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军事领域逐步向企业管理活动上扩展。很多学者认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包含企业环境整合,经营发展问题,分析和评估,战略解释和战略选择等部分,并与战略执行相分离。企业绩效是同时受企业战略执行的直接影响与战略制定的间接影响。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未来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企业战略转型或战略变革理论,主要分为了企业战略转折点和边缘竞争两方面的理论。企业战略转型主要是包括企业重新整合公司特色产品或市场领域和其资源配置,多元化企业产品和经营地域,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企业发展的战略转折点。
企业在没有找到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时,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战略指示,造成企业正常运营的失衡,最终导致企业盈利减少,亏损甚至倒闭。
Walsh在1988年最早提到了企业业绩水平与高管变更呈负相关,即当企业业绩越差,更容易发生企业高管的变更,高级管理层稳定性会越差,但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又会反作用于企业业绩水平,即当企业业绩水平稳定,而发生频繁的高管变更时,企业利润水平可能会持续恶化。同时,外部继任的管理层会给企业战略方向带来更大的变化。
一、 案例分析背景
英特尔(Intel)是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硅谷成立的全球最著名的半导体芯片设计与制造公司,英特尔企业在为计算机提供微处理器(CPU),芯片创新设计,设计开发,平台系统开发等技术与通信和运算相关产品元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英特尔对智能互联网领域统治近五十年之久,其中经历了四次企业战略转型。
2006年英特尔为集中发展芯片核心架构X86系列与服务器业务,放弃ARM架构芯片部门与智能手机芯片业务部门。随着传统PC市场逐渐饱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市场迅猛发展,三星的AMD架构芯片,高通和Marvell等在移动通讯设备的芯片和NVIDIA的人工智能领域芯片都蚕食英特尔原有的市场份额。2006年英特尔将这部分业务以6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Marvell,并第一次退出移动智能设备终端市场。
2010年英特尔花费14亿美元收购德国英飞凌的移动基带业务,并向三星和诺基亚的部分手机供应Intel XMM系列基带芯片。在2G和3G基带芯片的市场上,英特尔XMM系列不仅使用在了战略伙伴诺基亚的机型上,三星的盖世S4也使用了英特尔的3G基带。同时,一方面和诺基亚合作联手打造meego系统,另一方面希望与苹果合作。
2011年,隨着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日渐亲密,meego系统宣告流产。英特尔与中国半导体企业瑞芯微电子(Rockchip)合作进行基带设备小批量生产。然而,因为产品性能和理念的巨大差异,在升级版本时候,两者合作终结,英特尔与中国厂商的合作,也宣告失败。2012年,英特尔推出了智能手机芯片ATOMZ2460,重返移动终端市场,又先后推出Z2000和Z2580两款手机芯片。但最后以移动通讯部门亏损73亿美元而告终。2016年,英特尔宣布放弃STOM系列手机芯片的开发,第二次退出了移动智能设备处理器设计研发市场。
然而2016年,英特尔在基带芯片的发展有了突破,苹果结束了与高通5年的合作,在iPhone7上使用英特尔M4736基带芯片,之后苹果X系列在非亚洲市场上使用英特尔M4738基带芯片,几乎占了苹果百分之九十五的市场。2017年英特尔的XMM7560基带芯片全面应用在了苹果手机上。然而仅一年时间,英特尔就放弃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其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发展可谓是一路坎坷。
二、企业战略异常频繁变动分析
1.英特尔企业高管变动频繁。英特尔自创建以来,截至2018年一共有六任CEO,创始人罗伯特和技术精神领袖戈登摩尔,第三任和第四任,安蒂格洛夫和克雷格将英特尔不断发展,奠定市场地位。在2013年,第五任保罗·欧德宁退休之后,Brian Krzanich上任,于2018年辞职,Robert Swan于2019年上任至今。在2015年之后英特尔不仅CEO更换频率增快,高级管理人员的流失与变更也在不断增加。2015年,原高通CDMA技术部门负责人Murthy Renduchintala加入英特尔后,担任用户和物联网业务及系统架构集团总裁。在2016年后,英特尔接连有数位高管离职,软件与服务部门负责人蕾妮·詹姆斯,架构事业部中心Kirk Skaugen,物联网芯片销售部门副总裁Doug Davis,智能手机芯片部门副总裁Aicha Evans以及数据中心业务负责人Diane Bryant。2020年,英特尔高管离职情况更加严重,首席人工智能高管Naveen Rao,通讯连接业务部门负责人Craig Barrat,芯片设计工程师Jim Keller以及2015年加入的 Murthy Renduchintala。高层管理人员及研发团队的频繁离职和变更,导致英特尔的集成电路的设计,工艺,封测,管理,成本,工厂所有环节都经常进行团队大变动,虽然在某些程度上来讲是英特尔战略转型中的重要调整,但给英特尔在研发和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阻碍,影响了正常的研发和运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稳定性,因芯片技术工艺延迟而错失市场份额,不仅错失发展机会,而且也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2.行业竞争者分析。英特尔在智能移动设备领域上的主要竞争者来自于以垂直分工(Foundry)模式和SoC芯片为主导的AMD企业生态链,其中包括AMD,高通,三星,联发科和台积电等。NVIDIA和AMD设计推出的GPU(图形处理器),可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智能汽车等智能设备。图形处理器的运行和计算在某些方面强于传统的CPU,可以承载比传统微处理器更多的运算任务。这种运算对云端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发展比传统CPU更有利。
一方面,由于晶圆生产是一个资本要求高、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很高,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除非将它们保持在接近充分利用的状态,否则它们将成为拥有它们的公司财务的消耗。无晶圆厂公司通过不拥有此类设备来避免成本。另一方面,代工厂可以从全球无晶圆厂公司库中接到订单,来保持其工厂的充分利用。例如2018年,英特尔因供应问题将10nm制程的CPU批量发布推迟并暂停生产H310系列芯片。同时,由于成本和市场短缺现象,英特尔将CPU价格升高,以提高企业利润。尽管英特尔CPU在性能上略好于AMD构架芯片,但AMD芯片仍因高性价比蚕食了英特尔的大部分固有市场份额。 在英特尔进军移动市场的第二主要领域基带芯片领域,该领域高通是英特尔的最大竞争对手。高通是以电信运营,移动信号基站以及手机终端为主要业务,智能移动领域是高通的专长所在,同时,高通所建立的CDMA通信体系及其所拥有的数万通信科技领域的专利,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例如,英特尔基带因高通对CDMA的专利垄断,基带芯片无法做到全球通并在研发技术和市场占有方面都远落后于高通。就同在苹果7系列上使用的高通和英特尔两个基带芯片,高通的表现性能比英特尔的性能高出30%到75%。高通也是ARM架构生态链的重要一员,并进入移动市场早于英特尔,其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和市场。除此之外,高通也是英特尔在第四阶段战略的主要竞争对手,其在末端数据中心和云端数据与终端互联,云端数据中心,智能汽车及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市场地位。
三、 经验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描述,随着PC时代的全面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PC市场过度饱和,需求趋向萎缩。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稳固企业之前的市场占有率,英特尔从2000年开始涉足智能移动设备微处理到2010年开展移动通信领域到放弃基带和手机处理器,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其中企业经历了多次战略转型,多次高管变更,在全球范围内的团队大调整。前后两次断臂,先是放弃移动设备微处理器的研发,2019年又割舍掉 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業务,将重点重新落回设计和制造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中并继续投资5G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充分发挥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优势。
1.企业应该确立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英特尔自建立以来,为应对变化的外部市场,先后实施四次战略转型,以稳固其在半导体领域的行业地位,虽然断臂割舍倾注多年心血的智能手机相关业务,AMD仍占市场多数份额,但英特尔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98亿美元,增长23%,其中第四阶段主要业务的数据中心和云数据服务部分,都大幅增长43%和53%,说明英特尔虽然善变和折腾,但战略调整方向已有显著成效。
2.找准市场营销战略和目标市场。企业战略需要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相辅相成,不仅是要服务于企业战略,而且更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基础,归根结底,无论什么企业都是卖产品的,而市场认可度是检验企业产品的唯一标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是企业战略的目的。从英特尔的战略可以看出,在其发展历程中,为了一个顺应市场,多次调整企业战略,发展多元化产品,将对市场的敏感度转变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中。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未来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企业战略转型或战略变革理论,主要分为了企业战略转折点和边缘竞争两方面的理论。企业战略转型主要是包括企业重新整合公司特色产品或市场领域和其资源配置,多元化企业产品和经营地域,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企业发展的战略转折点。
企业在没有找到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时,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战略指示,造成企业正常运营的失衡,最终导致企业盈利减少,亏损甚至倒闭。
Walsh在1988年最早提到了企业业绩水平与高管变更呈负相关,即当企业业绩越差,更容易发生企业高管的变更,高级管理层稳定性会越差,但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又会反作用于企业业绩水平,即当企业业绩水平稳定,而发生频繁的高管变更时,企业利润水平可能会持续恶化。同时,外部继任的管理层会给企业战略方向带来更大的变化。
一、 案例分析背景
英特尔(Intel)是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硅谷成立的全球最著名的半导体芯片设计与制造公司,英特尔企业在为计算机提供微处理器(CPU),芯片创新设计,设计开发,平台系统开发等技术与通信和运算相关产品元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英特尔对智能互联网领域统治近五十年之久,其中经历了四次企业战略转型。
2006年英特尔为集中发展芯片核心架构X86系列与服务器业务,放弃ARM架构芯片部门与智能手机芯片业务部门。随着传统PC市场逐渐饱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市场迅猛发展,三星的AMD架构芯片,高通和Marvell等在移动通讯设备的芯片和NVIDIA的人工智能领域芯片都蚕食英特尔原有的市场份额。2006年英特尔将这部分业务以6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Marvell,并第一次退出移动智能设备终端市场。
2010年英特尔花费14亿美元收购德国英飞凌的移动基带业务,并向三星和诺基亚的部分手机供应Intel XMM系列基带芯片。在2G和3G基带芯片的市场上,英特尔XMM系列不仅使用在了战略伙伴诺基亚的机型上,三星的盖世S4也使用了英特尔的3G基带。同时,一方面和诺基亚合作联手打造meego系统,另一方面希望与苹果合作。
2011年,隨着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日渐亲密,meego系统宣告流产。英特尔与中国半导体企业瑞芯微电子(Rockchip)合作进行基带设备小批量生产。然而,因为产品性能和理念的巨大差异,在升级版本时候,两者合作终结,英特尔与中国厂商的合作,也宣告失败。2012年,英特尔推出了智能手机芯片ATOMZ2460,重返移动终端市场,又先后推出Z2000和Z2580两款手机芯片。但最后以移动通讯部门亏损73亿美元而告终。2016年,英特尔宣布放弃STOM系列手机芯片的开发,第二次退出了移动智能设备处理器设计研发市场。
然而2016年,英特尔在基带芯片的发展有了突破,苹果结束了与高通5年的合作,在iPhone7上使用英特尔M4736基带芯片,之后苹果X系列在非亚洲市场上使用英特尔M4738基带芯片,几乎占了苹果百分之九十五的市场。2017年英特尔的XMM7560基带芯片全面应用在了苹果手机上。然而仅一年时间,英特尔就放弃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其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发展可谓是一路坎坷。
二、企业战略异常频繁变动分析
1.英特尔企业高管变动频繁。英特尔自创建以来,截至2018年一共有六任CEO,创始人罗伯特和技术精神领袖戈登摩尔,第三任和第四任,安蒂格洛夫和克雷格将英特尔不断发展,奠定市场地位。在2013年,第五任保罗·欧德宁退休之后,Brian Krzanich上任,于2018年辞职,Robert Swan于2019年上任至今。在2015年之后英特尔不仅CEO更换频率增快,高级管理人员的流失与变更也在不断增加。2015年,原高通CDMA技术部门负责人Murthy Renduchintala加入英特尔后,担任用户和物联网业务及系统架构集团总裁。在2016年后,英特尔接连有数位高管离职,软件与服务部门负责人蕾妮·詹姆斯,架构事业部中心Kirk Skaugen,物联网芯片销售部门副总裁Doug Davis,智能手机芯片部门副总裁Aicha Evans以及数据中心业务负责人Diane Bryant。2020年,英特尔高管离职情况更加严重,首席人工智能高管Naveen Rao,通讯连接业务部门负责人Craig Barrat,芯片设计工程师Jim Keller以及2015年加入的 Murthy Renduchintala。高层管理人员及研发团队的频繁离职和变更,导致英特尔的集成电路的设计,工艺,封测,管理,成本,工厂所有环节都经常进行团队大变动,虽然在某些程度上来讲是英特尔战略转型中的重要调整,但给英特尔在研发和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阻碍,影响了正常的研发和运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稳定性,因芯片技术工艺延迟而错失市场份额,不仅错失发展机会,而且也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2.行业竞争者分析。英特尔在智能移动设备领域上的主要竞争者来自于以垂直分工(Foundry)模式和SoC芯片为主导的AMD企业生态链,其中包括AMD,高通,三星,联发科和台积电等。NVIDIA和AMD设计推出的GPU(图形处理器),可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智能汽车等智能设备。图形处理器的运行和计算在某些方面强于传统的CPU,可以承载比传统微处理器更多的运算任务。这种运算对云端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发展比传统CPU更有利。
一方面,由于晶圆生产是一个资本要求高、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很高,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除非将它们保持在接近充分利用的状态,否则它们将成为拥有它们的公司财务的消耗。无晶圆厂公司通过不拥有此类设备来避免成本。另一方面,代工厂可以从全球无晶圆厂公司库中接到订单,来保持其工厂的充分利用。例如2018年,英特尔因供应问题将10nm制程的CPU批量发布推迟并暂停生产H310系列芯片。同时,由于成本和市场短缺现象,英特尔将CPU价格升高,以提高企业利润。尽管英特尔CPU在性能上略好于AMD构架芯片,但AMD芯片仍因高性价比蚕食了英特尔的大部分固有市场份额。 在英特尔进军移动市场的第二主要领域基带芯片领域,该领域高通是英特尔的最大竞争对手。高通是以电信运营,移动信号基站以及手机终端为主要业务,智能移动领域是高通的专长所在,同时,高通所建立的CDMA通信体系及其所拥有的数万通信科技领域的专利,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例如,英特尔基带因高通对CDMA的专利垄断,基带芯片无法做到全球通并在研发技术和市场占有方面都远落后于高通。就同在苹果7系列上使用的高通和英特尔两个基带芯片,高通的表现性能比英特尔的性能高出30%到75%。高通也是ARM架构生态链的重要一员,并进入移动市场早于英特尔,其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和市场。除此之外,高通也是英特尔在第四阶段战略的主要竞争对手,其在末端数据中心和云端数据与终端互联,云端数据中心,智能汽车及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市场地位。
三、 经验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描述,随着PC时代的全面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PC市场过度饱和,需求趋向萎缩。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稳固企业之前的市场占有率,英特尔从2000年开始涉足智能移动设备微处理到2010年开展移动通信领域到放弃基带和手机处理器,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其中企业经历了多次战略转型,多次高管变更,在全球范围内的团队大调整。前后两次断臂,先是放弃移动设备微处理器的研发,2019年又割舍掉 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業务,将重点重新落回设计和制造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中并继续投资5G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充分发挥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优势。
1.企业应该确立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英特尔自建立以来,为应对变化的外部市场,先后实施四次战略转型,以稳固其在半导体领域的行业地位,虽然断臂割舍倾注多年心血的智能手机相关业务,AMD仍占市场多数份额,但英特尔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98亿美元,增长23%,其中第四阶段主要业务的数据中心和云数据服务部分,都大幅增长43%和53%,说明英特尔虽然善变和折腾,但战略调整方向已有显著成效。
2.找准市场营销战略和目标市场。企业战略需要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相辅相成,不仅是要服务于企业战略,而且更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基础,归根结底,无论什么企业都是卖产品的,而市场认可度是检验企业产品的唯一标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是企业战略的目的。从英特尔的战略可以看出,在其发展历程中,为了一个顺应市场,多次调整企业战略,发展多元化产品,将对市场的敏感度转变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中。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