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旱地作物生产的影响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CO_2浓度对旱地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影响的人工模拟试验及田间试验得到以下结果:CO_2浓度升高加快了作物发育历程,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籽粒产量增加;温度升高使早地作物发育历期缩短,温度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对籽粒产量是正效应,升温幅度超过2℃时,即使CO_2浓度倍增,春小麦的籽粒产量也呈下降趋势;CO_2浓度升高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形成。
其他文献
利用主成份分析和非整数波功率谱分析研究了1991年初夏亚洲季风区逐日500hPa 环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主成份分析得到的前5个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与各个季风系统的活动
通过1850~1991年旱涝百分率的CEOF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东部旱涝的分布特证、时空变化特点及年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主要有三种旱涝分布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全国
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微处理系统》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了“NOAA/AVHRR遥感资料数据库有效管理系统”。文章着重介绍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思,原理与功能特点,开发系统技术说明,应用前景
在理论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PTFE(聚四氟乙烯)软带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影响软带性能的因素,实验验证了这种材料用于滑动轴承摩擦表面的可行性,同时也为这种材
利用1980-1986年格点风资料,分析了各年北半球冬季风期间(12-2月)东半球对流层低层及高空的越赤道气流通道。在该地区冬季低空具有气候意义的通道是105^oE'125^oE、45^oE,80^oE及150^oE5条,其中以100^o-130^oE为主要通道,高空则主要集中在80^o-120^oE区
文章用主分量、功率谱、带通滤波及复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欧亚地区1951~1992年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欧亚大气环流年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主要存在准
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方法分析了准40天振荡沿赤道和某些大圆路径传播的规律。其第一特征向量及其时间系数表明,它们存在明显的时间(季内、季节、年际)和空间差异,揭示了低频振荡传播
该文利用冬季500hPa 的欧洲中心(ECMWF)网格点逐日资料,分析了30—50天振荡的(?)矢量分布、动能特性及平均气流的正压不稳定能转换特征,从而得到:30—50天振荡的能量传播与西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资源效益的关系,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分析了作物生产的气候风险与市场风险,提出了实现农业两高一优的气候对策,指责在市场经济
介绍了超高压阀门填料的结构及其密封原理,分析了阀门填料泄漏的原因,通过受力分析,给出了填料合理预压缩值,提出填料改进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提高填料本身性能、质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