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工程市场竞争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史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而良好的综合国力又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挥企业的竞争力和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没有了国界,使世界成为一个大市场,并强烈地冲击着区域保护。为避免被“边缘化”,各国、各地区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开放市场。在国际市场中,企业扬长避短、各尽所长,同业公司之间短兵相接,在一个市场内搏杀竞争,体现了国际分工中企业按实力对号入座的规律。
  
  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工程项目承揽凸显行业竞争力层次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各国经济的发展,对工程项目要求的标准日渐严格。从工程项目的用途、复杂程度、科技含量和量质标准要求来划分工程项目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工程项目、技术密集型工程项目和知识密集型工程项目。三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内在的关联。
  发展中国家因为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工程市场中承建的工程项目多是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但近年来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渗透。发达国家因为在技术、知识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具有优势,在土木工程等劳动密集型的工程项目上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相对减弱,而转向高科技含量或知识密集型的工程项目。日本的清水公司提出了“技术的清水”的口号,这标志着发达国家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力图在技术和知识领域的工程项目方面保持竞争优势。
  从近年来国际工程市场的情况看,工程项目的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力口大了普通房建、基础能源设施的投入,减少了工业项目特别是传统工业项目的投入。2003年8月出版的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统计表明:2002年世界普通房建项目营业额达333.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0.96%;交通、电力项目投入36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2.29%;工业项目包括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投入33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1.37%。上述国际工程结构的变化,为发展中国家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拓展空间,但毕竟发达国家在机会成本面前游刃有余,可以主动从事或不从事劳动密集型普通房建的工程项目,造成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争抢劳动密集型工程项目,使这一市场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仅中国就有1600多家公司可以从事此类工程项目。世界经济论坛2003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世界的竞争力位列44名,较上年度排位后移,落在印度之后。可见尽管中国在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2003年世界贸易的排名由上年第5位上升至第4位,但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世界银行的会计部门外迁到印度,也可以看出中印两国之间一场隐秘的竞争。
  由于会计部门涉及软件设计和IT业发达程度的问题,远距离的计算和账目的管理需要很好的数据库服务,世界银行董事会对中印两国详细分析与研究后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环境也好,但在总体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社会信誉和英语等方面,印度具有相当优势,中国目前还不能与印度相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印度就这样胜出。
  
  二、“均衡互补”成为国际分工的经济诉求
  
  国际贸易受分工与竞争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则制约,国际工程项目同样受其制约。
  竞争原则表明,在国际工程项目表现出潜在的互补性(国际分工)之前,企业为争得自身的收益势必要展开同对手的争夺;互补性原则表明,国际分工不过是国际市场争夺中竞争力不对称的必然结果,并且不断地被持续的竞争所改变。在拥有不同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地区之间,贸易中互补性原则在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世界贸易的活力不是来自于它,而是来自于竞争原则。从近年国际工程公司的结构调整、战略调整等方面,都可以看到由于竞争力不对称而对互补原则与竞争原则的影响。竞争力的不对称使国际分工遵循经济规律达到了“均衡互补”。
  
  (一)公司重组及结构调整高潮迭起
  近几年,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并购浪潮此起彼伏,滔滔不绝。总部设在巴黎的维西(VINCl)集团和GTM集团并购价达180亿美元,创该领域并购之最,通过并购获得了超强的竞争力。著名的瑞典工程公司——斯堪斯卡公司(SKANSKA)通过兼并,成功拓展美国市场,2001年国际工程市场营业额达121.52亿美元,虽然2002年国际工程市场营业额为115.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2%,但仍蝉联世界最大工程公司冠军宝座。此外,世界著名的克瓦纳集团、霍尔兹曼公司都进行了资本重组。显而易见,降低交易成本、进行优势互补、增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国际工程项目市场上夺标的利器。
  
  (二)项目融资能力能为国际工程市场的关注焦点
  目前,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以EPC(设计一采购一施工)为代表的总承包项目增多,承包商越来越注重向PMC(项目管理)模式类的公司发展。以美国为例,2003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工程采用EPC方式,一些小公司及单一的设计、施工公司因此竞争压力加大,难以为继。同时,在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地的承包商也在力n快向上述趋势靠拢的步伐。
  
  三、知识产权成为衡量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21世纪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力的差距是经济实力与知识产权之和的差距。发达国家的企业多为跨国公司,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际工程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美国《工程新闻纪录》评选的2002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有44家中国公司入围,但前20强公司除排名第16位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之外,其余19家分别是瑞典、德国、法国、美国、英国、奥地利、日本、韩国、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11个国家的公司。从营业额的情况看,入围的44家中国公司2002年营业额总和为88.1亿美元,与排名第一的瑞典斯堪斯卡公司营业额相比仅是后者的74.73%。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2003年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占有绝对优势,达460多家,占总数的90%以上,掌握着全球7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国际技术贸易。IBM公司拥有专利34000项,朗讯公司拥有24000项,他们依仗其在经济和高科技、专利及国际标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势,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智能化和电子商务等国际工程市场中角逐制胜。在20世纪末,美国技术转让和许可费用收入总额中知识产权的出口占55.5%,近400亿美元,超过了飞机的出口额,而日本的技术出口额则为10579万亿日元。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及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较低,急需提高。数据显示,我国在彩电104项关键技术中只掌握了60%,在手机65项关键技术中只掌握了50%,在DVD57项关键技术中只掌握了15.8%。在确定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的18年中,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竟然没有生产出一辆自主品牌的轿车。
  由于标准与专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想方设法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的制订,力求将自己的专利变为国际标准,并通过标准建立贸易技术壁垒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受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
  标准化是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未来产品和未来市场的竞争,掌握了标准的制订权,其技术就成为标准,就掌握并控制了市场。数码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等有关标准制订之战的白热化正是对未来市场的争夺和占领。四流企业卖苦力、三流企业卖商品、二流企业卖专利、一流企业卖标准,这已成为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力口快及国际分工的日渐细化,知识产权与国际标准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
其他文献
对山东半岛南海岸3个地点虾池内的蟹类组成、分布和携带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敌百虫和次氯酸钠对天津厚蟹(Helicana fridens)进行了杀灭试验.发现虾池内的蟹类组成相对
结合几年来的野外和室内实验资料,运用不同的液化分析方法,对埕岛海域粉土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7度、8度、9度地震作用下该土层的液化情况进行分区,为本区海上工程勘察和基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大菱鲆 (Scopthalmus maximus)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鳃小叶软骨细胞呈近似的椭圆状,电子密度较低,细胞间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结构.软
4月27日,第七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层论坛暨水肥推广模式影响力研讨会结束后,主办方组织部分参会人员实地考察成都市蒲江县生态农业基地和大邑县韩场镇万亩葡萄标准化示范园,
期刊
Moyamoya病(MMD)也称烟雾病或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底出现异常毛细血管网为特征的脑血管病。本病起病隐匿,一般呈阶梯式缓慢进展,
就冬季东海陆架典型海域 POC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黄海沿岸流影响的中陆架砂质区 POC和悬浮体含量高, POC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高;悬浮体含量低的
期刊
信息现代化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证明,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实现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就必须要从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向知本型经济转变。而网络通信事业的发展,是推动知本经济转变的信息保障。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春风也给中国的网络通信事业送来了佳音,中国的通信事业经历了由起步到成长再到超越的历
期刊
2006年5月30日,一名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撒花欢呼:“‘国六条’来啦!细则终于在6月1日前出来了!让我们慢慢等着看吧”  就在这个帖子下面,另一名网友则留言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是不是我太悲观了?我总觉得这些沸沸扬扬过后,这些吵吵闹闹过后,真正的改变并没有过。政府会给老百姓一个充分讨论的空间和充分冷却的时间,过后,该怎么涨价还是怎么涨价。”  还有人在国家九部委调控细则发布的新闻后发表自己对后市看
期刊