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案件和解撤案可行性研究

来源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后能否撤案,实务中认识不一,较为通行的做法是依据《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予以撤案。在当前司法环境下,轻伤和解撤案应当提倡。但是,依据但书撤案,不仅在理论上存在极大争议,在实务中的适用也极为混乱。通过肯定被害人在公诉程序启动后仍然享有诉讼程序选择权,进而赋予其撤回控告的权利,从而达到撤案的法律效果是可选之出路。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中国.“两个结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和中国“丰富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
户有所居是在宅基地资源日趋紧张、难以实现“一户一宅”情况下农民居住保障的实现方式。调研发现,各地保障农民户有所居的模式主要有“原村原址”“原村新址”和“新村新址”三种。保障模式的选择受到资源禀赋限制,呈现出区域特征,其中,“原村原址”模式占据主流。在户有所居实施过程中,存在宅基地管理与建房管理混乱等问题。保障农民户有所居,应该确保宅基地制度的居住保障功能;实行“一户一宅”为主,户有所居替补的保障方式,应该探索更加有效的宅基地问题治理方式。
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和影响在当今侦查工作中正呈现出一种扩大化趋势。由于海洋事务与海上国土逐渐占据愈发重要的战略地位,立法规范对海上刑事案件享有侦查权的海警机构的技术侦查行为需要提上日程。当前,《海警法》与《刑事诉讼法》对海警机构采取技侦措施的适用对象、限制条件、执行机关等进行了规定。由于技术侦查措施本身具有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性,立法设置既应该考虑打击犯罪的有效性,又应该达到保护人权的效果。目前,在程序规范和监管救济等方面缺少具体的立法规制,相关立法仍不够完整、系统和具体,需要作进一步的衔接与完善。
鉴定意见是发现事实真相和解决案件争议的关键证据,然而在实践中针对同一鉴定事项,有时呈现不同的意见,甚至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致使人们对鉴定意见产生争议和质疑,法官面对冲突鉴定意见时难以采信。以笔迹鉴定为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和逻辑分析方法分析后可知,产生冲突笔迹鉴定意见有诸多因素,可以归纳为启动程序、鉴定材料、技术标准、重新鉴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应尽快通过制定样本收集规范、完善重新鉴定程序、加强鉴定意见综合审查等手段构建冲突鉴定意见预防机制,通过优化鉴定人出庭作证、专家复核鉴定和参加审判等构建冲突鉴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不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关键词】古代教材 儒学 人文教育 传统学术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中国古代虽无“教材”之称,但中国的学校教育有三千年的发展史,教学材料相当丰富。从传统教材的类型来看,既有大学教育的《四书》《五经》,也有作为启蒙教材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教材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既有刻在石头上的石经,也有竹简、帛书、纸质书;既有官学中使用的教材,
【关键词】统筹发展与安全 唯物辩证法 新发展理念 系统观念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新的发展阶段进行方向指引和总体规划。《建议》描绘了未来中
2020年1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了专门修正,扩大了该罪中传染病的范围,并对其构成要件行为进行了适度拓展。这种修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相关的修正内容仍然不够合理和周延,而且该罪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并未得到解决。因此,将来需对其进行体系性完善,一方面,应将该罪的传染病范围限定为“重大传染病”,并使用空白罪状规定其构成要件行为;另一方面,应明确区分该罪的故意形态与过失形态,并设置对应的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前者应设置为特殊的抽象危险犯,后者应设置为实害犯。
“法定犯时代”的到来,使得违法性认识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过往一味回避的态度已不能应对现实需求。从比较法的视野俯瞰,违法性认识已经成为影响定罪量刑的重要因素。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与我国处理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方式虽各具特色,但具有内在一致性,即违法性认识影响罪责的落脚点在于价值判断,而“实质违法性认识”能够内含于中国刑法学的罪过概念之中。在形式违法性认识欠缺情形下,一般不宜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特殊情形下则要谨慎判断行为人对社会危害性认识的程度,再分析其是否具有违反法秩序的主观意志,从而决定是否追究其刑
定义刑事政策与定义社会政策都非常困难,可以在相对界定两者的范畴后论证两者的互动关系,并以个案为例,从动态上的相互弥补与静态上的相互渗透两个层面,说明社会政策对刑事政策的根本性影响及刑事政策对社会政策的反馈消化。如果说因为社会政策的制定与适用不足或不当,从而在某种情况下发生了某些犯罪,那么,刑事政策应当解决已然犯罪,同时可促成人们对社会政策的反思,以期制定更加科学与人道的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