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说谎现象浅析幼儿心理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面对幼儿的说谎现象,教师们往往都将其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而采取惩罚的方式来制止哟而的这种错误的行为,这样很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幼儿期的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1 无意说谎
  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的“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的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的多么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可对讲“大海”的孩子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大海边去玩,可现在还没有去过,对吗?”在孩子意识到说谎并点头承认后,再做鼓励:“你讲大海讲的很好,今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到大海边去玩的。”
  1.2 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的现象。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了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的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的心理错觉。
  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的“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道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含义。
  1.3 自信心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咱们班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在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幼儿逐步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要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2 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意说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而又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个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剪五角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红五星放进口袋,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我今天得了一颗红五星。”妈妈说:“得了小红星不是贴在《好孩子》专栏里吗?”这孩子又说:“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幼儿的这类说谎,属于有意编造事实骗人,是幼儿说谎现象中错误性质较为严重的一种,多发生在五岁以上幼儿身上,这种错误的产生,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当有关。
  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一旦发现这类说谎现象,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教育,决不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
  2.2 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幼儿有时也会谎造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当中是多见的,如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称自己家中的那件更好;见别人的爸爸是警察,也谎称自己的爸爸是“大警察”,还捉住了很多大坏蛋——,其产生的原因也常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如有的家长为使孩子“幸福”,过多的提供物质条件,人为地滋长了孩子过强的优越感。但不论物质还是精神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孩子便可能以说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面对这类说谎,不应当采用简单的批评的方法,而应采用耐心说服、讲明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不能说谎,从而引导孩子切实认识到说谎时无用的、不光彩的,同时注意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2.3 开脱责任,逃避惩罚。
  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学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就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这类说谎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种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的分量。例如,为争夺玩具,明明打了玲玲,当老师来处理时,明明却只承认轻轻推了一下玲玲。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过错。例如,壮壮在家,本来是他找玩具时打碎了桌子上的茶具,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打碎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推人者不仅否认自己的行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推的。当然,也有嫁祸于物的,如找东西吃时打破了杯子,不敢承认,便说是小猫打破的。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当诱导和鼓励幼儿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而不宜采用批评、责备和惩罚的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及时教育孩子,使他认识到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做错了事应当用于承认错误,不敢承认错误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一定要杜绝责罚、打骂和歧视的做法;对于第三种情况,也应避免责罚与打骂,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认真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使之认识错误,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
  作为成人,尤其是教师,更应当认识到,上述情况中不论是哪一种,其说谎的实质都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其错误与责任应更多的归咎于成人,而不是幼儿。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要领在于首先反省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只严厉的指责孩子。
  2.4 成人说谎,殃及幼儿。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起码为他们的说谎骗人壮了胆。
  例如:在老师带领幼儿布置室内环境时,看到孩子们很积极,老师高兴地说:“下一节活动老师要评小红花,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可是老师只是一时高兴说说而已,下一节活动老师却在室外举行了游戏活动。这使很多孩子认为老师是在“骗人”。老师的行为是无意的,但的确又是在“骗人”,这不能不影响到孩子。
  幼儿说谎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家长和教师应该细心呵护、耐心引导,孩子的许多问题可以防患于未然。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幼儿的说谎都是在不经意间积累起来的。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的特点,对于幼儿说谎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评判,给予正确引导,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讲清楚、说明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应该做到:饱含激情而具有号召力;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推理严密而环环可扣。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弄懂,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较
期刊
引言:近年来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因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呈现出弱化趋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找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教育的力度;加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近期网上盛传一个段子:“班主任是什么?班主任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班主任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班主任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由该段子不难看出班主任担任的角色之多及所担任角色之重要。故现就班主任角色定位简要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如果把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人群比作一条条高速路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各条高速路的交汇点的分流转盘。他把来自四面八方的车流有序、安全
期刊
阅读理解是历年中考必考的重点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题型特点和答题技巧两个方面分析。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形式多样,常见的题型有:选择填空型、判断正误型、回答问题型、还原型、任务型阅读。  1 选择填空作为传统题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一直最大。该题型的特点是在短文后给出的若干个不完整的句子或若干个根据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对每一题都提供四个选项,要求考生在正确
期刊
【摘要】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做到语言美呢?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准确凝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激趣引导,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课堂语言 ; 准确凝练 ; 生动形象; 激趣引导  语言是载体,传递着
期刊
【摘要】新课标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初一初二的学习,初三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分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本文尝试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用成功者的故事激励学生、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面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学困生;积极性;激发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英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
期刊
【摘要】在当前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怎样通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要把课内研究与课外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要切实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做愿做的事,让他们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关键词】兴趣 ; 合作 ;实践  初中语文现行教材,在每
期刊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就体现在它的音色、声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一篇诗文的意境美在于事、景、情、理的和谐统一。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和谐与否,对社会影响巨大。作为教师,我们教学最理想的境界莫过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呢?  主要从
期刊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模式二中,不仅有配套的光盘,还可以接收中央电教馆传送的远教IP资源,其内容不仅有每课的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资源、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练习和单元测试等等,还包括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栏目。不同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