,还能请“神”看病,被乡亲称为“神仙”。以上诸多现象不仅同马克思基本原理相悖逆,而且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彻底消除的封建遗毒。农村封建迷信的泛滥,昭示出文化阵地的缺失,更是我们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的盲点。
(三)“黄色”暗流涌动
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过去只有城市里才有的设施场所,在一些乡村也悄然兴起,如饭店、卡拉OK、洗浴中心等等。新兴产业入驻农村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农民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更要提防不法商贩的不法经营。一些不法商贩举着搞活农村经济的大旗,暗地里却搞色情服务赚取昧心钱。农村演出市场的活跃,为一些优秀演出团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健康的文艺节目,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然而也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低俗节目,甚至脱衣舞等色情节目也混入了农村演出市场。这些“黄色暗流”不仅成为一些家庭的不稳定因素,而且毒害青少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邪教”逐步入侵
改革开放使宗教文化的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个乡(镇)村屯都建起了教堂或者教会据点。而教堂外的一些“传教士”也在以“上帝”名义说教,可讲的却不是《圣经》。这些“伪教士”用一些所谓“世界末日”的歪理邪说,欺骗淳朴的农民入教。信徒们经常走村串屯的聚会,以致田地荒芜,家庭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家庭破裂。邪教队伍的不断壮大,同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的文化素质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分不开的。
二、问题及原因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第一,农村群众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是诸多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使农民朋友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辨别受到制约,不能清楚地看到事物本质,因而误入歧途。第二,农村成了我们思想教育的宣传荒地。我们党的一些政策法规、先进的思想文化没能落到实处,致使有些农民的精神空虚,让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乘虚而入。思想教育的缺失、不到位,成了乡村文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导因素。第三,乡村文明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成为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配套设施不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无米之炊。第四,各级基层组织、相关部门的引导、监管不到位,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
基层党组织不仅要领导农民群众懂政策、学技能、抓生产、谋致富,还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一)加强基层党建,推动文明乡村建设
村党支部要加强党建,吸收思想先进的农民入党。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村民领悟党的先进思想,学习先进文化科技,培养唯物世界观,懂得科学才是致富的捷径。党员要以身作则督促亲属科学信仰,督导各家各户破除迷信、改掉陋习,讲文明、树新风。
(二)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开展政策方针宣讲,加强科学宣传,引导群众破除迷信,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指导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置文化活动设施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建设完善健身场所、体育活动器械、农家书屋,村屯文化大院、农民艺术团等,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硬件水平。
(四)加大监督打击力度,培育健康文明风尚
乡村党组织要引导群众戒除赌博,移风易俗。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对提供赌博场所、赌具、赌资者进行严惩,加大对赌博参与者的打击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严惩不法演艺人员,对进入农村的娱乐场所和文艺演出要严格把关,坚决抵制色情等低俗节目;要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完善管理措施,对一些“伪传教士”进行教育,违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一些“邪教”顽固分子要坚持教育,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陈贵娟
[关键词]乡村文明 建设 现状 分析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08-01
一、现状
随着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田间耕作和管理的时间大大缩短,也就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一部分农民选择利用农闲时间打工、做小买卖,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家蹲守“偷闲”。同时由于大多农村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邪教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赌博风”盛行
农闲季节,一些农民用扑克、麻将打发时间,从小到大变成了赌博。赌博的形式也从扑克、麻将发展到牌九,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地下“六合彩”等黑彩。赌资也从几百发展到上万甚至百万。赌博让一些家庭债台高筑,有的甚者铤而走险,偷盗、抢劫犯下刑事案件,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严重的后果绝非危言耸听,每年都有一些刑事案件因赌而起。乡村文明建设的薄弱是“赌风”盛行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迷信成“时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有钱了。有了钱的农民不仅赌博,还把封建迷信尊为“时尚”。许多村屯路口修砌了土地庙、城隍庙等;很多村民家里供奉着各路神仙,初一、十五要烧香上供;十里八村也都出现了一些“能掐会算”的“异人”。“异人”不仅会算,还能请“神”看病,被乡亲称为“神仙”。以上诸多现象不仅同马克思基本原理相悖逆,而且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彻底消除的封建遗毒。农村封建迷信的泛滥,昭示出文化阵地的缺失,更是我们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的盲点。
(三)“黄色”暗流涌动
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过去只有城市里才有的设施场所,在一些乡村也悄然兴起,如饭店、卡拉OK、洗浴中心等等。新兴产业入驻农村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农民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更要提防不法商贩的不法经营。一些不法商贩举着搞活农村经济的大旗,暗地里却搞色情服务赚取昧心钱。农村演出市场的活跃,为一些优秀演出团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健康的文艺节目,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然而也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低俗节目,甚至脱衣舞等色情节目也混入了农村演出市场。这些“黄色暗流”不仅成为一些家庭的不稳定因素,而且毒害青少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邪教”逐步入侵
改革开放使宗教文化的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个乡(镇)村屯都建起了教堂或者教会据点。而教堂外的一些“传教士”也在以“上帝”名义说教,可讲的却不是《圣经》。这些“伪教士”用一些所谓“世界末日”的歪理邪说,欺骗淳朴的农民入教。信徒们经常走村串屯的聚会,以致田地荒芜,家庭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家庭破裂。邪教队伍的不断壮大,同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的文化素质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分不开的。
二、问题及原因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第一,农村群众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是诸多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使农民朋友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辨别受到制约,不能清楚地看到事物本质,因而误入歧途。第二,农村成了我们思想教育的宣传荒地。我们党的一些政策法规、先进的思想文化没能落到实处,致使有些农民的精神空虚,让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乘虚而入。思想教育的缺失、不到位,成了乡村文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导因素。第三,乡村文明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成为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配套设施不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无米之炊。第四,各级基层组织、相关部门的引导、监管不到位,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
基层党组织不仅要领导农民群众懂政策、学技能、抓生产、谋致富,还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一)加强基层党建,推动文明乡村建设
村党支部要加强党建,吸收思想先进的农民入党。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村民领悟党的先进思想,学习先进文化科技,培养唯物世界观,懂得科学才是致富的捷径。党员要以身作则督促亲属科学信仰,督导各家各户破除迷信、改掉陋习,讲文明、树新风。
(二)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开展政策方针宣讲,加强科学宣传,引导群众破除迷信,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指导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置文化活动设施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建设完善健身场所、体育活动器械、农家书屋,村屯文化大院、农民艺术团等,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硬件水平。
(四)加大监督打击力度,培育健康文明风尚
乡村党组织要引导群众戒除赌博,移风易俗。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对提供赌博场所、赌具、赌资者进行严惩,加大对赌博参与者的打击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严惩不法演艺人员,对进入农村的娱乐场所和文艺演出要严格把关,坚决抵制色情等低俗节目;要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完善管理措施,对一些“伪传教士”进行教育,违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一些“邪教”顽固分子要坚持教育,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陈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