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33-36抗原多表位的构建与筛选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选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33×103~36×103, OMP33-36)抗原的B细胞、T细胞表位。

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OMP33-36蛋白分子小鼠B细胞及T细胞表位并人工合成相应肽段;构建重组质粒pET-30a-OMP33-36并原核表达、纯化获得OMP33-36蛋白;以OMP33-36蛋白免疫BALB/c小鼠,5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并分离小鼠脾脏细胞。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B细胞表位抗体水平,双夹心ELISA法检测经候选T细胞表位体外刺激后脾细胞分泌IFN-γ量。

结果

构建候选B细胞和T细胞表位各3条,分别为PB1、PB2、PB3,PT1、PT2、PT3;间接ELISA结果显示,PB1及PB2与OMP33-36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发生反应,其A450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双夹心ELISA结果显示,PT3刺激免疫组小鼠脾脏细胞产生的IFN-γ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

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鲍曼不动杆菌OMP33-36蛋白的2个B细胞表位PB1及PB2,1个T细胞表位PT3。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剂量面积乘积(DAP)数据库对降低心血管介入人员辐射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数据库2016年4月1日至6月30日全部1 858例心血管介入病例,收集受检者体重指数(BMI)、透视时间和DAP资料。成像设备分组(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FPD),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资料比较分析。结果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各组CAG的透视时间和DAP值分别为(3.2
目的研究252Cf中子后装治疗机步进精度以及步进偏差引起的剂量偏差。方法利用EBT3胶片测量252Cf中子源的步进,然后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光密度值找到每步252Cf中子源的中心,计算出每步之间的间隔;利用双电离室法测量252Cf中子源位置偏差引起的剂量偏差。结果EBT3胶片测量252Cf中子源步进精度可达0.01 mm;252Cf中子源位置偏差<3 mm时,剂量偏差<2.5%。结论对252
目的对医疗诊断X射线(RQR辐射质)主射线束进行模拟和能谱测量,验证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能谱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方法使用蒙特卡罗模拟程序BEAMnrc,建立了产生医用诊断X射线RQR系列辐射质的简化模型,实验上采用平面高纯锗谱仪对上述辐射质的能谱进行了测量,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谱仪测得的脉冲高度谱在未经卷积处理的情况下,两者平均能量的差异<3%;此外,通过BEAMDP程序还得到了RQR系列辐射质
眼晶状体剂量限值的降低,使介入手术中职业人员的眼晶状体剂量监测和防护备受关注。基于文献中模拟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的调研,分析了介入人员眼晶状体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选择和使用建议。介入人员的眼晶状体剂量主要来自未被屏蔽而直接入射到眼部的射线;制约眼晶状体防护效果的重点不是铅当量厚度,而是防护用品结构、投照方位、位置布局、人员姿态等几何条件。0.5 mm铅当量对于介入人员眼晶状体防护是
目的了解浙江省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5个地市抽取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医院介入放射机房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采用医院填报的方法收集,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和机房外辐射水平采用现场辐射水平检测的方法收集。结果41家医院均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设施,但有22家医院配备不完整;下X射线管照射时,介
尽管疫苗覆盖率很高,近年来百日咳全球发病率仍有所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青少年和成年中隐性感染率升高,成为婴幼儿发病的重要传染源。由于临床医生对百日咳非典型病例认识不足,需要结合实验室方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百日咳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学方法、PCR和血清学检测法。因疫苗接种、标本采集和就诊时间等原因,不同诊断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血清学检测因其特异性和敏
目的分析龙岩市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收集自2014、2016年龙岩市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临床散发病例分离的7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析,并测定其中57株对16种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77株肠炎沙门菌分为17
目的研究新生儿侵袭性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分离株耐药性及分子特点。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从国内6家儿童专科医院共收集到35例新生儿侵袭性CA-MRSA感染菌株,对其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葡萄球菌染色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6~7岁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后,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复种效果。方法采集41名北京市西城区6~7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结果41名监测对象麻腮风疫苗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复种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12%、90.24%和92.68%,抗体滴度分别为(825.88±499.91)I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