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i678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提高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医患共同努力以获得更加长久和持续的病毒学应答。

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5月将78例参加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PEG-IFN-SA)临床试验的慢性丙型肝炎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按研究方案要求正常回访。观察组在给药后4,8,12,24周给予90项症状清单(SCL-90)问卷测试,了解每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家庭、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完成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按照方案规定完成抗病毒治疗的人数为29例(74.36%),对照组为19例(48.7%),观察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观察组平均完成周数为(32±8)周,对照组平均完成周数为(26±7)周,观察组平均完成周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观察组流感样症状和易激惹等情绪改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眼痛、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痛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共有5例患者有明显焦虑、抑郁症状,均发生在对照组。

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解决了患者对干扰素抗HCV不良反应知识缺乏的问题,有效缓解丙肝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减轻了精神异常发生的程度,增加了抗病毒治疗的信心,提高了丙肝患者的依从性和持续应答率。

其他文献
为响应《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分委会达成以下共识: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妨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