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毯经纬线上的智慧与风采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8x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田地毯博物馆打开了中国地毯摇篮的知识之窗;在和田地毯厂是感受和田地毯生产工艺,而走进纳克西湾地毯厂则在和田民间地毯的精美画卷里沉醉。本是有章有序的一次特色主题旅游,回来梳理,却发现,思绪在动人的美中一片狼藉。
  地毯科普之窗里的求知之眼
  看着犯愣。在我面前的这幅地毯画怎么琢磨都是一幅现代画,人首马身,马的形体没有悬念,结构、比例与真马无异,规规矩矩的骏马写真图,动感十足,正扬蹄奋起,要狂奔前的瞬间,但马头则非超越现实主义画派们莫属。可以说有头,那是颗人头,头下飘逸的披风就是马鬃;可以说无头,视界里马头已不知所踪,人伸臂夹马颈而动,人则无躯,人头与马的躯体合而为一,成为化境,让人感觉,组织画面的思维能动性不是21世纪的超现实大脑里还真想不出来。画面是以红为主的大色块,团花围马旋舞,如众星捧月,底色为黑,宇宙大爆炸后的瞬间也似。凝视此图,恍惚觉得身在北京宋庄、北京798,而不是在新疆和田地毯博物馆。但事实的真象却是,这幅被标为“马人武士”的图案,是1984年和田洛浦山甫拉墓地1号墓出土的裤装图案的一部分,年代断为东汉。它是毛织物上的图案,属于通经回纬的缂毛织造技术,是西方传到新疆的织造法。1984年的两次山普拉古墓考古发掘,共清理了从战国到东汉时期的墓葬52座,1号墓是丛葬墓,133具尸骨,出土的那件缂毛裤的两条裤腿已经分离,图案不同,一条裤腿织有一个男子头像,发束带,浓眉大眼,眼球碧蓝,隆鼻厚唇,而有怪诞图案的这条裤腿,半人半马的“人马武士”,被专家称是被织在十多个四瓣花组成的菱格内的。这“人马武士”图案,有的专家说与《魏略·西戒传》中马胫国的记载相合,是马胫国人的形象。有的专家说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马人。两条裤腿图案复原后感觉是一块壁挂剪裁出的,这块壁挂,古罗马文化艺术风格浓郁。
  到底是丝绸之路,中西文化融合交汇。
  展出的山普拉古墓出土的代表性织造品还有彩色条纹毛织带、龙纹缀织绦裙等等。
  山普拉古墓群在昆仑山山前的戈壁台地上,地处古丝绸之路南道。那儿也许是古河床或果园,神游是可以的,神游也可以在2000多年间进行,以从中找到古罗马艺术或我国《山海经》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超现实主义、印象派、抽象派、后现代之类并非我国当代艺术界邯郸学步向西方学来的,《山海经》、《中山经》时代就已有之。但身游,此刻只能是和田地毯博物馆。我是站在和田地毯博物馆的展厅里在看这幅缂毛复制图。这幅图告诉我们和田地毯起始年代如何的古远,如何的悠久。揭示并证明和田地毯织造术历史的,并不是山普拉墓地这一处,出土文物和典籍记载证实,和田地毯从起源到成熟,再到成为“东方地毯”的代名词,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传承和发展。和田地毯织造工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具雏形,并成为我国地毯最早出产地,继而成为中国的地毯织造中心。
  再往下走是惊喜。和田民丰尼雅遗址墓出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图案相继看到。不是原物,不是真品,真品是不可能看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国家文物局列为64件禁止展出的文物之一。复制品在眼眸前亮相已让我相当开心了,有意外地撞见了千古明星的感觉,它代表着汉代世界最高的纺织工艺水准,图案文样神秘,色彩鲜艳,文字激扬、祥瑞。《汉书·天文志》有“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利中国”之说。
  
  有一件“人兽葡葡纹缂”,是1959年考古队在尼雅遗址出土的,阅读起来有点艰难。葡萄纹不好辨识,人兽也不好辨识,幻感、抽象思维,和“人马武士”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没有“人马武士”那么强的具象。它抽象性、写意性更强些。人兽题材在我国曾经风行,“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中国亚当夏蛙、四面兽的轩辕黄帝都证实着一个充满神话与幻想时代的存在,那时人们没有理性的约束也没有思想的禁锢,抑或是思维的自由奔放只是因为理性思维还在起步,还未得到有效开恳,而现在的自由奔放则相反,是成熟理性的叛逆。
  展品让我的眼晴越来越贪婪。太多的我所不知道的知识和样品展现在我面前。我是在读一本有实物对照的和田地毯教科书。和田地毯按功能分类,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等。按图案内容和形式分类,和田地毯有阿娜古丽努斯卡(石榴花)、夏姆努斯卡(蜡花式)、开力肯努斯卡(波浪式)、伊朗努斯卡(波斯式)、卡斯曼勒努斯卡(散点排列式)、艾迪亚努斯卡(艺术式)、加依乃玛孜努斯卡(拜垫式)、拜西其切克努斯卡(五枝花式)和着克努斯卡(博古式)等9类。
  
  和田地毯离不开优质的和田羊半粗羊毛和十多道精细的织工。用和田羊羊毛织造的地毯弹性大,拉力强,光泽亮,不倒毛,触感好,经久耐用,防潮抗腐,光泽持久不褪色。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是和田地毯的形成时期。秦汉以后,和田在吸收借鉴欧亚各地丝织、棉织技术的基础上毛纺织技术趋于成熟。这个时期,地毯在中原的名称是氍毹,唐代又发明了毯属、地衣这样的名字。
  地毯图案里的ABCD
  地毯世界是个大美奇美的世界。无论是走进设计新颖、布局有序、装饰装修精美的和田地毯博物馆,还是走进行树参天、葡萄长廊清幽、赏心悦目的花园式工业旅游点和田地毯厂,抑或在被称为玉龙喀什河畔的明珠——纳西克湾地毯厂徜徉,您最关心应该不是环境,而是地毯。
  我们到玉龙喀什镇的纳克西湾地毯厂已近傍晚,没有人顾得上看厂区厂房是什么样,脚步匆匆地直奔搂里的展销大厅。一层的门厅内墙壁上悬挂着很多或装框或不装框的大大小小的壁毯,大多是画毯,那些画让我挪不开步。青山、瀑布、松林、木屋、羊群、池塘、野鹿……迷人的风景;域外古典小镇,远逝的异国风情;瓶花,绽芳吐艳的花朵……挂毯是地毯画的载体之一。我想不出挂毯除了观赏性和依托着观赏性、建立在观赏性基础上的装饰性、收藏性以及作为馈赠礼品外还有什么作用。作为画的美它是独特的,毛茸茸的很有立体感,色彩独有的鲜艳,绵厚的质感里透着华贵端雅——它是画品中的贵夫人。展销厅里的壁挂更多,内容更丰富多彩,铺毯、座垫琳琅满目,其中还有拜垫吧,花样多得让人看不过来。却发现一个问题,绝大部分地毯图案不是画和书法作品,而是花纹。于是尴尬。不懂,何以谈欣赏?何以谈选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