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8月,北京市科委启动实施了科技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规划项目,联合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北师大生态学院、中国农大等顶级“智囊团”,帮助怀柔、房山等9个区县的10个典型乡镇编制其发展规划。
“有山有水有长城,大明板栗漫坡生”是怀柔区九渡河镇真实的写照。滔滔怀九河纵贯九渡河镇全镇,黄花城水长城享誉中外,全镇板栗产量占怀柔区40%多,林木覆盖率达87%。这些就是九渡河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本钱。因此,九渡河镇与市科委及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九渡河可持续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山、水、长城和板栗为依托,建设怀柔西部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环保第一、科技第一、就业第一、效益第一为原则建设怀柔西部绿色工业区;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升值功能,建设怀柔西部生态农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农业:挖掘板栗附加值
九渡河镇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板栗之乡”,是怀柔区的板栗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板栗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九渡河镇现有板栗田10万亩,年产板栗400多万公斤,至今仍有明清板栗树1万多株。此外,还有杏、苹果、梨、李子等干鲜果品。新兴的养殖业也已经初具规模。
近年来,九渡河镇下大力气在板栗上做文章。九渡河的板栗甜香干脆,品质优异,每年都大批量出口。10万多株明清板栗树成为吸引游客的好题材。连续举办了三届的怀柔栗花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旅游:做足山水文章
独特的黄花城水长城是九渡河最知名的景点。或许人们还不了解,九渡河镇的黄花镇村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有“中国旅游资源最密集的镇”之誉的九渡河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山景、水景、石景、洞景、树景皆奇;长城、古庙、古塔、古墓、古石刻俱全。18个行政村村村有景,村村有典故。
今年的栗花节上,带有民俗色彩的“栗子娃娃”首次亮相;“汽车俱乐部巡游九渡河”活动举行了发车仪式;上千人参加了“鳞龙山万亩栗林穿越赛”……
随着黄花城水长城知名度的提高,到九渡河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带动了民俗旅游的兴旺,全镇的民俗旅游接待户已达600多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10。今年“五一”黄金周,九渡河镇共接待游客1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5万元,同比增长83%和110%。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达620多万元。
根据《规划》,九渡河镇将以长城旅游开发为龙头,打造长城旅游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依托长城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快民俗旅游建设,发展民俗旅游专业村。
创意:发展“五色文化”
此外,九渡河镇将结合实际打造“青色长城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金色板栗文化、蓝色怀九河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的“五色文化”。
充分挖掘长城的丰厚内涵,发展长城经济,以此来带动全镇旅游业的发展,为百姓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将怀柔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庙上村建成红色旅游基地;向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古栗树森林公园”,构建金色板栗文化,打造九渡河自己的板栗品牌;25公里长的怀九河是北京重要饮用水水源,大力实施生态治河工程,使九渡河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九渡河镇还将始终坚持“建设怀柔西部绿色生态富民长廊”的远景目标,坚持环保第一,坚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引进高科技环保企业,使九渡河成为绿色食品和高科技环保产品的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 郭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