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彝族“哭嫁”的文化变迁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哭嫁"是抢婚遗留下来的婚姻习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妇女的血泪史。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哭嫁"早已褪却了最初对不合理婚姻控诉的悲叹意义,而是作为一种婚礼仪式表现出新娘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复杂心理状态。而现代的"哭嫁"已获得了艺术的升华,成为一种表达情意的抒情媒介。
其他文献
五轴联动数控是数控技术中难度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复杂曲面的高效、精密、自动化加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合成了2个新化合物7-羟基-8-(3-氯苯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1)和7-羟基-6-(3-氯苯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的晶体同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
以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巯基甘油(TG)、L-半胱氨酸(L—cys)和谷胱甘肽(GSH)等5种巯基分子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5种cd代量子点.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靶分子,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
采用化学蚀刻法在NaBiO3表面利用HBr与NaBiO3的反应原位沉积BiOBr,制备了异质结型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
分子印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某一特定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合成方法[1,2].20世纪80年代分子印迹技术就被应用于生物传感器中.与传统的酶、抗体分子等自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