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一河两岸”式构图研究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河两岸”的构图rn倪瓒在艺术上的简约朴素主要表现在他的构图上,而他这样的构图面貌在整个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也是比较特殊的.倪瓒在构图上的概括,大多表现在只做一个开合,也就是在远景上画一两座山脉,近景画的是小山坡,上面有三五棵树木或枯萎或繁茂,山石和树木都用淡墨勾勒,看似虚无.近处的山石与远处的山脉有大片的留白,不着一物,则为湖面.其作品大多给人一种荒芜、幽静、静谧的感觉.这种构图和笔墨的形式被倪瓒反复使用,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这就是倪瓒“一河两岸”的图式.倪瓒这种看似简单的“一河两岸”的构图模式让他本身赢得了不小的声誉,同时也让后世的众多画家所折服和模仿.
其他文献
立体主义是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一个流派,其绘画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背景与画面的主题
期刊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占重要位置,这同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有关.书法和绘画秉承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审美意识,所以在对“道”的体认上有相通之处,并最终都将其融于法中,此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空间和审美需求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城市“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一个新鲜元素,以互动性、创新性、平民性
寿山石雕是具有福建特色的民间雕刻艺术,历史悠久,审美价值极高.从材质、技艺、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当代寿山石雕艺术的审美体系,从寿山石雕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中引发对当代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