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与正常人群不同体位MRI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MRI检查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患者及正常人群不同体位的坐骨股骨间隙(IFS)和股方肌间隙(QFS)宽度的变化,提出IF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IFI的准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IFI患者40例为IFI组,共80个髋关节;健康志愿者40名为对照组,共80个髋关节,进行髋关节MRI双足外旋0°、30°、60°体位扫描,分析比较不同体位两组IFS、QFS宽度的差异.结果 不同体位对照组与IFI组间IFS、QFS宽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外旋角度增加,IFS、QFS宽度有减小的趋势.中立位0°到外旋60°IFS和QFS变化范围的差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立位0°时IFS、QF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及约登指数均最高.中立位0°IFS诊断IFI的界值为2.06 cm,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7.50%、63.75%、0.895;中立位0°QFS诊断IFI的界值为1.32 cm,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值分别为73.75%、95.00%、0.910.结论 不同体位IFI组IFS、QFS宽度均小于对照组.IFI组中立位0°到外旋60°IFS、QFS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中立位0°为诊断IFI最佳体位,其IFS诊断临界值为2.06 cm,QFS诊断界值为1.32 cm.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多元化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术的患者80例,按照盲选法将其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