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生物教学的永恒主题

来源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43-0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基本职责。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新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供实验用)》要求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知识点以及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习。因而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主阵地
  
  学校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大舞台,因而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让学生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1.教学方法要新
   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转为启发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人也是环境中的一员。尽量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几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角色的扮演,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了生态学的一此知识。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理论才有说服力。例如: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在申奥过程中,北京市积极响应国际奥委会的号召,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主题。悉尼奥运会的真正成功之处,在于利用了能够减少由建筑材料及废物的循环利用所产生的垃圾。在场地及设施的建设中,产生的废物被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把可利用的留下,可以再加工循环使用的拉走。悉尼的国际射击中心90%的建设木材都来自废物回收再利用。主会场建设使用了22万立方米其余建筑拆除时留下的废料。整个悉尼奥运村的建设废物利用率达到94%,并且最终避免了77%的废物进入掩埋式垃圾处理场。
  再如: 围绕专家提出“环保蚯蚓”处理垃圾的理论,探究蚯蚓搬运奥运村垃圾山的课题。 北京全市每天要产生一万四千一百吨垃圾,其中城区八千一百吨。北京对付垃圾可谓代价高昂。目前北京对付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是以卫生填埋为主,堆肥和综合处理为辅。但专家指出,以上几种方法,有的占地多,有的投资大,还有的对空气造成污染,都不十分理想。据介绍,蚯蚓可大量吞食垃圾中的有机物,如饭菜、纸张等,一个三口之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成年蚯蚓可将其全部“消耗”。蚯蚓吃垃圾时还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多功能生物肥料,可用于花卉栽培及果蔬生产。在二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一百六十万条蚯蚓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式早已不鲜见。
  
  二、走出课堂——强化环境意识
  
  1.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环境教育也列入了学校的工作计划。因而经常有环境保护的 “有关主题”活动。比如三月十二日的“植树节”, 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五月三十一日的“世界无烟日”,六月五日的“世界环境日”等都可以开展一些类似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倡导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绿化祖国,还我山河一幅绿色美景。这样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升华。
  2.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大自然,产生了向往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就会升华为热爱大自然,应该要增强自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廠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通过同学们自己的亲自体验,就明白保护环境并不是环保部门的事,而应该是每一个人应该要做的,并且是要深入人心的,随时随地都要做的。这样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就具有了一定的环保行为习惯。
   总之,对学生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战略任务,需要广大师生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课堂和生活中逐步渗透和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成绩。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黄贵,试论绿色奥运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体育科研,22(4 ):4—5
其他文献
【正】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1988年出版了一批经济类新书,其中引人瞩目的有两本。一是《新疆资源开发》,一是《新疆农业开发新论》。《新疆资源开发》是作为《开发祖国大好河山
摘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因势利导;激发培养认知兴趣;营造氛围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51-0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
【正】 经济管制手段不是非经济调节手段,而是指除财政调节手段和金融调节手段之外的由国家直接操纵的经济调节手段。主要包括经营性调节手段和所有权约束性调节手段。经营性
【正】 规模效益是生产力诸要素通过改变比例结构达到最佳组合而形成的经济效益,其效益目标应该表现为劳动力与劳动对象的双重效益,比如在种植业中,劳动力与土地的最佳组合,
在族别文学研究中解决某些作家和作品的族属之争问题,除了要求研究者掌握严格的考据学方法外,还要求遵循正确的理论原则,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探讨解决这类
【正】 维吾尔族谚语,是维吾尔族人民以自己的艺术天才和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从11世纪维吾尔族语言学家马合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典》和优
摘要:不仅课上要下功夫,课下更要下功夫,一定要做到内外结合,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除了课堂内教学活动以外,我们还要有相应的课外历史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做到“课堂内外大课堂”。关键词:历史教学;“乐知者”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24-01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而历史学科因其内容的
针对目前难以获得同步发电机实际运行工况参数的问题,利用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能直接测量发电机的功角以及机端电压和电流相角的特点.计算获得发电机实际运行的同步参数xd。将
摘要:练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优化思维品质。关键词:数学教学;练习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22-01初中数学练习,通常包括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作业)和常规的测试(如小测验、单元测试)等。无论是课堂练习、课后练习还是单元测试,均是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程度
工人阶级政党实行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制度。我们党在创建、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接受党的内部和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