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对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难以解释的胸痛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干预,观察不同组患者的患病行为、对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反应.方法:在心内科连续收集因胸闷、胸痛疑为冠心病而住院行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心导管检查阳性者为冠心病心绞痛组,阴性者为难以解释组.在心内科诊断明确前进行精神检查并对有精神障碍者做出诊断(ICD-10标准).使用评定患者的患病行为.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在入院和心导管手术前分别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用以评估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效果.住院期间对难以解释胸痛的患者进行针对疾病观念的短期认知干预,并在一年后随访,与上一年住院而未加干预的难以解释胸痛的患者进行了疾病观念和就医行为方面的比较.结果:在心内科共收集46例,难以解释组28例,其中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有60%(17/28),而冠心病组(18例)中这一比例只有11%(2/18).在患病行为上,难以解释组不良情绪较心绞痛组明显,同时,他们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心理有关.在疾病观念上,难以解释组中的心理障碍患者比没有心理障碍者病感强,疑病倾向重.而1年后随访发现,短期认知干预对改善疾病观念和就医行为效果不显著.结论:心内科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其主诉难以用躯体疾病解释,其中有的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症状患者,从心理-社会模式加以分析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临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