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六个层面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d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与企业之间是双向需求,相互支持的依存关系。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企业经营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和谐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论述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时认为:企业雇用的不仅仅是“入手”,而是一个完整的人,企业需要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持续不断地做出贡献,而员工则需要企业为其个人的发展提供平台。因此,员工与企业之间是双向需求、相互支持的依存关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正确把握这种关系,对于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呢?
  
  一是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
  
  要找到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组织目标的契合点,就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并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为了引导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的高度,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为了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企业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打造学习型企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仅要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还要让员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其将学习变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从而达到增强员工责任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是把企业的发展观与员工的价值观统一起来。
  
  员工个人的追求并不仅仅以薪金报酬为目标,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提高薪酬在员工看来只是应得的回报,如果能在心灵上给员工以关怀和慰籍,则更能产生感召力。这就要求企业真正要做到“员工第一”,真正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是努力提高员工满意度。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显示,只有员工满意,才能带来客户满意,才能使企业产生持续的利润增长;满意的员工能够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人员流动率,增强企业凝聚力。哈佛商业周刊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员工满意度每提高三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提高5%;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其平均利润率要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20%。
  提高员工满意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者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和手段才能营造使员工满意的企业。为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制定和实施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满足员工的需要;有必要对员工工作实施再设计,重新定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内容、方法,以此提高其工作绩效,实现员工满意;应当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不断学习、实践的舞台,使每一名员工在企业的每一天,都能成为他能力不断提升、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历程。同时还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员工,让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管理。
  
  四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员工有了归属感,就会对企业产生高度的信任,把企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并表现出较强的奉献精神。如今,无论是国有、私营还是集体企业,都难免有“自己人’和“外人”,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员工的待遇甚至言语都是有区分的。如果是这样,无论企业领导者说得多么动听,也不可能让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下严峻的经济形势,正是企业和员工建立“患难之交”的良机,是培养员工归属感、塑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企业文化的良机。这应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五是实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平等互动,真诚沟通。
  互动管理相对于传统单向管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双向管理。它的目的是激发组织内部每个成员的活力,进而使整个组织保持整体创新能力。
  传统人事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命令式的单向流动,员工是执行管理者命令的机器。而在新型人力资源体系里,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则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动关系。要达到平等的互动关系,就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双方主动地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地与对方进行沟通。
  这种平等互动,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理解企业的困难,熟知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又应使管理者熟悉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内心需求,理解员工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真正做到平等、真诚与合作,是企业文化健康成熟的生动体现,也是企业良性发展、持续进步的动力源泉。
  
  六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实现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借助企业气氛熏陶、群体行为引导和集体精神感染,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从而使企业进入更高层次的管理境界。
其他文献
经济学家格鲁什曼做了一个研究,认为转移和创新的速度与经济收益有很大的联系。美国把一些产业转移出去,如果创新的速度比转移的速度快,美国肯定获益:如果创新的速度比转移的速度慢,美国就会蒙受经济损失。    近年来,笔者在对一些国家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是无品牌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这么多年,不管我们的工厂搞得好不好,大家都知道先整个品牌出来,然后再走走渠道,这说明我们有基本的品牌意识和营销能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以1978年为界,河东河西,泾渭分明。前三十年,中国建成了一个计划经济体系;后三十年,将之逐步瓦解,走向市场经济新体制。
<正>观察学生学习效果实质就是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就是在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本文以张志英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表面积》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目标"与"教学环节"
摘 要:基于对目前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评分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调研与探讨,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改革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实验设备管理,建立开放性实验和创新评分标准等,以帮助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技术方法的兴趣,从而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习,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自身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仪器管理;实验创
目前,在我国劳务派遣高速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但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在《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研究劳务派遣三方在劳务派遣中如何防范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劳务派遣在我国一些领域已经成为主要的用工形式。估计到2010年,我国的劳务派遣工将占到就业人口的5%左右。  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空白,针对我国目前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规定,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多样且是开放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几乎就是“听与讲”的课堂,抹杀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新课标提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所以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关键词:开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片面认识,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但是,当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还比较混乱,主要存在六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一观点是有一定的理论渊源的。早在18世纪,以亚当斯
摘 要:针对需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以及现有的课件大多不能做到二维、三维任意转换等问题,制作了同步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Solidworks、Autocad、Flash、PS等软件及新技术制作了《工程图学基础》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体现了整合的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由图想物和由物想图的精髓,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图学;多媒体;课件  《工程图学》是工科机械类本科
“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破解这个困局,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动脑筋。  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曲线上,制造加工环节始终是处于低端,而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则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换言之,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凭借着低成本的巨大优势,赚取的仅仅是微薄的加工利润。  相比之下,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通用电气、日立电梯、米其林等众多国外著名制造企业则纷纷进入产品服务领域,依靠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