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双重性视角下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弹性设计——以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自修室改造设计为例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疫情常态化,图书馆的定位正逐步朝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五层自修室的改造设计为例,结合空间调研体验和感知进行分析,解读图书馆自修室的空间双重性,并对双重性中多组成对的属性互相转化的特点进行拓展,提出面向未来的弹性设计理念,从而解决原本空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改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国内城市尤其是新兴城市本土文化消亡的现象,通过对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的分析,总结了城市建筑文化走向衰落甚至消亡的主要原因.从历史城市改、扩建和新兴城市建设两个角度分析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建设模式中,分析有利于本土建筑文化复兴的积极因素,从城市人口结构构成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不同类型城市人口对本土建筑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功能性城市对城市建筑文化形成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城市文化特色构建模式.
在古建筑行业一片繁荣的背景下,却面临古建筑人才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作为学习古建筑相关专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对古建筑营造认识也浮于表面.本文以建立“中国古建筑营造法”课程的方法为切入点,从课程建设、学时分配、授课方式,以及考察方式等几个方面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对未来课程建设向地域性传统建筑做法和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向发展进行思考与讨论.
传统聚落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适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是人类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物质表现.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传统聚落选址的技术和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相关理论对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大理白族诺邓村为例,通过对传统聚落选址的相关理论研究,揭示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探索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为现代人居环境的营造提供理论指导.
两千多年前,孔子开启我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个性化的先河.历经千年的洗礼,大众化和普及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进程却相对缓慢.“同质化”[1]“盒子式”的教育方式需要变革,以人为本、共享[2]、开放[3]的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新命题.文章以杭州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为例,对新命题进行初步探寻.
由于历史原因,青岛遗留的历史风貌建筑都相较特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的转移,青岛里院已经荒废多年.本文通过调研及实地测绘,分析里院的改造形式和街区形态,并总结出有机更新的策略,旨在促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城市休闲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产业包容性带动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POI数据,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分析法、莫兰指数等方法,对重庆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旅游业态格局和热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的城市休闲旅游业态明显集聚在内环的河谷低平地区,各类型服务业态分布差异显著;休闲旅游业态整体呈现出多点分级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分类别服务业态的空间结构特征不尽相同;休闲旅游业态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且分类别服务业态的空间热点区域在圈层内的空间分布特
急诊部空间的形态演变反映了科室逐步壮大到形成系统的过程,展示了空间形态背后的急诊医学技术和医疗流程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急诊部在形态划分和演化过程上的异同,从两国在急诊部使用和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入手,揭示其对两国急诊部空间形态的影响.
物流园区影响城市空间布局,其发展水平和质量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货运集疏运和空间规划协作,可合理预测货物总量,确定物流园区规模,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构建货运集疏运体系,指导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落实重点物流园区用地规模、集疏运体系构建、交通组织、形象塑造等空间方面的相关策略,解决物流园区空间发展和现实问题.
本文依托“景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2020年度项目”的工程实例,就技术特色、结构设计、主要节点设计等方面进行介绍.景电一期西干一泵站副厂房建设场地地形复杂,建设投资有限,在多专业技术条件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下,结构设计根据不同的限制条件采用了相对应的结构设计、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式,其中包括山地建筑形式、弹性地基梁基础、偏心独立基础、埋石混凝土地基等.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过程中,优化设计方案,使该副厂房的结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满足供水工程运行要求.
通过对本项目的分析,探讨产业园设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特别是产业功能与设计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其初衷目标与建成结果的展现率,从而导出只有先有用户而后再设计才会有差异性、项目特色与经济效益的认知,避免由于盲目跟风工程给城市社会效益带来损害(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