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派三叔小说中的“面具”意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寂寞的牵挂挥之不走  荒唐糗事赖在心头  浪漫金菊 又到分娩时候  把个秋 拖进了风流  秋阳懒散而优柔  素娥挺身 把清辉洒满五州  橙黄橘绿 稻熟瓜秀  笑落叶 被桂花醉得随风乱投  爱在青涩的血管里畅游  缤纷的相思越积越厚  我把情诗写在蓝天云首  连同夢为君悉心保留  苍山翠碧水稠 心中的花园秋韵长久  莫让白发撞碎了兴致
摘 要:语境参与幽默话语的建构,是幽默语言生成和欣赏中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语境意义、语境功能,以及现场语境和背景语境对语言的影响等方面,以小品《真假老师》为例,对其中的幽默话语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境;幽默话语;分析;《真假老师》  作者简介:周素焕(1989-),女,汉族,河南舞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修辞学、汉语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世情小说,其中人物对话很好地反映了世态人情,同时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邢夫人”就是其中一位,本人主要就四十六回中,替贾赦索鸳鸯这一情节中出现的她与众人的对话为例,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会话含义。  关键词:关联;意图;含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02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
满枝满树满山满野满秋的苹果  如千帆竞发 向金秋深处的红挺进  它们餐风露宿补阳 日夜蓄势待红  即使红得发紫 落尽黄叶  也不甘掉队 不愿独自打坐  等 待  这个偌大的苹果园 唯有时光妙手丹青  以羞红点亮满枝满树漫山遍野  点亮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  数以万计的红苹果 仿佛红鸟安静地栖息  冥想 像停泊的舰队 随时扬帆远航  青果无语  秋天的苹果 纷纷扬起羞红的脸  却有几个自卑的青苹果低下
野墅依溪涧,松风起石隈。  长空霞绮散,青嶂霭云开。  雁送斜阳去,星随淡月来。  江村藏画境,欲别复徘徊。  新夏寨下即景  渟澄田北水,九曲抱村流。  浅渚楓杨蔽,平池藕叶浮。  蜩蝉惊白鹭,鸲鹆翼青牛。  更喜新篁外,鸣禽弄石榴。
摘 要:巴鲁迪——复古派先驱者,其诗歌“悼亡妻”也体现了阿拉伯当代文学流派复古派的诗歌特点。其中包括风格,内容,结构,以及艺术特点和创新特点。复古派是阿拉伯文学复兴时期所出现的文学流派之一,之所以有它的出现是因为阿拉伯文学在奥斯曼时期曾有一段衰落时期,也就是在现当代时期之前,阿拉伯文学发展衰落,而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较为落后,导致其文化不能发展,同时又面临着教育的落后,以及文学
摘 要:随着认知学派的兴起,诗歌的认知解读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天净沙·秋思》这一经典元曲以时空环境的具身效应渲染情绪氛围;以“图形-背景”的凸显效应强化主题;以“前景化”的群聚效应衔接语篇,从而让这首元曲把悲秋哀志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流传千古。  关键词:诗歌;情感;具身认知;“图形-背景”;“前景化”  作者简介:吴婧(1987-),女,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
百卉凋时唯独艳,禅香何惧晚来欺。  天生傲骨寒霜笑,遥望蒹葭轧乱羁。  秋 池  秋池滿目莲枝藻,菡萏随风驾九霄。  点水蜻蜓蛙泣叫,祈求明岁看塘潮。
阿琪阿钰从栈道上 环顾四周  群山圍拢了过来 仿佛飞天  菩萨 星星 诗歌 也围拢了过来  环游祖国山川那么久  城市那些层叠的肉褶里  血液流淌得越新鲜 越摩登  仿佛星星下落的声音  注定会下蹲在月亮未爬起的麦垛里  体验古老  匠人细镂着光的面膜与心肠  是泥塑形变之美 还是历史变迁之誉  是肉身菩萨乍停登山之意  还是法师殒落惊雷之变  他不知道哪一滴泪会先潸然而下  抛光一尊尊观览中的智
摘 要:鲁迅在《呐喊》、《彷徨》里塑造了许多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展现其深刻思想提供了有力的联想符号。其中,仅“寡妇”这一形象在这两本小说集里就有九个之多,她们多善良温厚,却命途多舛,究其原因,是封建礼教,是人性冷漠,也是寡妇本人愚昧、麻木。在不同时期,鲁迅书写的寡妇各不相同,由封建走向解放,传达了鲁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由此,本文将探讨鲁迅如何书写寡妇、为何热衷写寡妇、意义所在。  关键词: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