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活动型课堂的理念与构建路径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97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目标的“活动型课堂”称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厘清“活动型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及结合教学实践构建出合理的教学路径,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近些年各大高校着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从目前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展情况来看,该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不能否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的开展是目前的一个重要方向。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我国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
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很多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依据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和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提升其生命力的旺盛程度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青少年心理健康对其发展影响深远,因此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将有助于该课题的发展。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各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高校不但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还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高校多学科领域的建设发展,将思想政治观念逐步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中,现阶段如何提高高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增强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各大高校需要面对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目的入手,通过分析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的要素,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的有效策略。
当今时代,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是人们热切期望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坚持和发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及相对独立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当代校园的教育教学中,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作为学生培养的基本目的,很显然“德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脉络,“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做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本文将从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出发,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建立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同时就怎样构建长效机制提出几点意见建议,为奋战在各大院校一线的思政教师提供参阅与借鉴。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方案是保证学徒(学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是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n质量监测方案,学徒(学生)的评价由企业师傅单一、片面评价,评价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现阶段,资助育人工作是我国“十大”育人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财政部及教育部共同给社会郑重的承若:一定不会让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无法上学。随着这项国家资助的政策体制的颁布,对独立学院的管理体系成为了一项新的挑战。独立学院学费相对较高,资助经费有限等问题,让资助工作在学校成为边缘化的工作。当前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慢慢拓张、招生力度也不断增加,而家庭经济困难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独立学院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应对能力也成为当前的难题。本文对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
近些年来,生命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源于职业教育学生生源和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容易不重视生命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充斥很多消极的内容,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因此,为了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敬意,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思考生命的价值,将生命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中,确保学 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研究中职汽修专业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路径分析,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借鉴。
高职阶段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诱惑。他们朝气蓬勃,又极易冲动,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引领。高职阶段的德育工作,要与职业培养相联系,要坚持生活教育理论,要适应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发和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能吸引他们参与的活动体系。将活动开展与日常管理、教学管理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势,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积极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
在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之举。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缺乏系统规划、缺乏总体协调、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科学机制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各高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全力落实“立德树人”大使命,奋力汇聚“铸魂育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