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辩证关系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语境”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领域,结合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拓展出“‘和谐’语境”概念,并对置身于其中的思政教育传播进行语境分析,重点论述“和谐”语境与思政教育传播传播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和谐语境 思政教育传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201-02
  
  2003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党中央在这样一个重要阶段到来之际,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協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之后,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生态环境,也是中国当下思政教育传播最重要的社会语境—— 这就是我们拓展出“和谐”语境的研究背景。
  “思政教育传播传播”的研究是国内思政教育传播学科和教育传播理论的交叉研究。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思政教育传播学创立之后,也恰逢传播学理论在国内学术界方兴未艾之时,传播学及其三大基础学科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就开始对某些思政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启示作用。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思政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传播活动,其教育过程也就是一个传播的过程。今天,现代传播观念的改变和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从多角度对思政教育提出了适时调整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要求。所以,思政教育与传播的交叉研究,并不是人为地撮合,它是思政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路径,是思政教育的学科属性与社会功能耦合的自然要求,关于思政教育传播的研究,最终将把思政教育及其研究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思政教育传播的“限在”语境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主题而形成的“和谐”语境,这是我们目前开展思政教育传播活动的社会语境,它对思政教育传播传播有制约作用,思政教育传播反过来又能动地作用于“和谐”语境。也就是说,“和谐”语境与思政教育传播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1 “和谐”语境对思政教育传播传播的制约
  (1)“和谐”语境是当下思政教育传播活动组织与运行的客观基础。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社会语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和活动场所。没有这些条件和场所作保证,思政教育传播就无法正常开展。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命题形成的“和谐”语境对当下的思政教育传播有直接的影响。因为“主体以社会语境为意义语境进行交往互动,再传递和生成新的价值和意义”[1]。我们说“和谐”语境是当下思政教育传播活动组织和运行的基础,是因为在思政教育传播活动中,参与其中的人们要通过语言理解和把握“和谐”语境的精神和要义,获得“和谐”语境中思想、文化等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最终目的是把“和谐”语境所蕴含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作为“信息源”引入思政教育传播系统,通过施教和受教转化为个体的价值意识,成为可被人理解并遵守的“活性成分”。没有“和谐”语境提供的组织与运行基础,当下的思政教育传播活动就失去了与时俱进的依托,思政教育传播的最终目标追求也就无从谈起。
  (2)“和谐”语境制约着当下思政教育传播的内化、外化及评价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伟大蓝图下生成的“和谐”语境为激活受教育者内化的情感或动机营造了特定的情境。这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以此形成视觉的或听觉的想象,从而产生移情反应并生成相应的价值判断和取向,也就是内化。“和谐”语境营造了特定的解读情境,蕴涵了固有的价值观念,当思政教育传播活动的选择与这些“应然”的意义和精神不一致时,教育过程中的移情反应就很难发生甚至完全被消解。而符合“和谐”语境要求的思政教育传播则犹如催化剂,能积极促成受教育者内化的情感或动机与社会语境感情的“共振”。和内化过程一样,“和谐”语境也构建思政教育传播“外化”的情境,它所创造的积极氛围能促使个体思想正确外化为行为,反之,则可能出现“负嫡”现象,即思政教育传播实现了大量的正确输入却只有少量的行为输出,或者导致错误的行为输出。此外,“和谐”语境还制约着人对思政教育传播活动组织和运行的评价。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与评价标准主动与“和谐”语境所蕴涵的内容与评价标准一致时,受教育者才能从中获得社会语境的价值认同,进而而强化思政教育传播的“外化”的效果,反之,将使教育对象感到行为选择的困惑和冲突,即便有可能屈服于群体的压力而改变行为,但终究有教育“外化”失败,出现“负嫡”现象的隐患。
  (3)“和谐”语境制约着思政教育传播话语和话语方式。任何话语都有自己的语境,并受到语境的制约。社会语境往往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制约着思政教育传播话语,随着时空方式的转变,话语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俗话说的“到哪只山唱哪支歌”、“入乡随俗”。在“和谐”语境中,“和谐”、“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话语方式也由单级传播转向多元传播,由控制式向对话式转变。思政教育传播话语必须与“和谐”语境相契合,脱离“和谐”语境的思政教育传播话语只能是“自言自语”。
  
  2 思政教育传播对“和谐”语境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与环境间是互动的。思政教育传播与“和谐”语境间同样也存在着这种互动。“和谐”语境在影响和制约当下思政教育传播教育的同时,思政教育传播也会反作用于“和谐”语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预“和谐”语境。在一般语境论中,语用主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干预或控制交际语境,以便于意义的表达和交际的进行。也就是说思政教育传播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干预现实语境。对于“和谐”语境而言,思政教育传播者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扬优汰劣”。“扬优”即增强“和谐”语境中对思政教育传播积极因素的影响,“汰劣”即降低或避免“和谐”语境中与思政教育传播无关或关联不大,甚至消极因素的影响,以此来保护和维持思政教育传播的效果。总之,处于“和谐”语境中的思政教育传播者可以通过选择(对语境因素进行比较和鉴别)和创设(对语境因素的加工和整合)来进行优化和改造,通过语用主体的积极介入,改变思政教育传播运行的态势,影响思政教育传播的效果。
  (2)创生“和谐”语境话语元素。思政教育传播能创设出“和谐”语境的话语新元素。在“和谐”语境中进行思政教育传播意义理解的个体,“精神世界——视野总是延伸在历史之中,也就是把自己置入历史境遇,在历史上汲取经验,而获得自己经验的更新。因此个人的视野与历史的地平线溶合时,包含着一种更高的普遍性的获得。”[2]无论是思政教育传播组织中的输出方还是接收方,其中的个体总是通过对信息的传播和反馈这两个交替的过程来进行信息解读,从而改变和扩大自己的视野,带来自己关于知识、经验、价值标准的增长。思政教育传播活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使在“和谐”语境中进行信息解读的个体并不满足于这种知识的被动增长,促使他们用来自“和谐”语境的正向的知识和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进而创设出更有利于思政教育传播的“和谐”语境的新话语元素。比如对“和谐”观念的各种解读和应用。
  (3)优化“和谐”语境。我们“和谐”语境中组织、实施思政教育传播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和谐”语境做出的意义解码,而是在传播实践中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新理解和解释,从中创造新的价值意识、思想观念等。对于“和谐”语境而言,随着参与思政教育传播的人们在知识、经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个体关于历史逻辑和世界经验的意义图景不断地得到改变,新的意义图景称为现实,为人们提供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激励人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的生成和“和谐”语境的形成。思政教育传播对“和谐”语境的意义传播和解读能指导人们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增强人们对消极因素的免疫力,并将社会语境中影响思政教育传播及教育对象思想品德成长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优化、净化“和谐”语境。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政教育传播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2.
  [2]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转引自效果历史原则[J].载哲学译丛,1986(3).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201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成果之一,编号10B12。
其他文献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设计步骤以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措施。
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采用网络技术和虚拟样机技术的课程设计指导平台,它具有实效性,互通性,直观性,快速性。其典型的特点是建立完整的减速器虚拟样机模型,标示
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移动摄像设备获取的视频序列的不稳定视电子频稳像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当拍摄场景具有一定的纹理信息时,具有较好的稳像效果。
对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人们提出了很多的拥塞控制方法和策略,慢开始、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等。而这些TCP拥塞控制算法都没有考虑到网络层采
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的人类遗产,生活习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民族特征,目前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生活风貌等传统却面临着融化消失的危险。本文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
产学研,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
本文就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高校英语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二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包干管理办法。从而实现"全面养护、预防为主、及时抢修、提高质量、保持完好、预算管理、定期检查"。那么我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性质的企业,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