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峰十年磨一剑

来源 :科学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年初的《宫》,让他成为新偶像;年末的《鸿门宴》,又让他迅速从“偶像派”跻身“演技派”。他,就是冯绍峰。
  从当初那个被全剧组骂演技烂的“菜鸟”,成长为如今炙手可热的当红男星,他用了10年。
  冯氏“项羽”出炉内幕
  眼神:《鸿门宴》让冯绍峰有了个新外号——“眼技派”,他这封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为了让自己的眼神有霸气,能压住黎天王饰演的刘邦,黎明进组那天,冯绍峰就在黑暗处足足盯了他两个钟头!
  身材:为了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体魄,身材偏瘦的冯绍峰在拍上一部戏《命运交响曲》时就开始健身、骑马。
  身材:为了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体魄,身材偏瘦的冯绍峰在拍上一部戏《命运交响曲》时就开始健身、骑马。
  长袍:得知导演让自己演“项羽”,冯绍峰在心里打鼓:“我能演吗?”但当他穿上导演亲自设计的项羽的长袍,他立刻感觉自己被项羽附体了。即便在大夏天拍戏,他也不肯脱下这身戏服,唯恐一脱,住进身体里的项羽就溜走了。
  大学4年没有接戏
  “我骨子里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只要一件事情让我觉得有意义,有挑战,值得去做,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早在十几年前的大学时代,冯绍峰就展现了他这有想法、不服输的个性。
  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念书时,冯绍峰爱上了赛车,一心想着要去学摩托跑车。可冯爸爸觉得骑摩托车太危险,坚决不让他学。但冯绍峰相当坚持,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成这件事。随后,他就利用暑假时间每天去学车,两个月后,果真把驾照考了下来。
  能让他坚持的不仅有爱好,还有他对大学生活的规划。
  表演系学生往往从大二开始就主动跑到各个剧组寻找演戏机会,还会参加一些聚会,以便结识导演、制片人、经纪人,为日后的演艺事业积累经验、铺路搭桥。但在这方面,冯绍峰却是个十足的“异类”——他对见组、找戏这些事情完全不上心,同学邀他一块去,他也一一拒绝。
  他之所以不愿去见组,一是因为内心那点小清高,“一想到要被人评头论足,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二是他对大学生活有自己的规划,“大学时光很难得,我要好好享受,专心把学业搞一搞,毕业以后的事情暂时不去想太多。”
  大学那四年,老师交代的角色冯绍峰都会认真完成。没有功课时,他就会拿着摄像机四处去拍他觉得有意思的题材。于是,他成了表演系里少有的四年没有出去接过戏的学生,更成了难得的不迟到、不早退、还拿奖学金的好学生。
  即便失业也不转行
  虽然大学生活过得很有主见很另类,但一从大学校园出来,冯绍峰就发现,自己之前的选择可能有些问题——因为大学里从没见过组,也没去认识导演、经纪人,所以大学毕业后他立刻面临着失业。
  见到同学毕业后都有戏拍,冯绍峰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再回看大学时的选择,他越想越郁闷,甚至开始悔不当初——“那个时候的我好傻啊!”
  见儿子找不到工作,待在家里郁闷难受,父母也跟着着急,并劝说他趁早改行。这时,冯绍峰的执拗劲又上来了:“我学了4年表演,现在要改行做别的,那人生也太失败了!我不能服输,我一定要干表演!”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失业一段时间后,冯绍峰硬着头皮拨通了以前约他去见组的同学的电话。
  好在同学“不计前嫌”,热心介绍他去试镜,时装的、古装的他都试了。事情顺利得无法想象,很快,他就面试上了一个戏,而且还是男一号,这让他兴奋了好半天。可他并不知道,真正的郁闷在后头等着他。
  被全剧组骂“演得烂”
  “你会不会演戏呀?”
  “回家有没有背台词啊?“
  “这么不入戏,要不要我教你演啊?”
  冯绍峰接的这部演男一号的戏叫《爱情密码》,戏中,他跟王姬演一对搞姐弟恋的恋人。因为之前没演过戏,毫无实战经验的他表演很是青涩。加上对手演员又是王姬这样的资深前辈,他更加诚惶诚恐,常常头一天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天一上场,一看到王姬的眼睛,就立刻大脑空白,演得怯生生的,相当不入戏,老是要重拍。
  那时,导演、副导演,甚至连灯光师、道具师都来跟他提意见,导演甚至好几次把他叫到房间训话。有一次,他被导演训话时,他爸妈正好来探班,听到导演骂儿子,屋里的冯绍峰还没什么,屋外的冯妈妈受不了流泪了。
  拍这部戏的那几个月,是冯绍峰迄今最痛苦、感觉度日如年的一段日子。每当想着因为自己经验不足,让全剧组陪着自己一条条重拍,他就想找个洞钻进去。到了晚上,他就一个人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默默想着,自己可能不是吃演员这碗饭的料。
  这部戏杀青后,冯绍峰真想过以后不再拍戏了。可是没过多久,不服输的性格又起死回生,他对自己说,既然选择了表演这个职业,就不要想着放弃,越是被人质疑,就越要做出些成绩来,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沉寂一些时日后,冯绍峰再次出发了。
  宁可欠债也不啃老
  “爸妈,我在北京过得特别好,你们都放心吧!”每每放下电话,冯绍峰都有些心虚,他不知道这样骗父母到底对不对。
  考虑到绝大部分剧组都聚集在北京,入行不久后,冯绍峰便从上海转战到了北京。刚来北京时,因为水土不服,他总是时不时地发烧。那时,他认识的朋友还很少,生病了,他只能一个人大半夜地跑出去买药,每每这时,他总是特别想家想父母。
  对他来说,最艰难的还是经济上的拮据。来北京后,冯绍峰先是租了一处住所,等拍了几部戏攒了一点钱后,他买了一套房子。付了首付后,他身无分文,连买家具的钱都没有。而且刚来北京,为了融进这个圈子,常常需要社交应酬,花销特别大。那段时间,冯绍峰请客吃饭的钱常常靠借债,平时要么吃方便面,要么去朋友家蹭饭。
  为了挣钱、挣经验,刚来北京时,冯绍峰一点也不娇气,有时候,一两场的龙套戏也接,好色的皇帝、跑腿的下人都演过。觉得自己演得不好时,他还发明了一套自我排解的方法——先看着镜子骂自己,怎么那么怪啊?怎么那么傻啊?把自己数落一番后就去蒙头大睡,第二天醒来后,很多问题都会被他“过滤”掉。   可是,纸始终包不住火,当冯绍峰跟爸妈说自己在北京过得特好时,一天,爸爸突然来到了北京。一推开他的家门,冯爸爸傻眼了,这个房子空空荡荡的,一样家具都没有,甚至连床都没有。见到此情此景,冯爸爸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悄悄给他买了床等一些家具,临走时,还给他塞了些零花钱。在那一刻,冯绍峰终于忍不住流泪了……
  把公子哥演出千姿百态
  戏演得多了,冯绍峰的表演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慢慢的,他对角色开始有了期待。但让他发愁的是,似乎很多导演都把他定位成了“公子专业户”。对此,他只能自我安慰,自己刚出道不久,在演艺圈也没什么关系,能有戏拍就不错了,现在还不是选角色的时候,先把戏拍好再说。
  于是,他化身拼命三郎,有段时间,他白天拍一部文戏,晚上通宵拍一部武戏,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体力极度透支。一天晚上拍武戏时,他甚至到了拍完一条就要呕吐一次的地步。
  可拍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找到他的角色仍旧是有钱人家的后代。这时,他真的感到有些疲惫厌倦了,甚至连他爸爸都问他:“你什么时候去拍一个警匪片啊?我爱看那个!”
  郁闷难当的时候,冯绍峰开始转变思路,他意识到,演员是很被动的职业,要挑角色谈何容易!“既然大家都喜欢让我演公子哥,那我就努力把每个公子哥的性格区分开来,争取在每个角色身上找到新的感觉吧!”
  于是,冯绍峰演绎出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公子哥——在 《芸娘》里,他演的公子哥会像马景涛那样声嘶力竭地咆哮;演《女人花》时,他变回了温文儒雅;在《岁月风云》里,他演的富家公子像个邻家大男孩;但在《锁清秋》里,他是那么风流倜傥;在《美人心计》里,他演的是霸气的王公子弟刘璋;到了《宫》里,他把霸气变成了霸道……
  采访中,回忆起自己演过的这些公子哥角色,冯绍峰不无感慨地说:“是这些看似相同的公子哥磨练了我的演技和揣摩角色的能力,才让我在接到《宫》里头的‘八阿哥’时,能很好地把握住,演出个性,得到观众的喜爱。”
  死里逃生后仍在挂念角色
  “不要把我换掉,我会好起来的!”编剧于正没有想到,冯绍峰死里逃生后,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请求自己不要把他换掉!
  那是2007年12月,冯绍峰在横店拍摄于正编剧的电视剧《玫瑰江湖》。那天,他要去北京录节目,在拍了一个通宵后,他自己开车去机场。在开车去机场的路上,又累又困的他睡着了……
  醒来后,他睁眼看到了天花板,他以为他在做梦。但很快,他想起来自己刚刚是在开车!这一刻,他反应过来——自己出车祸了!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伸伸自己的四肢,还好都还健全。接着,又摸了摸脸,摸到左脸时,看到满手都是血,他吓坏了,以为自己毁容了。后来才知道,是耳朵裂了,血流到脸上来了。这次车祸还让他断了两根肋骨,颅内也有出血。
  虽然伤势严重,但在知道自己没有生命危险后,冯绍峰开始担心起他在《玫瑰江湖》中演的那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与之前演的公子哥相比,这个角色的出身比较草根,性格也很硬气,而且武功还很高强,这对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而且,《玫瑰江湖》当时已经拍摄过半,他知道,如果临时换角将会对剧组造成很大损失。于是,只休息了20天,他就坚持出院拍摄了。
  看到冯绍峰在车祸受伤还没好的危险状态下坚持把戏拍完,于正特别感动,他跟自己说,一定要给冯绍峰写部戏,让他有所突破。于正没有食言,他帮冯绍峰打造了《锁清秋》以及今年让他大红大紫的《宫》。
  深度对话:
  问:你演了10多年,拍了50多部戏,一直不温不火,为什么今年能被《宫》彻底点燃?
  答:我想,如果我没有这10多年的磨练,没有拍过那么多角色——大角色也好、小角色也好、配角也好、主角也好……即便《宫》给了我,我也不一定能演好;要不是这10多年里,我一直跟大家合作得这么愉快,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大家也不会这么信任我,找我来演《宫》。所以,一切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问:拍《宫》时你已经32岁了,假如没靠这部戏走红,你还会继续演公子、少爷吗?
  答:应该会吧。演员都是很被动的,永远在被角色挑,没有选择能力。
  问:老是重复演同样的角色,不会腻吗?
  答:不会,我这个人比较“轴”,只要是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尽全力做到最好,而演戏就是我认定的终身事业。
  问:为什么要把演戏作为终身事业?
  答:我是表演系毕业的,拍戏自然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而且,演员是一个每天都充满挑战的职业,每塑造一个角色就是在体验一种不同的人生,这也是让我对表演着迷的原因。
  问:可你之前不是遇到过很多挫折吗?怎么就没有想过要放弃?
  答:任何刚入行的新人都会遇到我之前遇到的那些挫折,没有机会啊,被人批评啊,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啊……诸如此类。但只要你真正喜欢这个行业,你就会坚持下来。
  问:你是很多青少年的偶像,你觉得自己这十年的奋斗,有哪些是值得孩子们学习的?
  答:学习真谈不上,只是给大家一些参考吧,我觉得要想做成一件事,首先得认准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努力认真。当然,还要学会等待——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等待,有人在等待一个好的成绩,有人在等待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人在等待一段好的姻缘,有人在等待一次光辉的实现……每个人都需要耐心等待,因为再强大的人也没能力主宰一切。
  问:八卦一下,你的银幕情侣杨幂看了《鸿门宴》没?怎么评价?
  答:哇,我也想知道,你帮我问问她!
  “峰情幂意”:我们是好朋友
  一个是今年最当红的女星,一个是今年最当红的男星,我们憧憬他们能像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那样,把恋爱从戏里谈到戏外,但他们却异口同声坚决表示——“我们是好朋友!”   生活中的“峰幂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让他们自己来讲述。
  “冯叔”要“情报”,“幂姐”做内应
  问杨幂:《鸿门宴》看了没?觉得冯绍峰演得好不好?
  杨幂:看过了看过了。他演得很好,形象和演技都有很大突破。冯叔,恭喜你!
  问杨幂:冯绍峰曾在采访中说:“身边要是没有像哥们儿一样的女生,男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你觉得他说的“哥们儿”是你吗?
  杨幂:这个……我也不知道他说的是谁,你帮我问问他。
  问冯绍峰:老实回答,你说的“哥们儿”是杨幂吗?
  冯绍峰:我身边有很多像“哥们儿”一样的女性朋友,当我遇到问题时,我喜欢让她们从异性的角度帮我提意见,这样会让我看问题看得更加全面。
  问冯绍峰:那你有没有向杨幂请教过呢?
  冯绍峰:有啊!《鸿门宴》里刘亦菲演我的“虞姬”,我和她之前没合作过,不太熟,但我知道杨幂跟她是好朋友,我就问她,亦菲是什么性格,跟她合作需要注意什么。
  问杨幂:你给了冯绍峰什么意见?
  杨幂:我跟他说,亦菲是个特别好的女孩,人很简单,让他放心去沟通。我还告诉他,亦菲和我一样是处女座的,都是那种对工作非常认真的性格,跟她合作一定要认真。
  问冯绍峰:杨幂给你的建议派上用场了吗?
  冯绍峰:太有用了!亦菲真是一个特别认真的演员,拍戏时一点都不跟我开玩笑,还常常特别细心地问我:“绍峰,我这样演你觉得舒服吗?可以吗?”让我感觉特温暖。
  问杨幂:看来,冯绍峰的人生真的因为有了你这位异性朋友更加幸福啊!那你是否觉得“身边没有像哥们儿一样的男生,女人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杨幂:不会,我觉得人生只要有好朋友就是完整的,不在乎是男是女。
  问冯绍峰:对了,你比杨幂大啊,为什么叫她“幂姐”?
  冯绍峰:因为她的粉丝叫他“幂姐”,所以我就跟着叫了。
  问杨幂:那你叫他什么?
  杨幂:冯叔。哈哈,乱吧!
  幂姐常开导冯叔
  问杨幂: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杨幂:2004年,我跟他合作了一部电视电影,叫《大寒桃花开》。那部戏制作周期很短,我俩一起拍了十多天,在戏里也没什么交流,所以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只依稀记得他是一个瘦了吧唧的不爱说话的上海男人。
  问冯绍峰:你对杨幂的第一印象如何?
  冯绍峰:首先觉得她非常漂亮;然后觉得她话也不多;第三觉得她说话特直。
  问杨幂:听说拍《大寒桃花开》时,冯绍峰有个提议让你觉得特别奇怪?
  杨幂:那是最后一场戏,他被关在监狱,我来跟他告别,告别之后,我就去嫁给别人了。走之前,我们说了一段特别感人的台词。这场戏演完后,绍峰说:“要不要再加一段吻戏啊?”我那时才17岁,就觉得这个男演员很奇怪,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需要吗?后来我才理解,他是为了戏的效果着想才提议加的。
  问冯绍峰:拍完第一部戏后,你们联系多吗?
  冯绍峰:很少,顶多就是过年过节发发短信。后来拍《宫》时,考虑到80%的戏都跟杨幂演对手,所以想先跟她套套近乎,熟络熟络。但她好像蛮自我保护的,不是很热情。
  问杨幂:你是个很慢热的人吗?
  杨幂:嗯,我挺慢热的。而且《宫》刚开始拍时,绍峰老喜欢用眼睛瞪我。我觉得他这样演很奇怪,但那时我和他不是很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就憋在心里。时间长了,这种奇怪的感觉就会被我带到生活中去,对他就越发不热情了。
  问冯绍峰:这事儿最后怎么解决的?
  冯绍峰:当时连我助理都跟我说:“峰哥,你对幂姐这么好,她怎么对你那么冷淡呢?你还要我给她送吃的,我不想去。”我就劝我助理:“你不要这么想,幂姐是个很好的人。我去找她沟通,把问题解决好。”那天,杨幂妆都没卸,我就跑去找她聊天。聊了很长时间,最后我俩都有让步,之后的合作就很顺利了。
  问杨幂:你和冯绍峰能配合得这么默契,是不是跟你俩能直来直去、说真心话的性格有关?
  杨幂:是的。我们俩都能为了戏进行很直接的交流,不怕让对方没面子,也不会因为对方指出自己的毛病不高兴,所以就会磨合得很好。加上这一两年我们合作拍摄了好几部戏,现在不管他怎么自由发挥,我都接得住;不管我怎么自由发挥,他也接得住。
  问冯绍峰:认识杨幂这么多年,你觉得她的性格有变化吗?
  冯绍峰:一直都没变,一直都那么活泼、开朗、率真、直来直去。最重要的是,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内心特别强大,对很多事的看法也很成熟,虽然年纪比我小,但常常会开导我。
  问冯绍峰:幂姐开导你时,最常说的是什么?
  冯绍峰:多大点事儿啊?
  问杨幂: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觉得生活中的冯绍峰是像“八阿哥”那么霸道呢,还是像项羽那么霸气?
  杨幂:既非霸道,也非霸气,生活中的冯绍峰特别绅士、特别温和,会照顾好身边所有人,让周围所有人开心。
  问杨幂:那你有压力时,会不会找冯叔倾诉?
  杨幂:不会,因为遇到事情我的做法往往都是“接受、理解、处理、放下”。事情处理了就不会有压力了,所以也不会再去找人倾诉,在这点上我可能比较像男生吧!
  对方有戏时相互站台
  问杨幂:你和冯绍峰都是从《宫》里出来的大红人,私底下,会不会跟对方较劲?比如,现在《鸿门宴》好评如潮,你会担心冯绍峰超越你吗?
  杨幂:为什么会较劲呢?不会啊!今年这一年我和冯绍峰在一起成长,大家一同经历了很多事情,这种共同长大的感情真是很难得。作为好朋友,看到他在《鸿门宴》里的造型和演技都有了很大突破,今后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真的很为他高兴。   问冯绍峰:那你呢?之前,杨幂率先用一部《孤岛惊魂》检验了自己的人气,那时候你会有压力吗?
  冯绍峰:不会不会,作为朋友,我们都会为对方取得的成绩开心。
  问杨幂:冯绍峰跟刘亦菲合作被人称赞说演得很好,你怕不怕你的荧幕情侣被人家“抢”了?
  杨幂:当然不会!他跟安以轩、霍思燕搭档拍的戏也都很受欢迎,有很多观众觉得他和她俩是很好的荧幕情侣。只不过《宫》是后来播的,所以观众的印象比较深刻。相信不久后等别的戏播出了,大家会慢慢爱上他跟别的女演员、我跟别的男演员的新搭配了。
  问冯绍峰:两人认识这么久,杨幂为你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冯绍峰:《鸿门宴》见面会时,杨幂在工作特别忙的情况下还特地来为我站台,真的让我很感动。
  问杨幂:那冯绍峰为你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杨幂:我演的《孤岛惊魂》举办见面会时,他抽空过来给我站台。还有生活中的各种朋友间的关心也很让我感觉温暖,比如,有次我发高烧,他知道了就提着大包小包过来看我。见到我后,或许是怕打扰我休息,他只跟我爸妈聊了一会儿就走了。
  住一个小区却从未碰面
  问冯绍峰:你们住一个小区,平常会不会经常串门?
  冯绍峰:说来遗憾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拍戏,虽然同住一个小区,但从来没在小区里碰到过。
  问杨幂:你们平时会聊什么呢?
  杨幂:我们都很忙,私下联系并不多。如果碰到了,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他要拍什么作品了,演什么样的角色,问我觉得好不好。
  问冯绍峰:你和杨幂现在都进军歌坛了,你们之前有去K过歌吗?有没有对唱过?
  冯绍峰:很遗憾,我们没有一起去过KTV。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一起合唱。
  问杨幂:你和冯绍锋有什么共同爱好吗?
  杨幂:应该没有,就没有共同玩过一件东西,也没有共同听过一首歌,惟一有的就是对工作的热爱。
  问冯绍峰:听说杨幂常常给你推荐书看,都推荐你看啥了?
  冯绍峰:她给我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杨幂最喜欢的一本书,还规定我看了之后做笔记。她还推荐我看了《秘密》《女人20几岁应该知道的事情》,好多呢。
  问杨幂:为什么喜欢给冯绍峰推荐书看?
  杨幂:因为我自己很喜欢看书,看完之后,如果觉得这本书对我们这些工作压力很大的人有帮助,我都会推荐给大家看。
  恋爱就在戏里谈吧
  问杨幂:你俩真的只能做荧幕情侣吗?
  杨幂:这个问题说过好多遍了,我真心觉得我俩做银幕情侣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在工作上,我们就像在很有默契地传一个球,永远都不让它落地。比如对台词,他只要一说上一句,我就会心领神会地给出下一句。但是在戏外,这种默契就完全消失了。我们在生活中的差异也非常大,身边也有朋友撮合我们,但我们都知道彼此完全不来电。
  问冯绍峰:那你呢?真的觉得你俩没戏了?
  冯绍峰:杨幂的爸妈都挺喜欢我的,他爸还让我管他叫哥。后来,杨幂跟我说:“你知道我爸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吗?意思就是——你没戏!”哈哈,这是实话,我和幂姐真的只适合做荧幕情侣。如果有合适的角色,我很希望能跟她继续合作,恋爱就在戏里谈吧!
  问杨幂:到底什么样的男生才能打动你啊?
  杨幂:我喜欢有修养、有上进心的男孩,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也希望他能让我仰视。
  问冯绍峰:你心中的“虞姬”是刘亦菲这样的,还是杨幂这样的,还是其他样儿的?
  冯绍峰:我觉得自然大方、善解人意、有爱心、能让别人感受到她的热情和温暖的女生是很有魅力的。
  问杨幂:马上就要到新年了,请跟冯绍峰说一句祝福的话?
  杨幂:冯叔,希望你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事业更上一层楼。
  问冯绍峰:马上就要到新年了,请跟杨幂说一句祝福的话?
  冯绍峰:幂姐,好好拍戏,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其他文献
秦伯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少将、博导。1998年荣获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  像“张悟本”、“王林”这类所谓的养生之道,是不值一信的,因为这就是欺骗。  對于这类的新闻,我是从来不看的,即使偶尔看到标题也不会去关注。  我相信任何有科学头脑的人,自然都不会相信,这些东西经不起科学的考验,你让他拿出科学证据,他肯定拿不出来。  然而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大师”层出不穷,
期刊
近日,“伪大师王林”事件的曝光,引起公众的对“伪大师”现象予以持续关注和讨论。令公众失望和忧虑的是,一些政府高官、著名企业家、文体明星等社会公众人物深度参与其中,起到对伪科学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在知识界具备一定影响的人士。当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迷信”现象时,他们非但未加以抵制,反而不加质疑地追捧、盲从,甚至通过网络以讹传讹,令人扼腕。  “伪大师”大行其道,很重
期刊
“他把黄土看成自己的生命。”与刘东生接触过的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他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73岁去南极;79岁到北极;到了86岁还踏浪南海;87岁又跋涉到罗布泊。  他更是一位成就卓然的科学巨匠,2002年接受世界环境科学最高奖——有“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泰勒环境奖”,2003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  他就是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在黄土形成和
期刊
18—25岁女性70%是“大叔控”  韩剧《绅士的品格》中,1972年生的张东健pk花美男,让熟女动情,让少女神往。国产剧中,1970年生的张嘉译、吴奇隆、郑嘉颖,以及1968年生的吴秀波出演的电视剧一部比一部热播。一批“大叔”正在逆袭,你感受到了吗?  那么,“大叔”到底为何能让“大叔控”心驰神往?与“大叔”交往是利还是弊?  特邀专家 苏芩  著名作家,历任媒体主编、国内多家电(视)台、平面媒
期刊
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欧洲花园”,美丽的郁金香花田将它点缀成“世界上最美丽的春天”,这里还有童话仙境里永恒的风车、木屐鞋。  但是这些美丽、浪漫的元素总使人忘记荷兰还是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它拥有欧洲第一大港口鹿特丹,雄厚的经济和高科技基础,以及高度机械化的农业与畜牧业。  同时,荷兰拥有强大的知识基础。该国14所大学中有12所位于世界前100名,数量居全球第3位。其科研成果引用率为1.44,位居世界第
期刊
李连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近来,很多“大师”打着气功的幌子,招摇撞骗,甚至许多名人都深信不疑。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气功本身以及拆穿“特异功能”的把戏。  气功可分为“内气功”与“外气功”。  “内气功”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解释:通过“入静”,调整呼吸及适当的形体运动,主要是调整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进而调节全身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8月,我国东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截止到2013年8月30日,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800万,接近400万人受灾。  在暴雨、洪水肆虐之时,气象部门预警频发,为当地政府部门救灾、群众生活安排提供了参考。其实,不仅在遇到灾难时,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  面对五颜六色不同种类的天气预警,人们显得有些茫然,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相信,也不知道这
期刊
尽管国家在创新体系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高精尖人才以及仪器设备,但是国内的创新体制仍不尽如人意。  中国还没有诺奖级别的科学重大突破;而且研究与产业领域脱节严重,仅有极少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技术和产品;同时,中国企业严重依赖国外核心技术……  8月1日,科学网上曹聪、李宁、李侠、刘立四位华人学者在美国《科学》杂志的“政治论坛”栏目上发文,箭头直指中国科技体制问题。  这篇题为《Reforming
期刊
作为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是一名激进的环保主义者,激烈地反对转基因。然而,之后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工作让他意识到自己对转基因的态度,是一种反科学的环保主义态度。于是,他奋然转身,于2013年1月份公开演讲致歉,表示对自己一直以来诋毁转基因的做法深感歉意。转身之后,尽管曾经亲密的好友弃他而去,他却赢得了科学界的一片喝彩。他坚定地认为真正的环保主义应该尊重科学、尊重科学证据,气候变化如此,转基因更应
期刊
记得上学时,老师曾进行分组辩论:到底什么是美国?美国究竟是外来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融为一体的“melting pot(大熔炉)”,还是人们保持独特文化积极融合的“salad bowl(沙拉碗)。当时,一直不能理解两者的区别。  但只有在亲历后,才对美国分外有感受。  多元融合:存在即合理  在美国,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种族和文化的多元性,每个人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的确,走在纽约的街道上,无论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