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精彩发言摘编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徐州、连云港、开封、商丘、三门峡、洛阳、周口、西安、渭南、兰州、天水、银川、乌鲁木齐、青岛、菏泽、日照、泰安、蚌埠、宿州、阜阳、淮北、宿迁、淮安、盐城等二十多个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的市长和代表,以及来自十几个部委的领导和专业人士。下面选登部分精彩发言摘要。
  
  新亚欧大陆桥不但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友谊之桥,它更应该成为一条繁荣亚欧大陆市场的经济纽带,一条璀璨的新丝绸之路!我认为大陆桥不仅仅是运输通道,围绕陆桥,有关国家还可以在旅游、能源、农业、高科技、金融等产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形成陆桥上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本流,让新亚欧大陆桥成为亚欧大陆上真正的立体经济带。
  我注意到参加本次会议的很大一部分来自沿桥城市。沿桥城市是大陆桥经济带上的珍珠,是为经济带发展提供动力的引擎。大陆桥经济带不但有很多大型的城市,还有许多城市群。他们集中了沿线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政治文化优势,并且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商务部副部长 魏建国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亚欧两大洲重要的国际通道和连接两大洲人民友谊的桥梁纽带,对亚欧地区的和平崛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各类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更加深入地推进沿桥国家和地区诸多城市的合作互动。为此,积极推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创新合作机制,整体提升沿桥城市竞争力,使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亮点和典范。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卫国
  整合旅游板块,打造特色旅游精品。优势互补、竞争协同,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充分发挥沿桥地区旅游资源富集、互补性强的优势,按照“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原则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联合编制区域旅游开发整体规划,打造精品线路,包装特色产品,策划整体活动。在突出“丝绸之路——华夏古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精华”整体形象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和资源形态组合包装山海风光、历史胜迹、古都探幽、民族风情、探险朝圣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都市购物等现代旅游产品。
  我们正处在一个品牌经济的时代。陆桥旅游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谋求新的突破,必须在国内外市场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提升整体知名度。
  ——徐州市市长李福全
  通过各城市的密切协作、不懈努力,推动新亚欧大陆桥沿桥旅游带的繁荣发展,为新亚欧大陆桥沿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共享规划资源,基于对新亚欧大陆桥沿桥旅游城市的充分调研,统筹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对区域旅游定位、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形象塑造、市场促销、政策配套等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研究,以指导未来区域旅游有效合作。同时加强沿桥各城市的旅游规划交流,建立各市旅游规划的沟通渠道,合理分配产业要素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开发。共享人力资源,建立共同的旅游人才资源库,允许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调配使用。
  ——首旅集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主任李庚
  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从建立至今,做了很多事,影响力很大。为了推动深度合作,我想提几点建议:合作组织的平台能否再高一些。区域性合作确实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有些障碍靠城市间自身可以解决,有些障碍单靠城市间自己解决是有困难的,应有一个相关的更高级别的部门来协调管理,将对区域间合作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规模可适度扩大,阜阳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紧临河南,离山东也比较近,尽管地域较偏,但交通优势却很明显,京九线穿境而过,四条铁路在阜阳交汇,六条高速路在阜阳交汇,四通八达,希望通过优势互补,互相联动,实现多赢,使这个桥真正地通起来,动起来。
  ——阜阳市代市长孙云飞
  宿州是安徽省最北部的城市,与徐州市紧密相连,是汉文化圈的重要城市,历史上三次著名的战争都发生在宿州: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垓下之战和淮海战役主战场。今天,宿州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发展明显,高速公路、铁路发达。为落实安徽省提出的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方针,宿州市坚定不移地融入徐州经济圈。相信进入大陆桥经济圈必将促进宿州市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宿州市市长 唐承沛
   宿迁是一个中型城市,高速公路与徐州相连。大陆桥协调机制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这个平台和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东部的连云港、日照港、青岛港把我们的货物运出,向西通过大陆桥可到达东亚、西亚,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大陆桥面临货物中外运输成本的问题;二是宿迁属于新的城市,我们参与推动大陆桥发展,同时提出互助互惠的理念,促进沿桥城市间的互助合作,互相开发市场,增强生产要素区域间的流动;三是建立区域资源共享机制,信息资源的平台让我们能更多了解沿桥快捷、高效、方便的运输渠道,发展区域互补型产业,加强区域一体化的互助;四是发展多种经贸形式。
  ——宿迁市市长 张新实
  连云港作为亚欧大陆桥的东部桥头堡,也有意识地加强对沿线城市的服务。陆桥沿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全线贯通,西陇海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东陇海线电气化改造实施开始启动。现在准备把连云港打造成江苏省第三大国际贸易中心,同时发展会展经济,已经投入20亿建成30万平方米的国际商务中心,连云港提供优惠政策也欢迎沿线企业来投资。希望国家早一点批准保税工业园区的建立,这样也可以为大陆桥工作做一些贡献。大陆桥合作应该侧重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资源要用好,企业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我们机制的资源向企业发布,把一些目标转化为企业行为,这样经济就会快速发展,成果就更多。
  ——连云港市市长刘永忠
  新亚欧大陆桥对整体的经济贸易发展有很多益处。就与国内的经济合作来说,在国务院支持下亚欧大陆桥应分领域分区域地合作。要结合整个经济区域、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分段,比如从连云港到徐州、从徐州到郑州、再从郑州到西安等,是一个阶梯性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形成共同市场的开发,有利于相对的产业链的形成。在产业配套和产业框架体系之下,共同发展合作。如果有专门机构来协调、加强亚欧大陆桥经济合作管理、投资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亚欧大陆桥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现实的基础上能够真正地实现合作。
  ——开封市副市长程志明
  淮北市是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城市;安徽的发展战略是东向的发展战略,需要依靠大陆桥向亚欧各国发展,向国内国外市场拓展。现在大型煤炭化工基地建成后会有大批的煤化工燃料通过新亚欧大陆桥进行运输。淮北的发展离不开大陆桥,同时我们也希望给大陆桥沿线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淮北市副市长牛强
  日照与连云港都属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作为沿桥地带的对外开放窗口和商品集散地,具有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突出优势。截止2005年11月15日,货物吞吐量已突破7000万吨。到2010年将建成吞吐能力大、科技发达的现代港。发展离不开高科技,日照目前还没有国家级开发区。我们请求国家大陆桥协调组,支持我们成为开放的城市,争取尽早在日照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日照市副市长解世增
  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山水城市,属于资源富集区。兰州将依托新亚欧大陆桥,构建以兰州为中心的现代联运集团和商贸集团。兰州地处我国陆域版图中心,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座中四联”的区位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新亚欧大陆桥的通道作用,认真研究并吸收东部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政府和企业的不同层面开展与东中西部的紧密合作,引进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为我所用。同时加强与大陆桥沿线城市和呼包银西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密切联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统筹规划,资金重组,以产权为纽带,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现代联运集团和商贸集团,促进外部物流企业与本地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的有机结合,推动以兰州为中心的两个商贸走廊的早日形成。
  ——兰州市副市长 王冰
其他文献
资源价格低估是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经济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普通物品转为稀缺资源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如何制订战略,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
有关电子政务和社区信息化关系这个论题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现在讨论城市信息化的问题在性质上跟两个问题相关,一个是电子政务,一个是电子社区。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城市信息化的问题是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专项规划这个整体发展战略思想体现的子集,可以说是纵横信息的交汇点,是条块结合部的重点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涉及的问题、背景是很大的。在这里第一个问题要讨论规划的特殊地位。第二是规划中的一些难点——如何
2006年10月中旬,《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研究大纲》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标志着永城生态市建设正式启动。这在河南108个县市中首开先河,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起点。近年来,永城市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黑白绿”三色循环经济,“黑色经济”以煤炭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依托,“白色经济”以面粉的生产和深加工为依托, “绿色经济”以芒砀山旅游区综合开发为依托,初步实现了“黑色经济强财政,白色经济富百姓,绿色经济兴永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药品百痢泰注射液,四川华西动物药品研究所研制,四川华西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大蒜素、蒜素原酶.规格:10 ml/支.批号:20010615.百痢泰注射液
新加坡的大众捷运系统(Mass Rapid Transit),始建于1982年。其建设资金完全来自政府财政支出,运营公司无须担扰未来运作资产成本的升幅,专注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提升运营效率。这一体制能够平衡乘客、运营公司和政府三方的责任和利益,也有助于新加坡发展一个全面的捷运系统网络,逐步实现建设一个世界级的陆路交通系统的愿景。  陆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